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卡門回憶錢學森:他異常準確地回答了我所有問題

1935年8月,考取公費留學的錢學森從上海登上“傑克遜總統號”遊輪,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碩士學位。也正事這一年,錢學森在撰寫題為《火箭》的文章中描繪了自己心中的遠大抱負:你在一個夏夜,望著繁密的閃閃群星,有一種不可及的失望吧,我們真的如此可憐嗎?不,絕不,我們必須征服宇宙!

馮·卡門回憶錢學森:他異常準確地回答了我所有問題

年輕時錢學森

在麻省理工學院,這個總是考第一的完美主義者每天早上六點起床,除了上課和做實驗,他的大多數時間都泡在圖書館。來到美國不到一年,二十五歲的錢學森便孤身一人橫穿美國大陸來到加州理工學院。在這裡他遇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導師馮·卡門。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猶太裔科學家從納粹反猶主義盛行的德國來到美國從事他的航空理論研究。同樣身處異鄉的心境,讓馮·卡門與錢學森之間多了一層天才之間的惺惺相惜。在回憶錄中,馮·卡門這樣描述兩個人的初次相遇:我抬頭看到一位個子不高,儀表嚴肅的年輕人,他異常準確地回答了我所有問題。他思維的敏捷和富於智慧,頓時給我以深刻的印象。

馮·卡門回憶錢學森:他異常準確地回答了我所有問題

馮·卡門與錢學森

在馮·卡門的指導下,年僅28歲的錢學森以一種全新的近似方程式解決了飛機高速飛行時殼體變形的數學計算難題,這就是著名的“卡門-錢近似”公式。被後來的國際航空界廣泛應用了二十年。1940年,錢學森加入了當時加州理工學院最前沿的火箭小組,在一片山谷上,他們發射了第一枚火箭,這片山谷也成為美國火箭研究的發祥地。從此,錢學森的研究重心從航空開始轉向火箭。馮·卡門敏銳地看到這些年輕人的嘗試可能將改變未來。

馮·卡門回憶錢學森:他異常準確地回答了我所有問題

1944年2月,加州理工學院噴氣式推進實驗室成立。實驗室設立彈道、材料、推進、結構等四個部門。錢學森負責推進部門,並參與共同管理彈道部門。美國政府每年投入三百萬美元,開始研究代號為“列兵A”的火箭武器。二戰結束後,美國開始制定戰後飛機和火箭導彈發展規劃《邁向新高度》 這一項目雲集了數十位美國頂尖的科學家參與。13卷報告中有5卷由錢學森參與編撰,並執筆了最重要的部分。

1947年,36歲的錢學森已經是世界知名的火箭噴氣推進專家,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他成為美國科學界最明亮的新星之一。《紐約時報》和《時代週刊》預測他會成為另一個世界著名火箭專家馮·布勞恩。

1949年5月,他收到了來自“北方當局”的來信,邀請他回中國領導航空工業的建設。錢學森知道信中的“北方當局”正是中國共產黨。

馮·卡門回憶錢學森:他異常準確地回答了我所有問題

錢學森一家乘坐克利夫蘭總統號歸國

1950年8月,剛剛辭去加州理工學院教授的錢學森在五角大樓約見了美國海軍副部長丹尼爾·金貝爾,他正式告知金貝爾,自己和家人即將離開美國,返回地球另一端的祖國。金貝爾力勸錢學森留在美國,甚至充滿暗示的表示要錢學森三思而行。但這位聞名全美的中國科學家去意以決。回到中國去,這是錢學森兩年多來籌劃已久的事情,也正式開啟了錢學森的艱難歸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