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公務員面試綜合分析題這樣答高分就到手了!

綜合分析題目的作答方法,可以分為三個步驟:

展現良好認識一展現分析能力一精練總結收尾

綜合分析題目從所分析事件的主體出發可以劃分為兩大類題型:自然社會事件題型和政府政策行為題型兩種。兩種題型都可以運用圖圖給大家的答題思路,但是具體的運用方法上略有不同,下面分別給大家介紹。

2019年上海公務員面試綜合分析題這樣答高分就到手了!

2019年上海公務員面試

(一)自然社會事件類綜合分析題

所謂自然社會事件,就是說題目讓你分析的這個社會現象和社會事件不是由政府來主導設計和推動的,而是在社會發展中自然形成的,如環境汙染、網絡文化興起、選秀節目火爆等。下面我們通過三道題目來幫大家更加形象地理解。

例1.近來有的盲道被佔,有的盲道還有崎嶇的現象,你怎麼看?

例2.過年了,市民張先生與弟弟妹妹去爺爺家吃年夜飯,飯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孫子孫女說說話,但面前的孩子們卻個個抱著手機玩,老人受到冷落後,一怒之下摔了盤子離席。對這件事情你怎麼看?

例3.商家為了提高年夜飯利潤,不充許自帶酒水,或者限制最低消費,這些霸王條款引起了人們的不滿,對此你怎麼看?

這三道題目中涉及的盲道被佔現象、年輕人玩手機現象、商家霸王條款都不是政府設計或者主導出來的社會現象,是在社會自然的發展之中形成的。題目要求你對這類現象談談看法,也就是借這類現象來洞察你的社會價值觀。下面讓我們回顧一下前面給大家講的答題思路,看看如何用這個思路回答這類題目:

1.展現良好認識——自然社會現象題目

我們在回答社會自然事件類綜合分析題目時,第一步展現良好認識就是要讓考官感覺到你覺得這個社會很美好,並能夠客觀地看待一些社會上的不足。很多考生被題目稍微引導一下,上來就“噴”,這種負能量考生,無論你談得再怎麼深刻,都是“被低分”的命運。那麼怎麼回答才能讓考官覺得我們能夠充滿正能量地看待社會呢?圖圖給大家出三個法寶,用好它們,再刁鑽的題目你都能展現出一個良好的認識。

法寶1:資源的稀缺是根源

很多人對於社會的不滿多來自以下這些內容:上學難、看病貴、房價高、幹什麼都要排隊……很多題目也是從這些角度入手讓你來談。

例1.現在社會上出現了上學難以及家長紛紛帶孩子上培訓班的現象,你怎麼看?

例2.“十一”黃金週,高速公路實行免費政策,卻遺成大擁堵,你怎麼看?

在面對這一類有關社會資源的題目時,我們要認識到: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也是一個正處在快速發展時期的發展中國家。和13億多人口的需求比起來,我們的社會資源是非常稀缺的,無論是教育、醫療、住房、交通,甚至連水資源都很緊張。所以在這樣一個大的資源環境背景下,有關社會資源的獲得必定是非常困難和高成本的,中國不可能和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這樣資源豐富的國家相比。所以以上這些並不是不好的制度造成的,更不是唯利是圖的人心造成的,它是我國當前的現實和無法迴避的國情,無論誰執政、用什麼樣的方法,都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這一問題。

法寶2:所處在歷史不同的發展階段

第二個認識上的法寶是要認識到一個國家在發展到不同階段的時候,會面臨該發展階段必然出現的社會問題。比如說環境問題、腐敗問題以及貧富差距懸殊問題,這都不是中國所特有的,整個西方在18—20世紀的工業化期間都存在上述問題,而且嚴重程度比當前的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不要把一些因為發展而導致的問題認為是我們的政策不好或者制度不完善,歸根結底,這些問題就像17歲的青春痘,誰都要走一趟的。

法寶3:我們要看大方向

當然,我們也會遇到一些題目,和資源無關,和發展階段關係也不大,就是一個不好的社會現象,那怎麼就這類的題目回答出正能量呢?這時就可以用到第三個法寶——看大方向。簡單地說,就是你要告訴考官,我們不能因為這一點問題而否定了整個社會和國家是不斷在向好的方面發展的大格局,沒有完美的社會,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要看到陽光還是更多地普照著我們腳下的大地。

2.展現分析能力——自然社會現象題目

前面介紹瞭如何在自然社會題目的回答中上來就給考官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但是光有印象是不夠的,還要回到這類問題的根本要求——綜合分析上面來。在分析問題上面你能提升的比你想提升的空間實際上要小得多,在這裡不需要複雜的邏輯結構、煩瑣的分析要素,只要“主體一對策”原因分析法就足夠用了。

“主體一原因一對策”分析法包括三個步驟:

第一步,主體分析:找到題目所述事件或現象的相關主體,也就是與題目中的事件或現象相關的人或組織。

第二步,原因分析:找到題目中主體這麼做的原因。

第三步,對策分析:在找到主體和原因之後,對策其實就非常簡單了,針對原因來提出對策,缺什麼就加強什麼,如果題目中描述的是壞的現象,對策就要去針對原因來限制和規範主體的行為;如果題目中描述的是好的現象,對策就要去針對原因進一步鼓勵和發揚主體的行為。

3.精練總結結尾——自然社會事件類題目

自然社會事件類綜合分析題目的最後部分以一句話的精練總結結尾,總結收尾的模式是:如果題目中描述的是不好的現象,就說:“最後,相信通過以上措施,通過政府和全社會的努力,該事件(現象)一定會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規範。”如果題目中描述的是好的現象,就說:“最終,相信通過以上的方式,能夠讓這樣的正能量繼續傳遞,營造一個更好的社會和未來。”

(二)政府政策行為類綜合分析題

我們先來看下面的三道例題

例1.鐵道部開放網上售景,出現了很多搶票軟件,有人說用搶票軟件可以跳過些步驟,社會上的人褒貶不一,議論紛紛,對此你怎麼看?

例2.請問你麼看待城市頻繁改名的現象?

例3.為進一步增強單位團體獻血的動力,某地衛生部門和市文明辦溝通,將把地區無償獻血量納入精神文明考核指標,對此,你怎麼看?

這三道題都是政府直接參與的行為和內容。第一題講的是鐵道部的網上售票,我們要知道,目前鐵道部還是體制內的機構,其職能上偏向政府而不是企業,可以等同於政府:第二題城市頻繁改名,雖然題目中沒有說是誰改的,但是稍微有一些常識的人都知道肯定只有市政府有這樣的權力,社會團體和企業是不可能有權力為一個城市改名字的,所以這也是政府行為;第三題衛生部門和市文明辦自然是正統的政府機構。

給大家拓展一下,在題目中出現的事業單位、高校、公務員等體制內的機構行為都可以等同於政府機構的行為。在回答政府機構的行為和出臺的政策時,我們的認識思路和回答前面所講的自然出現的社會事件或現象是完全不同的。而這個不同主要體現在認識層面上。換句話說,大家既然去報考公務員,就是肯定和認同這個群體的,我們不會一方面覺得公務員不好,一方面又花大力氣去報考。所以從這個基準點出發,我們就得到兩個重要原則:

第一,在展現良好認識的步驟中,所有政府政策行為的綜合分析題都不可能是純粹的失敗或壞事,對於明顯是好的政策行為的,就要肯定和落實:對於看上去有些問題的,大方面要肯定,小細節上可微調。

第二,在展現分析能力的步驟中,要繼續推進該政策行為的落實,但是在推進中要針對之前存在的一些小問題進行微調,以便更好地落實和推進這項政策行為。

大家只要把這兩個原則理解透徹了,那麼剩下的基本作答思路和前面的自然社會事類綜合分析題並無大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