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清帝國海軍永績號到人民海軍延安號炮艦(上)

本艦為清政府海軍部大臣載洵敕令從江南製造局剝離出來的江南船塢根據在日本訂購的永豐級航海炮艦圖紙仿造的兩艘航海炮艦首艦,和永豐級最大的區別是加蓋尾樓,大大改善了居住性,本艦在江南船塢開工後不久即爆發辛亥革命,令本艦建造工程被迫暫停,1913年11月經民國北京政府海軍總長劉冠雄親自過問,本艦的工程得以繼續,1913年底本艦下水,但因撥款時斷時續,本艦舾裝過程十分緩慢,1918年本艦方告竣工,隨後編入北京政府海軍第一艦隊,1927年轉屬南京政府海軍,仍列第一艦隊。1937年末本艦被調至長江中游參加武漢保衛戰,1938年10月21日本艦執行任務過程中在武漢上游新堤附近被日機炸傷擱淺。10月26日日軍攻入武漢,本艦在拆除所有武備後被放棄。所拆卸的艦炮裝上民船,由炮艦楚同拖帶前往上游,途徑嘉魚江段時遭日機轟炸,民船被放棄漂走,不知下落。本艦艦體於11月8日被日軍今村支隊發現並佔領。後將其送入三菱重工江南造船所(原民國海軍江南造船所)修理和重新武裝,1940年本艦被移交給汪偽國民政府,改名海興,編入南京要港司令部成為旗艦,同時作為汪偽中央海軍學校練習艦。因艦況不佳而極少出動。抗戰勝利後本艦被民國海軍重新接收,恢復永績原名,編入海防第二艦隊。1949年4月23日海防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率艦隊在江陰江段起義,本艦不願起義試圖往上海突圍時被解放軍炮火重傷擱淺,艦體被解放軍繳獲。

從大清帝國海軍永績號到人民海軍延安號炮艦(上)

1918年竣工時的永績

從大清帝國海軍永績號到人民海軍延安號炮艦(上)

1930年加裝高射炮後的永績

標準排水量:860噸

全長:65.7米

寬:9米

吃水:3.5米

動力:2座立式三脹蒸汽機,2座水管鍋爐,雙軸推進,1350馬力

航速:13.5節

本圖展現的是本艦在民國北京政府海軍和南京政府海軍中服役的艦容:計裝備阿姆斯特朗102毫米艦炮1門,阿姆斯特朗76毫米艦炮1門,哈奇開斯47毫米速射炮4門,馬克沁1磅POMPOM機關炮2門。(南京政府時期加裝1門2磅POMPOM機關炮)

從大清帝國海軍永績號到人民海軍延安號炮艦(上)

日偽時期的海興

從大清帝國海軍永績號到人民海軍延安號炮艦(上)

1946年重新被中國海軍接收的永績

本圖展現的是本艦在汪偽海軍服役時的艦容:計裝備100毫米口徑級別的艦炮1門,90毫米口徑級別的艦炮1門,機槍6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