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初他答應比爾蓋茨,世界首富就可能是他了

973年,英國利物浦市一個叫科萊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國哈佛大學,常和他坐在一起 聽課的是一位18歲的美國小夥子。大學二年級那年,這位小夥子和科萊特商議,一起退學, 去開發32Bit財務軟件,因為新編教科書中,已解決了進位制路徑轉換問題。

當時,科萊特感到非常驚宅,因為他來這兒是求學的,不是來鬧著玩的。再說對Bit系統,墨爾斯博士才教了點皮毛,要開發Bit財務軟件,不學完大學的全部課程是不可能的。 他委婉地拒絕了那位小夥子的邀請。

如果當初他答應比爾蓋茨,世界首富就可能是他了

十年後,科萊特成為哈佛大學計算機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學的小夥子也是在這一年,進入了美國《福布斯》雜誌億萬富豪排行榜。

1992年,科萊特繼續攻讀,讀到了博士後;那位美國小夥子的個人資產,在這一年則僅次於華爾街大亨巴菲特,達到65億美元,成為美國第二富豪。

如果當初他答應比爾蓋茨,世界首富就可能是他了

1993年科萊特認為自己已具備了足夠的學識,可以研究和開發32Bit財務軟件了,而那位小夥子則已繞過Bit系統,開發出新的財務軟件——Eip比Bit快1500倍,在兩週內就佔領了全球市場。 這一年小夥子成了世界首富,一個代表著成功和財富的名字——比爾.蓋茨也隨之傳遍全球的每一個角落。

比爾.蓋茨,在哈佛沒畢業就去創業了,假如他等到學完所有知識再去創辦微款,他還會成為世界首富嗎?對一件事,如果等所有的條件都成熟才去行動,那麼他也許得永這等下去了!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認為,只有具備了精深的專業知識才能從事創業。然而,世界創新史表明:先有精深的專業知識才從事發明創造的人並不多,不少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都是在知識不多時,就直接對準了目標,然後在創造的過程中,根據需要補充知識。比爾·蓋茨哈佛沒畢業就去創業了,假如等他學完所有知識再去創辦微軟,他還會成為世界首富嗎?

如果當初他答應比爾蓋茨,世界首富就可能是他了

在這個世界上,似乎存在著這麼一條真理:對一件事,如果等所有的條件都成熟才去行動,那麼當條件成熟之時,機會卻失去了。

我想,正是因為科萊特沒有樂於挑戰、勇於創新、積極探索的精神,才使得他總比別人慢一拍,錯過了最佳時期。可見,一個樂於挑戰的人,也是一個善於把握時機的人。

再讓我們把目光放在比爾·蓋茨和湯姆的身上,比爾·蓋茨從小就有著遠大的抱負和志向,他說:“與其做一株綠洲中的小草,還不如做一棵土丘中的橡樹,因為小草千篇一律,毫無個性,而橡樹高大挺拔,昂首天穹。”他的進取精神在整個年級赫赫有名,幾乎沒有一個同學能比得過他。有一次,老師給他所在的四年級學生布置了一篇四五頁長的關於人體特殊作用的作文,結果,蓋茨一口氣洋洋灑灑寫了三十多頁。蓋茨在很小的時候就對未知事物充滿了探索的慾望,《百科全書》是他最喜歡的兒童讀物。比爾蓋茨從小就喜歡在什麼事情上都爭個輸贏。他的好勝心很強,總渴望獲勝,對失敗感到痛恨。小小年紀的蓋茨就有成人化的傾向,他的性格從小就體現出一種進取精神。

正因為他有這種進取的精神,比爾·蓋茨才突破了一個又一個人生的障礙,他的成功也是必然的。

想一想我們在生活中,在學校裡,仔細觀察一下我們不難發現,成績優秀的同學往往不滿足於老師佈置給他們的任務,他們會自覺地複習、預習,對待難題則會用持久旺盛的精力去想辦法克服它,不達目的不罷休。而成績略為遜色的同學,只完成老師佈置給他們的任務,然後就放鬆下來,所以每次考試並不理想。這也都取決於一個人的好勝心、進取心、意志力和自信心。

同學們,樂於挑戰是我們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品質,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我們擔負著建設祖國的重任,只有當我們擁有了勇於創新、勇於開拓、不斷進取、超越自我的品質,我們的明天才會越來越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