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雙生涯”媽媽的帶孩子哲學

據《參考消息》轉法新社5月26日的報道,中國的“上班族媽媽”數量超過3.2億。許多“上班族媽媽”每天奔波於單位、學校和幼兒園,經常在工作與孩子之間顧此失彼,左右為難。“雙生涯”(家庭生涯和職業生涯)的媽媽們,在忙碌的工作之餘還要顧及孩子的身心需要,確實是件很辛苦的事。所以,在工作和孩子之間找到平衡點,對“雙生涯”媽媽來說尤為重要。


三、(五)“雙生涯”媽媽的帶孩子哲學


“朝九晚六”是現在上班族的標準時刻表,這對於辛勞的媽媽來說,意味著早上在孩子起床之前出門,晚上在他已經玩了一天、感到疲憊的時候回家。現代生活的節奏,已經讓媽媽錯過了很多與孩子相處的時光,就不必說為加班、堵車等支付的時間了。如果媽媽完全被如此繁忙的工作駕馭後,就容易忽視了對孩子的關注,忽視與孩子的交流和溝通了。


三、(五)“雙生涯”媽媽的帶孩子哲學


《鬼媽媽》是一部以美國暢銷小說為題材改編的動畫片。卡羅琳是一個只有十幾歲大的小女孩,對身邊的一切充滿了好奇,但是由於爸爸媽媽在平常的生活中要處理很多關於工作的事情因而無暇照顧她。閒的發狂的卡羅琳只好在家裡到處轉來轉去,並發現了一個驚天的秘密,她通過一扇奇怪的門走入了另一個“家”,那裡有和現實生活中一樣的居住環境和待人周到的“媽媽”——只不過那個媽媽的眼睛被紐扣縫上了。正是由於那個“媽媽”熟諳兒童的心理,熱情地陪伴她玩耍,卡羅琳覺得自己找到了真正想要的快樂。只是,後來她發現那個“媽媽”是個女巫並進行了一場鬥爭……


三、(五)“雙生涯”媽媽的帶孩子哲學


從這部影片中,媽媽可以從中學到一些道理:孩子雖然小,但是他們確實希望得到媽媽更多的愛和關注。當孩子發現媽媽好像並沒有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心裡的黯然失落是非常正常的。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內心中最需要的是一種愛的感覺,他們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和媽媽在一起,感受到更多的來自媽媽的關注和愛護,這種良好的感覺,是孩子在日後樂觀、積極、自信的主要動力源。

曾經還有一位教育研究者給媽媽提出一道多項選擇題,以下4個選擇你認為哪項最能夠幫助孩子在學校裡提高學習成績?

A.為學校做義工

B.監督孩子功課

C.與孩子討論學校所發生的事

D.與孩子的老師保持聯繫

當然,以上的任何一項都對孩子在學校裡學習進步很有幫助,但是研究人員的統計結果表明:回答C的媽媽,他們的孩子在學校中的成績是最好的。這並不意味著其他的選擇不重要,而是更加深刻地說明了媽媽和子女共同參加一項活動是多麼的重要。

研究表明:受到媽媽關注多的孩子,各方面的表現就都很好。

一個孩子在生活中受到媽媽的關注越多,在各方面就會表現得越好。當他感到自己是個備受關注的中心時,就有動力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完美和優異。當一個孩子明顯地感受到被關注,就越是希望表現自己,所有的才能都被調動起來。所以,媽媽再忙,也不要忘記關注孩子。關注孩子不是指天天和孩子在一起,而心不在焉地應付孩子,而是心情輕鬆、全神貫注地與孩子交流,即使只是每天晚上睡前的短短1小時。

或許,媽媽只是每天簡單地問一句“今天在學校怎麼樣”,卻傳達出了對孩子的一個明確信號,那就是媽媽很在乎他在學校裡的表現。有些家庭的媽媽可以從各方面關注子女的教育,而另一些只有時間去關注孩子一兩個方面的問題。但不論何種層次的介入,相信對你孩子的一生都會有重要的作用。每天,我們可以在家中聽孩子講述他在學校中看到的有趣故事,和小孩子一起聊聊天,並不是什麼難做到的事情,所能起到的作用卻是最大的。

事情,所能起到的作用卻是最大的。

“雙生涯”媽媽,孩子並不會妨礙你的工作,而你也不應該因為工作而忽視對孩子的關注。把握好在繁忙工作中關注孩子的尺度,找到兩者的平衡點,也許就不會再顧此失彼,患得患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