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究“關元穴”在扶陽固脫時的功效如何!

在以前對於陽氣欲脫、真氣將竭的脫證病人,中醫多采用艾灸關元的方法急救,效果很不錯,只不過鑑於現代急救技術的普及和醫療風險等,這一無科技體現的老方法,遭到了各方面的打壓滅絕。

深入研究“關元穴”在扶陽固脫時的功效如何!

宋代竇材在《扁鵲心書》中寫道:“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燒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若四肢厥冷,六脈微細者,其陽欲脫也,急灸關元三百壯。”他把艾灸關元放在“保命之法”的首位,並主張早灸、重灸,認為能使“陽氣不絕,性命堅牢”。清代吳硯丞的《神灸經綸》也指出:“面青、腹痛、嘔吐、瀉利、舌卷、囊縮、手指甲唇青、心下結硬、腹脹、冷汗不止、四肢如冰、厥逆昏沉、不省人事、脈伏絕者……關元穴在臍下三寸,用大艾炷二七壯,得手足溫暖、脈至、知人事、無汗……”同樣強調艾灸關元治脫證,能使陽氣漸復,一般以灸至手足回暖、脈復、汗止為度。近人臨床報道,證實了艾灸關元對於出血性體克、感染性及中毒性休克病,均有良好效果。有人還觀察到:灸關元對收縮壓有較顯著的提升作用,而心率、呼吸頻率改變不大,在部分病例中周圍青紫有所改善,呼吸轉為平穩,四肢厥冷者漸轉溫暖,對外周反應力增強;出汗減少,脈搏從細弱轉為有力,並且發現灸後尿量增加;還注意到,早期休克病例對去甲腎上腺素等反應敏感者,施灸效果亦屬滿意。(沈永康.中華外科雜誌,1963年第1期)

深入研究“關元穴”在扶陽固脫時的功效如何!

由此證明,灸關元確實具有扶陽固脫的功效。但是對它的作用應當怎樣理解呢?關元穴屬任脈,位於臍下3寸,與《難經》所說的“臍下腎間動氣”相聯繫,因而對全身起著重要作用。《類經圖翼》指出:“此穴當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極,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所以治療諸虛百損,它常是首選要穴。李時珍曾盛稱艾灸法“艾灸百病,能回絕氣”;“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痾之人為康泰”;還說:“老人丹田氣弱,臍腹胃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臍腹,妙不可言。”艾灸之外,熟艾本身亦具溫中除溼作用(《本草綱目·艾》)。所以當元陽暴脫時,艾灸關元,可以舉下陷之氣以培本,救垂危之陽而固脫。

深入研究“關元穴”在扶陽固脫時的功效如何!

動物實驗表明,艾灸關元可治療失血性休克。主要表現為施灸後心髒每捭指數早稿定增加,因而心指數和平均動脈壓也呈穩定增加,並且動脈血每分鐘氧運輸指數和混合靜脈血氧分壓也呈相應增加,從而使微細欲絕之脈得以恢復,下陷之陽氣得以上升。而心臟每搏指數的增加,則是由於心肌收縮力得到增強,這對於調整失血性休克家犬的血流動力學紊亂,增強其克服氧運輸障礙的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因而能防止缺氧現象的加重和延緩休克的發展(楊日初、上海中醫藥雜誌,1983年第10期)。這可初步說明艾灸關元所起的扶陽固脫作用的機理。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