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由馬老師而馬雲的馬雲,那個由馬雲而馬老師的馬雲


那個由馬老師而馬雲的馬雲,那個由馬雲而馬老師的馬雲



今天是教師節。雖然俗套,但依然要真誠祝願天下所有教師,節日快樂。

從1985年新設立的教師節算起,教師節已經走到了第34個年頭。歲月如梭,教師及教師節的外延與內涵,也在經歷流變。


那個由馬老師而馬雲的馬雲,那個由馬雲而馬老師的馬雲


那個由馬老師而馬雲的馬雲,那個由馬雲而馬老師的馬雲



譬如,對於教師節的慶祝,已從最初的國家儀式,更多轉化為今天朋友圈,個體對於自己所感佩的教師的表白。

再譬如,今日之教師已不僅僅是限於站在三尺講臺的職業教員,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在今天真正成為現實,並體現於社交稱呼之中。

這不,剛剛宣佈明年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馬雲,就被人習慣稱為馬老師。


那個由馬老師而馬雲的馬雲,那個由馬雲而馬老師的馬雲


馬雲


當然,變化的,不只有祝福方式和稱呼。

教師節前夕,一篇《我是教師,我拒絕被歌頌》的文章引發關注,自稱教師的作者直言“不想被歌頌”。與此呼應,在朋友圈,這些年也不乏一些堪稱“另類”的教師,公開宣佈“不過教師節”。

確切的說,他們反對的不是“過教師節”,而是空有道德抒情的教師節。

比如,在我們長期習得的歌頌體系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幾乎成了歌頌教師的專有詩句。甚至讓人忘記,這本是出自李商隱老師之手的一句情詩。

它何時開始被用來歌頌老師,已經很難考究。但現實地看,目前除了小學生作文中會用到這樣的詩句來比喻老師,大眾表達中已經較為少見。

那個由馬老師而馬雲的馬雲,那個由馬雲而馬老師的馬雲

那個由馬老師而馬雲的馬雲,那個由馬雲而馬老師的馬雲

那個由馬老師而馬雲的馬雲,那個由馬雲而馬老師的馬雲

教師節前夕,微博就開始流傳此類親切“段子”


這蘊藏著一種時代精神的轉向。將老師“神化”觀念的淡化,也不啻為一種時代觀念的進步。畢竟,把教師奉上神壇的同時,也讓教師成了抽象的道德化身,而抽離了對“人”的關照。

正因為被賦予了無限的道德色彩,教師的真實職業境況,至今仍堪稱社會短板。

有個數據總是在教師節被翻出。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例要達到4%。這一看似不難達成的目標,直到20年後的2012年才實現。

就連教師薪酬不低於公務員工資標準也成了每年教師節中的一個老梗——很多地方實際上仍未達到。

基於個人情感,歌頌老師是個人權利。但若一邊苛求老師扮演道德化身,一邊忽視其作為正常職業的正常權利,就是一種扭曲,也是一種殘忍。

別忘了,關注教師的權益,本就是教師節設立的初衷——動員全社會尊重教師,提高教師的地位,改善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教師節已三十而立,這份“初心”,不該再被遺忘。


那個由馬老師而馬雲的馬雲,那個由馬雲而馬老師的馬雲


同濟大學慶祝首屆教師節

需要指出的是,警惕對職業的神話、泛道德化,與對於一個職業應有的尊重和道德期待,並不矛盾。

事實上,一個社會再怎麼世俗化,總有一些職業,需要受到更高的道德期待與職業期望。譬如老師、記者、醫生、律師等等。所以,要求剋制對教師的高蹈抒情,並不代表,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要求,也該一併鬆弛。所以,無論社會如何變化,師德始終將是教師節繞不開的一個議題。

但如同任何一個職業一樣,光強調職業道德,而忽視職業現實的權利境況,是虛偽的,也是不人道的。

其實,藉由教師節話題,除了關照教師的權利狀況,還有必要對這個群體所處行業的生態有更多體悟和打量。

具體說,當我們在批評學術造假、批評教師只注重學生成績時,不能忽視其背後的教育考核與考試指揮棒。一定程度上說,如同醫生、記者等等職業,教師的職業表現也離不開整個行業的生態環境及其背後宏大的制度安排。

只不過,作為制度的執行者和被形塑者,他們往往需要替制度安排的錯位埋單,並承受超出自身責任範疇的社會壓力與偏見。當然,反過來說,當社會在批評教師、非議師德時,也未必全部是針對教師,更可能是將教師作為靶子,表達對教育現狀與制度安排的不滿。

承認上述現實,教師節的另一個重要任務,當是促進教師與家長、學生之間有更多的和解、包容與互諒。上週,某小學“數一億粒米”的家庭作業引發爭議,即是家校良性互動不足的生動展現。

轉型期社會,談論某個職業的狀況,評價某個行業從業者的表現,註定是複雜的。但這依然無法否認,一個向好的社會,離不開教師。

而馬雲退出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一事,@光明網評論員 稱,阿里巴巴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是開放時代的弄潮兒,根式自由空間裡的幸運兒。沒有一定程度上的自由,端著“鐵飯碗”的馬老師何以能夠擺脫體制去闖蕩社會?沒有對外開放,外資風投何以能輸血至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杭州私企?馬雲離開阿里巴巴迴歸課堂,將成為一個觀察中國經濟發展、私企發展的切入點。馬雲之後,還有沒有由馬老師而馬雲的馬雲,還有沒有由馬雲而馬老師的馬雲,這都可作為中國經濟發展進步的標尺。

今天上午,全國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全黨全社會要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教師群體的切身權益將得到更充分的尊重和保障,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進一步得到提升。教師,將真正成為全社會最令人豔羨的職業。我們有理由相信,也有信心期待!


那個由馬老師而馬雲的馬雲,那個由馬雲而馬老師的馬雲




觀點流

有價值的觀點在流動中聚合

觀點 · 聚合 · 價值

主編 | 劉 昆

副主編 | 龔孟關

撰文 | 任 然

※本號內容專屬於光明日報 · 觀瀾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