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車不再一門獨大,通過這款車就能知道

近些年,國產車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無論是外觀設計,還是動力配置,抑或整車品質,都有了質的提升與變化,如今的國產車銷量已經佔據了將近一半的市場份額,達到了與合資車持平的階段。在所有車型當中,SUV無疑是競爭最激烈的領域,今天,我們就拿國產SUV的代表車型比亞迪全新一代宋與合資車型大眾新款SUV探歌做一下對比。

合資車不再一門獨大,通過這款車就能知道

外觀方面,比亞迪全新一代宋採用了“Dragon Face”家族化設計語言,"龍眼"前照燈則是配有四顆懸浮式 LED 大燈,整個燈組看起來也是比較具有科技感,大嘴式格柵內部的橫幅式鍍鉻裝飾加入了凹陷處理,增強整車橫向視覺感。尾燈也採用了家族化的一體貫穿式尾燈,平直的造型配合鍍鉻飾條,營造出了不錯的質感。橫向的線條則打造出了層次感,配合隱藏式排氣、車頂行李架和後擾流翼等小細節,營造出了不錯的運動感。

合資車不再一門獨大,通過這款車就能知道

大眾探歌的外觀也採用了最新家族設計語言,前臉的橫幅式進氣格柵與兩側燈組相連,下方鍍鉻飾條與大燈底部相連,引擎蓋上隆起的線條充滿力量感。車輛的下格柵採用大面積梯形蜂窩樣式,同時兩側嵌入多邊形LED日間行車燈,更具辨識度。即便外觀有了部分改進,但仍舊有網友吐槽,大眾車型萬年不變的前臉造型,有點視覺審美疲勞了。

在車身尺寸方面,比亞迪全新一代宋的長寬高分別為4600/1830/1700mm,軸距為2660mm。大眾探歌的整車尺寸為4318/1819/1582mm,軸距為2680mm,小於比亞迪全新一代宋。

合資車不再一門獨大,通過這款車就能知道

內飾方面,比亞迪全新一代宋的內飾層次感很強,選用搪塑與皮質材質,增添了豪華舒適之感。這塊擁有自適應旋轉功能的12.8英寸懸浮式多媒體觸控屏,它的出現也使得內飾省去了大量的實體功能按鍵,整體變得簡約時尚,滿滿的科技感。除此之外,全新DiLink智能網聯繫統的加入,讓這塊大屏變得更加智能,發微信、玩遊戲、看新聞、叫外賣、刷抖音都能輕鬆實現,同時“你好小迪”喚醒語音交互功能,還可以對導航、搜歌、控制溫度等功能進行語音控制,讓駕車變的簡單起來。

合資車不再一門獨大,通過這款車就能知道

而讓人略感失望的是,大眾探歌在內飾方面依然很"大眾",設計上沿用家族式扁平化風格,從門板到中控,幾乎全是硬邦邦的塑料件覆蓋,讓這款車有點“掉價”。8.0英寸的多媒體觸控屏,雖然缺少了科技感,但操作起來也算流暢順手。不過需要吐槽的是,大眾探歌的語音系統比較雞肋,不能識別自然語言,而且識別速度和準確度一般。這和比亞迪全新一代宋的語音交互技術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

動力方面,比亞迪全新一代宋搭載的是一臺1.5TI渦輪增壓發動機,該發動機為全鋁合金材質,並擁有缸內直噴/分層燃燒/自動延時冷卻/可變氣門正時技術,能夠在5200rpm轉速時輸出113kW的最大功率,同時能夠在1750rpm-3500rpm的轉速區間內爆發出240Nm的峰值扭矩,這在同級別車型中算是很高的數據了,同時與發動機匹配的是一臺6速雙離合變速箱。

合資車不再一門獨大,通過這款車就能知道

大眾探歌採用的是1.2T和1.4T 高低功率三種動力總成,匹配5檔手動和7速乾式、溼式雙離合變速箱。1.4T最大功率為110kW,最大扭矩為250Nm,這款發動機已經被運用在高爾夫、速騰、邁騰等多款大眾車型上,只不過是在1.8T以下排量的發動機上配溼式雙離合器,在大眾車型上實屬少見。

在配置方面,比亞迪全新一代宋採用了3H高強度全方位碰撞吸能安全車身,擁有8安全氣囊、ESP車輛穩態控制系統,LDWS車道偏離預警系統、BSD盲區監測系統、360°高清全景影像系統,PM2.5綠淨系統、行車記錄儀、電子手剎、一鍵啟動、駕駛席座椅電動調節等配置,可謂是誠意滿滿。

合資車不再一門獨大,通過這款車就能知道

大眾探歌兩驅手動時尚型配有主副駕駛兩個安全氣囊、胎壓監測、ESP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後駐車雷達、發動機啟停、自動駐車、全車車窗一鍵升降、後視鏡電動調節、加熱、後排空調出風口。其他配置,基本都屬於選裝型的,配置低,貌似一直都是合資車的慣用手段。

在售價方面,比亞迪全新一代宋(燃油版)的售價區間是7.98~11.98萬元。大眾探歌的售價區間是13.98~20.98萬元,幾乎將近是比亞迪全新一代宋的2倍售價。即使拿比亞迪全新一代宋的高配與大眾探歌的低配相比較,那配置上的差距,也是天壤之別,不可相提不論。有網友吐槽:14萬的售價買到的還是一臺搭載1.2T發動機,配備手動擋的SUV,這確實是讓人比較難接受的。

合資車不再一門獨大,通過這款車就能知道

總結:國產車的配置,性價比足以讓合資車型慚愧汗顏,比亞迪全新一代宋的顏值外觀,內飾與品質的共同進步,讓它有了不輸於合資SUV的硬實力。國際頂級技術團隊的加入,讓比亞迪全新一代宋的性能參數,也都達到了國際主流水平。合資車一門獨大的時代已經過去,國產車開始崛起與發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