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知P2P是高風險的投資,還有人一個勁往裡面投資?

小車說理財


P2P確實是高風險,但是你不要忘記,高風險背後是高收益。竟然有人說是投資者貪婪,我真是要說幾句:


1.利潤的趨勢。手上有點閒錢,總要想辦法保值增值吧,否則購買力下降,錢不值錢啊。P2P操作簡單。


2.無良商家的宣傳。很多商家,上到總經理下到業務員,讓投資者掏錢的時候,大肆宣傳:跟投資者說,一年給你10%收益率;跟業務員說,你們大膽講,給你20%的提成,於是導致很多公司無底線,無下限、無節操的暗箱操作,很多P2P的朋友上當受騙。這是最主要的。


3.比如說,之前的唐小僧,錢寶。現在出事的禾中集團,承諾每月1%的收益,現在已經是連續4個月沒有兌現;讓你掏錢的時候,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的親熱的叫著,等你掏完錢不返利去找你,壓根不睬你。出事了,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話,反而的多方推諉,很多受害者是掏出了全部的血汗錢來投資,來支持禾中集團的發展,但是現在,落得這個結果,除了等待沒有辦法,維權之路慢慢,很多投資者是惶惶不可終日,希望有關部門,從嚴從速查處,給投資者一個交代。


歡迎大家點評!


螞蟻搬家周進文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大家都知道P2P理財是高風險的投資,卻總有人衝進去填坑,主要還是擺脫不了心中的貪字!

一、P2P的收益率很高

在P2P推出之前,居民小額理財往往選擇銀行存款、銀行理財、貨幣基金等方式,年化收益率最多不超過6%。而P2P理財一經推出,收益率高達10%甚至20%,遠遠超過市面上各種理財產品的收益率。

筆者2015年時有投過幾筆P2P理財,感受了一下金融行業發展的紅利,收益率確實很高。16年之後就沒有再參與P2P投資。前幾天那個平臺老闆在互金倒閉潮中跑路了。

很多人投資,就是看中了P2P理財的高收益率,在高息的誘惑下忽視了風險。

二、平臺誇大宣傳

每個P2P理財平臺都把自己包裝的非常專業,什麼大數據、亂七八糟的技術、三方存管、三方擔保、股東背景全部亮出來,潛移默化的告訴你他們能夠控制風險。

但是打開招聘頁面,發現招聘的都是技術人員行政人員,金融公司最重要的風控人員則沒有招聘,所以這些平臺根本沒有他們宣稱的那樣安全。

三、心存僥倖

我有一個朋友去年在一個明顯是龐氏騙局的平臺上投資,年化收益率超過100%。我問他這麼高你也敢投?他給我看了各種信息,意思就是還有好過人進平臺,起碼半年內不跑路。

結果沒兩個月,這個平臺就跑了。

投資這個東西,第一位一定是安全,第二位才是收益率,如果只看到收益率,沒看到風險,那麼大概率是要被騙子收割。

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首席投資官


P2P雖然風險高,但是有幾個優勢很受歡迎。

一是高收益,很多P2P的收益都在10%以上,比銀行理財,貨幣基金,信託這些產品高很多,很多人經不起誘惑。

二是很多平臺打著國資或者央企的背景,讓很多人以為是官方辦的,不會倒掉,相信這個平臺,把自己的錢就投資進去了。

三是有些小心謹慎的人開始只投了很少的錢進去,但是到期後每次都能獲得平臺的及時返回,幾年過去了,他們對平臺越來越信賴,放鬆了警惕,就掉進坑裡了。

P2P平臺風險為何現在集中出現,有幾個原因:

❶ 宏觀金融環境收緊

P2P當然早已是一些企業融資的渠道,以前在資金寬鬆的時候,P2P就給企業做過橋業務,銀行貸款資金下來後迅速還給他們。今年銀行資金緊張,現在銀行的錢沒了,企業就沒有錢還P2P了。

❷ 政策頻頻出臺,平臺生存艱難

從6月至今,監管部門多次向P2P市場釋放出加強監管的信號。結果備案延遲,合規成本增加,讓一些有問題且實力不濟的平臺,繼續維繫下去的難度越來越大。

❹ 本身模式就不具有合規性

有些P2P平臺存在自融、資金池、風控的問題,遇到流動性問題和監管壓力,也會很快引爆風險。


大貓財經


當然是誤解了,誤解稀釋了P2P的風險。

直到這個行業出了事兒,大家才會說,這個行業的風險特別大,為什麼還會有人投資呢?

但事實上,在行業沒有出事或者大家對這個行業的理解僅限於理財和資產,甚至僅限於理財之前,這個行業並不看起來並不具有極大的風險。

為什麼呢?這種風險被定期理財,保本保收益,債權,有保障平臺等詞彙欺騙了。因為上述所有的詞彙都是針對低風險理財產品的一種描述和特徵,所以理財者普遍會認為8%到14%左右的收益並不高,充其量只比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高一倍嘛。

但其實呢,收益確實只比銀行理財產品高一倍,風險卻比銀行理財產品或者其他的無風險收益產品高出無數倍,因為P2P行業從事的是高風險的借貸領域。

為什麼說,風險非常高呢?因為低風險的信貸業務已經全部被銀行拿走了。充其量,只有一些邊緣的無法被常見業務形態覆蓋的小型借貸領域。

在大量的借貸業務裡,優質的借款人已經被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囊括了,網貸公司獲得的已經是次級,甚至再次級的借貸客戶,這種客戶的質量並非只比正常借貸客戶差一級,事實上風險差出無數級,因為你不還錢,那就是百分百的壞賬。而大量的網貸業務是缺乏抵押和風險轉移的辦法的。

所以,投資者把收益的收益和風險的量級產生了誤解,認為是對等關係。這是投資者對這些高風險的P2P平臺趨之若鶩的根本原因。


程蟬


有句俗話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還有句話叫“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更何況,資本逐利,在受益面前,很多人將風險二字置之腦後,選擇視而不見。



那這種“明知P2P是高風險的投資,還有人一個勁往裡面投資”的行為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呢?


1、資本逐利,人性是貪婪的

資本逐利事情大家都明白的,就像“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一樣自然,但也不得不說,資本也如蒼蠅蚊子一樣嗜血,哪裡有血,哪裡有錢可賺,就一擁而上。


在真金白銀面前,能夠做到矜持、理想思考太難了,大部分根本招架不住這種誘惑。不然有人還會說“有錢不賺,你是不是傻啊。”


在有利可圖的當下,人們追求的往往就是短平快,而P2P的出現,又非常貼切地滿足了這一點:收益高,門檻低,操作超級便捷,一部手機+網絡足以,而且流動性也不錯。P2P這些個明顯的優勢,當然會迅速吸引一大片投資者。然而,一種事物,它的優勢,特別是極致的有點,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也會變成致命的劣勢與缺點。


所以當,此次P2P行業風險大爆發,引起集體暴雷潮的時候,慘遭“雷劈”的人多不勝數,涉及到的資金總額更是千億、萬億的規模。


所以,我們也常說,一個人被毀掉,很多時候不是因為蠢,而是因為骨子裡難以剔除的貪婪。


2、投資者總認為自己會是被偏愛的那一個,擼完就撤

人們總是傾向於認為自己會是幸運的那一個,投資前做調查的很少,更何況當時按照整個行業的混亂程度來看,調查來調查去貌似也查不出個什麼真相來,特別是對於平臺資產標的真實性、平臺風控真偽的調查,可以說用戶根本無從查起,而且查起來也和繁瑣。


怎麼辦,那就只好憑著對平臺的一腔信任和對較高的年化收益率的執著,冒點風險了。與其浪費時間與精力,還不如簡單根據背景、品牌來下結論,更何況,太多的冒險者,真的只在乎收益,總想著,擼完這一把就撤,倒黴事也不會這麼巧就攤到自己頭上。實際情況往往是擼完一把,賺了些,就難以出來。因為沒有血的教訓,人是不會長記性的,更何況,就算有血的教訓,很多人依舊會執迷不悟。



3、反思一下,難道就沒有人從P2P裡全身而退嗎?憑的又是什麼?

我覺得從這個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也許我們會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P2P從誕生到野蠻生長到備受監管再到如今的連鎖反應式的坍塌,這其中能說都是誰的錯嗎?其實也不見得。


因為普通老百姓的理財需求是實實在在的,畢竟通貨膨脹一直都在,個人或者企業的貸款需求也是有目共睹的。當傳統金融機構,滿不足不了這些需求的時候,總會有其他方式的金融形勢出現,那就是P2P。


但一個新事物的出現,有人對其是敬畏,想借此東風認真做點事情,把它當成一種事業;然而,還有一大波人,卻只想著打著P2P的幌子,而大張旗鼓的行騙。投資者也都是肉眼凡胎,在誘惑面前更是會喪失思考力,部分優劣、真假,一擁而上。所以說,一個巴掌拍不響。



收益越高,風險越高,這句話呢,我覺得對,也不對。因為對於那些上了P2P這條船的,但最終卻全身而退的人,難道憑的僅僅是運氣嗎?


我想不是的,其中離不開剋制和理性的判斷。剋制就好說了,就是不會一股腦隨大流,知道適可而止,而理性的判斷就難多了。因為平臺之間總有真假優劣之別,如果說你前期對P2P有了解,對平臺也有辨別,最終選擇了一家靠譜的、安全係數高的平臺,那麼你全身而退的幾率就大很多。至於如何判定,那就是另外一份長篇問答了。


你能說這憑的不是實力麼?


當事後諸葛亮,總是有些令人討厭。今天說了這麼多,也無非就是想勸大家:不懂的不要碰,不要為了點收益而矇蔽自己的雙眼,當身在局中的時候,嘗試著跳出來看看,再做決定。


也歡迎大家前來與我討論。


陶陶不決


投資創業賺錢最重要的就是一個詞:自知,一個人要自知,說的簡單一點就是:你是個什麼人,你的風險承擔能力,你要量力而行,你在追求高利益的同時,一定要思考有關於風險、贏利週期、個人能力、領域的潛規則、產業未知風險等,特別是對互聯網的未知巨大風險,這些都是“假象迷惑了自我的判斷”,創業者經常是“一頭扎進一個項目中,然後假象迷惑了自我的理性判斷,然後越賠越大,越努力越痛苦,還捨不得跳出

來,誰反對,就誰急眼”。

我們無法勸回那些做傳銷的、做 P2P 投資金融被割了韭菜的,甚至新聞曝光了傳銷的,受害人都不相信這是真的,為什麼呢?這就是洪鶴上面所說的: 假象迷惑了自我的理性判斷 ,人都沒有理性了, 那還有智慧嗎?

人到這個時候,就如同“思維患癌的晚期病人”

創業投資一定要自知,如果不自知,不管如何努力,都難逃失敗和被騙的命運。如果一個人不自知,不能認真的思考自己的人生,那麼,一定會出現:頻繁被忽悠、被欺騙,卻仍找不出自己被騙的原因來。


如果我們能夠果斷的對項目做出決策反應,損失也不會這麼慘痛吧!為什麼我們無法做出快速的果斷決策呢?因為我們的腦袋被遮蓋了,我們的思維被阻礙了,事實上這種教訓每天都在上演,當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時,當事人不僅繼續自我欺騙,還為了自己的利益去騙別人,幫騙人的人繼續騙人,這也是傳銷這些項目能成的原因呀,這是對創業投資者最大的傷害。


我是孫洪鶴,《新商業大智慧》創業教科書主編,孫洪鶴每天都給大家分享教材的短視頻,每天都有更新,大家可以關注孫洪鶴。


孫洪鶴


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有風險才有收益,那高風險就有高收益。P2P就是高風險的投資,但還要那麼多人投進去,為什麼呢?

第一,投資產品的弱化。今年來,股市下跌了近20%,全民投資產品-基金也跌跌不休,銀行存款又如同雞肋,實在不願意咬一口,作為新型互聯網金融的P2P就突顯出來了。它屬於網上借貸,不受外部投資環境影響,加上老是鬧錢荒,收益還是挺不錯的。

第二,P2P平臺良莠不齊。近兩年,P2P平臺如雨後春筍,一下子出現了上千家,有的號稱“國字號”,有的自稱上市公司,騙取大家的信任。他們為了圈錢,許諾高收益,攤子鋪得很大,拆東牆補西牆,風險越來越高。隨著國家加強監管,要求今年4-6月份必須完成備案,所以7月份一大批平臺集中爆雷。

第三,僥倖心理作怪。近年來,常有P2P平臺跑路,很多人血汗錢打水漂,總覺得這種事不會落到自己頭上。另外,P2P的高收益確實挺誘人的,其實高收益就預示著高風險,很多人喜歡玩心跳,願意挺而走險,就會有一批又一批人去投資P2P。




最愛一笑而過V


去年碰到個親戚,家裡拆遷,分了1000多萬,然後來問,我跟他講,500萬存銀行,拿300萬再買套房,拿100萬給全家都買份保險,剩下100萬想幹嘛就幹嘛,股票理財郵票古玩,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突然有錢了總要玩點刺激的;

結果被他另外個老闆親戚叫走了,有時候真的是有錢說話份量都足,一說都買了,去年過年還被她說了一頓,說我書白讀了,人家一個高中生都能這麼牛逼的理財,投了400多萬老闆親戚推薦買理財,拿回了40多萬,然後前段時間全跑路了

跑我家來問我怎麼辦,


MRzhou149593009


財智成功曾經說過,多數P2P都是龐氏騙局。明知道P2P高風險,還有人一個勁往裡投資,則有如下原因。


1、通貨膨脹太高,普通的理財方式均難以讓存款保值增值。

可以這樣說,假如理財收益不能達到8%以上,就跑不贏通貨膨脹。能夠跑贏通脹的,也就是基金、股票、民間借貸等高風險的方式了。

P2P因為更方便,通過手機就可以操作,提供了一種便利的理財方式,並且收益率遠高於銀行存款和貨幣基金收益,成為很多人熱衷的選擇。


2、雞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很多人希望通過資產配置獲得更多收益。

不僅僅在理財方式上有多種選擇進行搭配,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貨幣基金、國債、基金等等,一些人還會拿出一筆錢選擇多家P2P平臺進行分散投資。

分散投資能夠分散風險,理論上只要不是多家平臺一起跑路虧損的概率就不大。但是由於行業監管力度弱,平臺不規範,風險控制能力差等原因,即使分散投資,風險依然不小。


3、很多人會認為有國資或上市公司背景的P2P平臺更安全。

事實上,沒有絕對安全的P2P平臺,絕大多數最終都會關門或者跑路。


4、部分人以為選在平臺跑路之前撤出就可以了,心存僥倖。

就跟股市很難判斷什麼時候下跌一樣,P2P跑路更為突然,一夜之間就能人去樓空,平臺高管可能已經人在海外。


5、投資人覺得即使平臺倒閉或者跑路,依然可以報警維權挽回損失。

P2P平臺爆雷後,往往會被定義為非法集資,對於非法集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投資人自負盈虧,繳納的“贓款”直接上繳國庫。


P2P跟股市頗有相似之處,投資人權益保障嚴重不足,市場規則不夠規範,最終往往是投資人成了韭菜。


財智成功


司南立冬認為高風險才能獲得高收益,風險低意味著收益低。

銀行定期風險最小,但現在選擇把主要資金存銀行定期的人數已經大大減少。股票風險並不比p2p低多少,但股民朋友炒股熱情從未因此而降低。

p2p其實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民間借貸,只不過是A通過網貸平臺把錢借給B,B是經過平臺篩選的客戶,A和B並不相識而已。借錢給別人首先要保證能把本金收回來,其次是儘可能獲得較高利息收入。那麼A能不能收回本金,能不能獲得高額利息,取決於B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而還款能力更加重要一些。B每月收入1000元,想借1個億,發誓賭咒一定會還,正常情況下,沒人會借給B,因為不具備還款能力。

所以如果網貸平臺能夠幫助用戶篩選出具有很強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的人,那麼投資者投資p2p平臺,風險相對而言就比較低。如果用戶具有較高的學歷,有房有車,上傳芝麻信用等數據到平臺,那麼其還款能力一般較高,還款意願也會很強,因為不還款平臺採取的追責措施會讓債務人除了承受高額罰息,其在朋友圈的聲譽、芝麻信用等也會受到影響,這些影響遠比金錢損失更讓其肉痛。

所以,與銀行存款、理財等相比,p2p風險確實高,但並沒有到人人望而卻步的地步。只要平臺篩選的借款人群足夠優質,那麼獲得相對較高的利息收入也就有了保障。而p2p平臺所謂的股東背景、銀行存管、名人站臺遠沒有優質的借貸人群來的重要。

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賺咯羊肉泡饃,虧了下海乾活,盈虧自負才是合格投資者應有的心態。

歡迎關注,討論吐槽!我是司南立冬,見面再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