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碳九洩露:誰在靠海“吃”海?


福建碳九洩露:誰在靠海“吃”海?


自小生活在沿海,我對漁民的生活相對熟悉些。

靠海吃海。所謂“青青竹筍迎船出,白白江魚入饌來”,大致是對充分利用獨特資源優勢生活勞作的貼切形容。不過,除去詩意化的想象,真實的漁民生活則是日復一日對海洋的“試探”,哪怕相對安全的沿海養殖戶,除自然因素外,也面臨著許多其他風險。

11月4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因船舶與碼頭連接軟管處發生洩漏,共造成6.97噸碳九洩漏。根據涉事石化公司的通報,在裝卸作業時,因軟管墊片老化、破損,故而發生碳九洩漏。


福建碳九洩露:誰在靠海“吃”海?


當天,泉州市泉港區南埔鎮肖厝村漁民稱,空氣中瀰漫著嗆鼻氣味,養殖魚受汙染後也不敢販賣。5日,泉港區農林水局發佈緊急通知,稱待水產監測報告出來後再做決定。

雖然11月5日泉港區農林水局提到“油汙已全部清除完”,但當地居民上傳到社交媒體的圖片,卻與之構成了巨大反差。

11月8日晚,泉州市政府新聞辦就該事件及處置情況發佈通報,初步認定為一起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引發的環境汙染事件。

9日上午,泉州市政府發佈了一個更詳細的通知,稱“圍油欄內清汙作業基本結束”,但“部分汙油向附近肖厝海域移動,泉港部分區域空氣出現刺鼻性氣味”,並表示“截至8日15時,受影響海域漂浮的油汙已基本完成清理,吸附殘留油汙工作仍在繼續。”


福建碳九洩露:誰在靠海“吃”海?


碳九是什麼?根據 @果殼 的科普,石油最主要的用途是提煉汽油和柴油,一般而言,汽油成分的含碳量多在5-8之間,而柴油中分子的含碳量在10-12之間,所以碳九實際上是沸點夾在汽油和柴油之間的一系列含碳數量在9左右的碳氫化合物。

碳九有何危害?昨日,泉港碳九洩漏事故專家組公佈調查報告,經調查,此次洩漏的物質為工業裂解碳九,是一種組分較為複雜的混合物,急性毒性與汽油相當,對人體皮膚、眼睛和呼吸道具有刺激性,如果長期或反覆的皮膚接觸,接觸部位會發紅、腫脹。吸入蒸氣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不適,可伴有程度不同的咳嗽、頭疼、噁心等反應,但短時間接觸對人體一般傷害不大。

不過, @果殼網 在科普文章中提到,裂解碳九雖然毒性相對不大,也沒有已知致癌風險,但它畢竟還是汙染物。

無論是魚蝦還是蟹貝,經過此次汙染之後,都會吸收一些有毒有害的成分。如果沒有應急預案,它們也許會順利地通過檢測,流入到餐桌上。

所以如何監控受汙染區域的水產品品質,將是當地相關部門接下來最重要的難題。倘若無法給出公開透明可信的監控,必將連累更大範圍內的海產品。

漁民應該是此事故中最大損失方。根據 @財經網 報道,養殖戶在安全的海域裡搭建網箱,花一兩年時間,把兩釐米長的魚苗飼養長大。往往幾戶漁民將自家網箱連接在一起,組成漁排。漁排上鋪有木板,人可以走上去向網箱投餵飼料;底下是泡沫,支撐漁排浮在水面上。

泉港區洩漏的碳九不但可以腐蝕漁排,裂解碳九密度小,迅速鋪滿水面,難以清理,因此造成水產生物缺氧而大批量死亡,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所以當時漁民的第一反應便是“救漁排”。 @中青報 採訪到泉港的一個微弱的聲音,這位漁民是肖厝村第一個水產養殖戶,三十多年來打拼出一大片漁排。碳九洩露事件後,他眼看著漁排慢慢下沉,養的魚先是肚皮朝上,然後一條條死掉,“好像什麼都沒有過”。

就在十天之前,泉港當地媒體還宣傳過引以為傲的優質海產品“西施舌”,而根據 @南方週末 報道,目前福建省內已在流傳“千萬別買泉港的魚”的說法。可見,無論何時處理好此次汙染問題,是否洩露事故對當地水產的品牌形象或將形成長期影響。

而眼前最要緊的,是以此次碳九洩露事故為契機,完善事故發生之後風險提示、妥善安置與賠償機制,這不僅事關公共健康,更關係到當地受災漁民的切身利益。

當地漁民表示,事故發生後的幾天裡,並沒有人告訴他造成汙染的物質有什麼危害、該如何防護,直到11月8日他才聽到一位區領導在碼頭上說,不幸中的萬幸,這次是裂解碳九,毒性不像重組碳九那麼大。

公眾對碳九的認識來自於此次事件。在這位漁民看來,如果能夠及時掌握洩漏物的危害、相應的防護手段,漁民搶救漁排的行為也就不至於太莽撞,或許受到的身體損害就能少一些。


福建碳九洩露:誰在靠海“吃”海?


無奈的漁民

不少媒體在報道中,都提到此次洩露事故是對泉港作為化工重鎮的隱患已經響起的警報。

@南方週末 報道,2015年8月19日,中共泉州市泉港區委關於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提到,“廠居混雜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存在安全隱患。居民村莊與工廠混雜,給廠群環境糾紛、環境安全埋下隱患。二是化工企業設備老化,存在物料洩漏等風險隱患。”

通報坦承,雖然針對廠居混雜歷史遺留問題,建區以來累計投入51.73億元,完成石化工業區、港口物流園區外圍1公里衛生防護隔離帶房屋搬遷等,但“廠居混雜問題還是比較突出”。

一位泉港人說:“閩南人重宗族,這次拆遷沒有統一安置,很多覺得村子散了、宗族散了,這是其一。其二,賠償比較低,跟之前幾次徵遷的差很多,村民比較不樂意。村民離開村子去城鎮能做啥呀?很多人就沒有生活來源了。”


福建碳九洩露:誰在靠海“吃”海?


碳九洩露事故後冷清的泉港

靠海吃海。只是如今依賴“吃海”而生的已經不只是傳統漁民,更多的還有沿海化工企業。泉港有句話,“賣蟶蟶糊塗,賣蠔含水撈”,字面意思是售賣海產品時將水產混合著泥水一起上秤賣錢。

只是如今看來,這句話放到當前當地漁業與化工產業“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發展中大概是行不通了。

• end •



觀點流

有價值的觀點在流動中聚合

觀點 · 聚合 · 價值


主編 | 劉 昆

副主編 | 龔孟關

撰文 | 張 揚

※本號內容專屬於光明日報 · 觀瀾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