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釋永信大和尚:什麼是修行?從生活中修習禪的智慧!(一)

他是少林禪修文化走向世界的領軍人物,他在全球建設了五十多個禪修中心及多個大型寺廟,擁有禪武學習的信眾多達幾千萬。永信大和尚是禪宗修習的成就者,所到之處無不法語流露,盡釋禪宗的“真實智慧”,句句都體現了大師自身修行的“功夫得力”。

歷事煉心,只要心安於道,在哪裡也是修行。

佛教|釋永信大和尚:什麼是修行?從生活中修習禪的智慧!(一)

做夢中佛事,建水月道場。我出面為大眾服務,就是佈施;心不被外緣干擾,就是持戒;坦然面對是非,就是忍辱;以塵勞為佛事,就是精進;對自己的行為了了分明,就是禪定;了知無非夢幻泡影,就是般若。

“不著事相而無所住”:我們學佛學禪,就是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止惡揚善,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行於正道,不著事相而無所住,因循事理,任運無礙,理事圓融,最後證得無上佛果。

佛教|釋永信大和尚:什麼是修行?從生活中修習禪的智慧!(一)

我們講五戒十善等,目的是為了在日常生活中體悟無我之空觀的深門,而不是為了求福報。如果把這一切看成是為了求福報,那就是著了事相,就不能了脫生死,不能超出六道輪迴。

空性是大乘佛教最核心的概念,也是一種世界觀。“空性”這個詞是從梵語“sunyata”翻譯過來的。佛教用空性來指導“無我”,最初空性是指“無我”,萬物都是緣起性空。《心經》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意思很明確,物質和空是相互依賴性的,物質和空的關係可比喻是為一枚硬幣的兩個面,人的慾望和空也是硬幣的兩面。慾望的本質是空的,慾望是沒有實體的。

佛教|釋永信大和尚:什麼是修行?從生活中修習禪的智慧!(一)

咒與佛號、或是參話頭,都為攝心,制心一處,不生妄念,就能感得佛菩薩的慈悲與加持,彰顯無限光明的自性。佛用語言文字來描述他開悟的境界,來引導大家能跟他一樣去修持。禪宗初祖達摩祖師來東土普渡眾生,我認為這是他的慈悲。

禪宗的“放下”,不單是放下修行者頭腦裡的念頭,還要把這“放下”貫通到日常行事中去,把能放下的都放下,多舍多行善,不斷地積累功德,佛在經上說“少善根福德因緣,不能往生”。從日常生活上去修行,也是非常踏實的門徑,特別是對於“道心堅固”的人來說,很有效,也很適合。如果修行長期遠離日常生活或者與世事脫節,容易造成修行出偏,修行的成就不容易鞏固,嚴重的是導致信眾的退轉,佛教在世間的退縮。

佛教|釋永信大和尚:什麼是修行?從生活中修習禪的智慧!(一)

“不離世間覺”:佛法是一切眾生的普遍真理,是如何做人的真理。佛教不是學術,學佛來修行是腳踏實地的事業,只有建立在日常生活上的修行,才是可靠的。修行不能只做表面工作。

禪是放下,是無住。修習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了禪的智慧,從而堅定禪心。禪,處處可修,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很方便。禪,從日常生活中去修證,不能和生活脫節,是非常踏實的一個門徑。

禪是放下,最終還要把這“放下”的念頭也放下。即一切法,離一切相。佛法隨時可見,禪道隨時可入。只要有心,皆可覺悟。

“處處修行”:無論對於出家眾還是在家眾,佛教的四眾弟子,日常修行非常重要。如果道心不堅定,日常修行就容易鬆懈,甚至會出現一邊有修行,一邊仍順著舊習氣過世俗生活。一個道心堅固的人,他會勇猛精進,希望在自己的人生中有所成就。他會自覺地將修行貫通於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方面:繞香拜佛坐禪時來修行,把修行貫通到上班購物交友甚至娛樂中去,無時無刻不在修行之中

佛教|釋永信大和尚:什麼是修行?從生活中修習禪的智慧!(一)

戒、定、慧是中國禪文化的核心,也是多法門的遵循。少林文化中僧人的修行生活,就是按照祖師的教誨,堅持覺悟人生的信念,貫徹於自己日常生活中。無論身處何方,做任何事,都如同“砍柴,挑水,做飯”,永遠是信心自在,智慧圓滿。

少林寺是禪宗祖庭也是禪武文化的發源地。習武也是修心,少林功夫離不開佛教的信仰佛教的慈悲,離不開禪宗的智慧,禪宗的境界!

練武之前要發願,願力能成就我們的功夫,任何事情都是從願開始。做任何事情都是願力所為。練功練的是一個人的信心,願力,練的是定力,一個人的心性。

佛教的根本,是信眾的切實修行。佛教講自受用,自利利他。修行是修自己。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修起,從小事修起,從眼前的一件一件小事修起。把自己聽到的正法,自己悟到的禪的真理,融化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這才是學佛修行的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