《地球最後的夜晚》在戛納賺足眼球,為何觀眾卻大呼是爛片!

12月31日《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全國上映,首日便以高達2.6億元的票房在中國內地電影單日票房獨佔鰲頭。從數據上來看,這部電影似乎很成功,但是讓人意外的是這部電影的評分卻是相當的低,首先,在貓眼和淘票票上的評分似乎只有象徵性的三點幾分,雖然在豆瓣上的評分有7.3分,但是隨著時間豆瓣上的評分也是不斷下滑,現在也僅僅有6.8的評分,排片量也是在大幅度下降,口碑也是在迅速下跌。

《地球最後的夜晚》在戛納賺足眼球,為何觀眾卻大呼是爛片!

為何這部在在戛納電影節備受期待和好評的電影在中國卻沒有吃開呢?該片在播映前就頗受期待。戛納電影節藝術總監蒂埃裡·弗雷莫曾介紹說,畢贛新作兼有侯孝賢和大衛·林奇的風格,法國文化週刊《搖滾怪客》也將該片列為本屆電影節最值得觀看的影片之一。法國《解放報》評論說,這位中國導演在新作中將觀眾帶入了全新維度,“讓人震撼,同時讓人目不暇接”。美國《好萊塢報道》認為,影片的3D長鏡頭將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成為業內人士探討的話題,鏡頭技術難度極高且充滿詩意,這一罕見和大膽的拍攝手法雖然挑戰觀眾耐心,但值得在首映後做更多展示。

《地球最後的夜晚》在戛納賺足眼球,為何觀眾卻大呼是爛片!

下面我就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分析。首先,看完電影的觀眾基本上都表示看不懂,情節混亂,不知多雲,整部電影就像《路邊的野餐》一樣沉悶枯燥,許多觀眾甚至沒有看完就中途離開。我想作為一部文藝電影,沒有宏觀的場面和刺激的特效很難在電影院吸引觀眾的眼球,同時也沒有青春文藝片那種共鳴,觀眾很難將自己代入這樣的環境中,電影自然也就失去了趣味。再者前面的2D鏡頭再切換到後面長達60分鐘的3D鏡頭也是獨有的手法,但是卻不被觀眾買賬。

《地球最後的夜晚》在戛納賺足眼球,為何觀眾卻大呼是爛片!

我想作為一部在戛納電影節備受好評的電影自然是有其獨特的地方,只是我們在電影院是很難感受到的。就像有的人說也許是我們水平不夠,沒法去理解,或許看10遍才會看懂吧!我想大傢伙應該也是沒有耐心去看這麼多遍的。也許多年後這部電影會被認可吧!

不知道你是怎麼看待這部電影的呢?有興趣的小夥伴一起來討論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