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敦煌飛天壁畫在舞臺上重生

美哉!敦煌飛天壁畫在舞臺上重生

中央芭蕾舞團歷時七年創作的芭蕾舞劇《敦煌》於11月16日-17日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上演。該劇是第20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目,也是東藝2018-2019演出季“一帶一路”版塊的重要劇目。

舞劇《敦煌》分為兩幕七場,100餘位舞者以芭蕾和中國舞、民族民間舞相結合的方式,演繹敦煌石窟中婆娑曼妙的飛天壁畫。舞臺上,頗具西域風情的胡旋舞、柘枝舞展開一幅波瀾壯闊的圖卷。同時,作品將敦煌文化保護傳承者百折不撓的堅守之心娓娓道來。

美哉!敦煌飛天壁畫在舞臺上重生

“莫高窟絢麗的壁畫舉世聞名,但那些堅守與奉獻的‘敦煌人’的故事卻鮮為人知。”《敦煌》總策劃和製作人、中芭團長兼藝術總監馮英表示,該劇沒有止步於用舞蹈“臨摹”敦煌壁畫形態,而是將敦煌守護者與莫高窟藝術在心境上的共鳴作為主線。作品通過一對痴迷敦煌藝術的戀人間的糾葛,展現了他們在戈壁大漠中甘於奉獻的“敦煌大愛”。

美哉!敦煌飛天壁畫在舞臺上重生

劇中飾演女主角念予的中芭首席演員王啟敏介紹,西方傳統古典芭蕾舞劇多以程式化技巧表達,而《敦煌》主要依託人物情感的變化來呈現舞蹈。“比如當洞窟裡的畫家吳銘抬頭仰望穹頂的壁畫,用雙手輕輕掠過瑰麗畫卷時,這一幕使念予同時愛上了這片土地和男主角。”此外,全劇開頭和結尾男女主角的雙人舞充滿情緒張力。

美哉!敦煌飛天壁畫在舞臺上重生

在該劇編導費波眼中,敦煌藝術與“敦煌人”相互並存的段落,是最有趣和最具觀賞性的部分。比如,該劇將迦陵頻伽神鳥的藝術形象置於舞臺,並從壁畫的姿態中衍化出芭蕾舞姿,靈動的美音鳥之舞展現在觀眾眼前。

美哉!敦煌飛天壁畫在舞臺上重生

據悉,東藝與中央芭蕾舞團正式簽署了未來三年的戰略合作協議。中芭每年將在東藝至少上演一部列入雙方演出季的大型芭蕾舞劇,包括2019年的《紅色娘子軍》、2020年的《過年》等。同時,雙方將把合作延伸到芭蕾講座、教育、展覽等藝術教育和芭蕾體驗活動等。

攝影:郭新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