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課上看桌子底下畫像,老師看到後,不怒反喜

他課上看桌子底下畫像,老師看到後,不怒反喜

提到于謙這個名字,你想到的是誰呢?你是不是和我一樣想到的是,說相聲的那個于謙呢?看來這個名字真好聽,叫這個名字的都出名了。首先,第一個出名的就是明朝的一個宰相,他叫這個名字,並且名留千古。還有,說相聲的于謙。另外,有在春節晚會上出名的變魔術的于謙。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明朝的宰相於謙。

他出生在像天堂一樣美麗的城市杭州,這個地方盛產才子。他也是一個才子,他寫了許多詩歌,都流傳到現在。但是,比起他的才子之情來,他更是一個大英雄。一般的英雄千古留名,是因為做了一件大事,並且,因為做了這件大事而身亡。他不一樣,他不僅是因為做了一件大事而成為英雄。並且,他平時也做了很多有德行的事情。所以,他不僅身後留名,並且,生前也受人尊敬。

所有的這些成績的取得,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他年少的時候就有一個偶像。並且,以偶像為標準,時刻向他靠齊。從而,在小時候就樹立了一個正確的觀念,他的這個偶像是文天祥。

我們都知道,文天祥是一個抗元名臣。他的氣節,就連敵人忽必烈都大為佩服。敵人差點因為他身上的氣節,而把他放掉。並且,他不僅在政治上非常有成績,也是一個大詩人。

于謙以他為偶像,很自然的,繼承了他的這兩點。所以,他的一生,不僅在政治上很有成績,並且,在詩歌上也做了很大的貢獻。他寫了許多詩歌,都流傳至今。並且,他寫的詩都是他自身的寫照。

他真的是把這個偶像刻進了骨子裡中。他找人畫了一副文天祥的大幅畫像,把它掛在書桌上方的牆壁上,每天學習累了就抬起頭來看看他,身上就充滿了無限動力。文天祥喜歡的,他都喜歡,他會找來讀,領悟、融會貫通到,融會貫通到自己腦子裡。

他課上看桌子底下畫像,老師看到後,不怒反喜關於他對這個偶像的崇拜,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話說,他不僅在自己家裡掛上他的畫像,還找人畫了一個小副的畫像,每天都拿著它,去哪裡都帶著它。甚至,去學堂裡學習,他都帶著這幅畫像。到了學堂之後,他會把這幅畫像放在書桌底下。那時候,他們的課程都是詩書禮儀之類的儒家經典。

他課上看桌子底下畫像,老師看到後,不怒反喜教書先生手拿戒尺,領讀經典,他念一句,下面的學生就唸一句。並且,搖頭晃腦,咬文嚼字。下面的學生,在聽完先生的領讀之後,都拉著長音、搖頭晃腦,吟誦出來,似乎沉浸其中,其樂無窮。先生也閉著眼睛傾聽,當他突然睜開眼睛的時候,發現了俏皮的一幕。有一個學生,每吟誦完一句,就把手放在桌子底下,拿出一幅圖畫來看一眼,然後,再迅速的放進去。這種情況持續了好長時間,先生終於忍不住了,走過去,用戒尺敲敲桌子,示意他把圖像拿出來。

“這是什麼?”

“一副畫像。”

“畫的什麼人?為什麼老是看他?”

“文天祥,他是我的偶像。”

聽完這句話,先生心裡樂開了花,他覺得這個學生真的很有志向。但是,他面帶慍色的說,有偶像是好事,但是,要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自己,更加努力的學習,向偶像靠近,才是最主要的。

他聽了先生的話之後,豁然開朗。從此以後,更加用功努力,終於成為了一代民族大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