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知P2P是高风险的投资,还有人一个劲往里面投资?

小车说理财


P2P确实是高风险,但是你不要忘记,高风险背后是高收益。竟然有人说是投资者贪婪,我真是要说几句:


1.利润的趋势。手上有点闲钱,总要想办法保值增值吧,否则购买力下降,钱不值钱啊。P2P操作简单。


2.无良商家的宣传。很多商家,上到总经理下到业务员,让投资者掏钱的时候,大肆宣传:跟投资者说,一年给你10%收益率;跟业务员说,你们大胆讲,给你20%的提成,于是导致很多公司无底线,无下限、无节操的暗箱操作,很多P2P的朋友上当受骗。这是最主要的。


3.比如说,之前的唐小僧,钱宝。现在出事的禾中集团,承诺每月1%的收益,现在已经是连续4个月没有兑现;让你掏钱的时候,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的亲热的叫着,等你掏完钱不返利去找你,压根不睬你。出事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反而的多方推诿,很多受害者是掏出了全部的血汗钱来投资,来支持禾中集团的发展,但是现在,落得这个结果,除了等待没有办法,维权之路慢慢,很多投资者是惶惶不可终日,希望有关部门,从严从速查处,给投资者一个交代。


欢迎大家点评!


蚂蚁搬家周进文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门宁:

大家都知道P2P理财是高风险的投资,却总有人冲进去填坑,主要还是摆脱不了心中的贪字!

一、P2P的收益率很高

在P2P推出之前,居民小额理财往往选择银行存款、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等方式,年化收益率最多不超过6%。而P2P理财一经推出,收益率高达10%甚至20%,远远超过市面上各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笔者2015年时有投过几笔P2P理财,感受了一下金融行业发展的红利,收益率确实很高。16年之后就没有再参与P2P投资。前几天那个平台老板在互金倒闭潮中跑路了。

很多人投资,就是看中了P2P理财的高收益率,在高息的诱惑下忽视了风险。

二、平台夸大宣传

每个P2P理财平台都把自己包装的非常专业,什么大数据、乱七八糟的技术、三方存管、三方担保、股东背景全部亮出来,潜移默化的告诉你他们能够控制风险。

但是打开招聘页面,发现招聘的都是技术人员行政人员,金融公司最重要的风控人员则没有招聘,所以这些平台根本没有他们宣称的那样安全。

三、心存侥幸

我有一个朋友去年在一个明显是庞氏骗局的平台上投资,年化收益率超过100%。我问他这么高你也敢投?他给我看了各种信息,意思就是还有好过人进平台,起码半年内不跑路。

结果没两个月,这个平台就跑了。

投资这个东西,第一位一定是安全,第二位才是收益率,如果只看到收益率,没看到风险,那么大概率是要被骗子收割。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首席投资官


P2P虽然风险高,但是有几个优势很受欢迎。

一是高收益,很多P2P的收益都在10%以上,比银行理财,货币基金,信托这些产品高很多,很多人经不起诱惑。

二是很多平台打着国资或者央企的背景,让很多人以为是官方办的,不会倒掉,相信这个平台,把自己的钱就投资进去了。

三是有些小心谨慎的人开始只投了很少的钱进去,但是到期后每次都能获得平台的及时返回,几年过去了,他们对平台越来越信赖,放松了警惕,就掉进坑里了。

P2P平台风险为何现在集中出现,有几个原因:

❶ 宏观金融环境收紧

P2P当然早已是一些企业融资的渠道,以前在资金宽松的时候,P2P就给企业做过桥业务,银行贷款资金下来后迅速还给他们。今年银行资金紧张,现在银行的钱没了,企业就没有钱还P2P了。

❷ 政策频频出台,平台生存艰难

从6月至今,监管部门多次向P2P市场释放出加强监管的信号。结果备案延迟,合规成本增加,让一些有问题且实力不济的平台,继续维系下去的难度越来越大。

❹ 本身模式就不具有合规性

有些P2P平台存在自融、资金池、风控的问题,遇到流动性问题和监管压力,也会很快引爆风险。


大猫财经


当然是误解了,误解稀释了P2P的风险。

直到这个行业出了事儿,大家才会说,这个行业的风险特别大,为什么还会有人投资呢?

但事实上,在行业没有出事或者大家对这个行业的理解仅限于理财和资产,甚至仅限于理财之前,这个行业并不看起来并不具有极大的风险。

为什么呢?这种风险被定期理财,保本保收益,债权,有保障平台等词汇欺骗了。因为上述所有的词汇都是针对低风险理财产品的一种描述和特征,所以理财者普遍会认为8%到14%左右的收益并不高,充其量只比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高一倍嘛。

但其实呢,收益确实只比银行理财产品高一倍,风险却比银行理财产品或者其他的无风险收益产品高出无数倍,因为P2P行业从事的是高风险的借贷领域。

为什么说,风险非常高呢?因为低风险的信贷业务已经全部被银行拿走了。充其量,只有一些边缘的无法被常见业务形态覆盖的小型借贷领域。

在大量的借贷业务里,优质的借款人已经被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囊括了,网贷公司获得的已经是次级,甚至再次级的借贷客户,这种客户的质量并非只比正常借贷客户差一级,事实上风险差出无数级,因为你不还钱,那就是百分百的坏账。而大量的网贷业务是缺乏抵押和风险转移的办法的。

所以,投资者把收益的收益和风险的量级产生了误解,认为是对等关系。这是投资者对这些高风险的P2P平台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


程蝉


有句俗话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还有句话叫“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更何况,资本逐利,在受益面前,很多人将风险二字置之脑后,选择视而不见。



那这种“明知P2P是高风险的投资,还有人一个劲往里面投资”的行为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


1、资本逐利,人性是贪婪的

资本逐利事情大家都明白的,就像“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一样自然,但也不得不说,资本也如苍蝇蚊子一样嗜血,哪里有血,哪里有钱可赚,就一拥而上。


在真金白银面前,能够做到矜持、理想思考太难了,大部分根本招架不住这种诱惑。不然有人还会说“有钱不赚,你是不是傻啊。”


在有利可图的当下,人们追求的往往就是短平快,而P2P的出现,又非常贴切地满足了这一点:收益高,门槛低,操作超级便捷,一部手机+网络足以,而且流动性也不错。P2P这些个明显的优势,当然会迅速吸引一大片投资者。然而,一种事物,它的优势,特别是极致的有点,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会变成致命的劣势与缺点。


所以当,此次P2P行业风险大爆发,引起集体暴雷潮的时候,惨遭“雷劈”的人多不胜数,涉及到的资金总额更是千亿、万亿的规模。


所以,我们也常说,一个人被毁掉,很多时候不是因为蠢,而是因为骨子里难以剔除的贪婪。


2、投资者总认为自己会是被偏爱的那一个,撸完就撤

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自己会是幸运的那一个,投资前做调查的很少,更何况当时按照整个行业的混乱程度来看,调查来调查去貌似也查不出个什么真相来,特别是对于平台资产标的真实性、平台风控真伪的调查,可以说用户根本无从查起,而且查起来也和繁琐。


怎么办,那就只好凭着对平台的一腔信任和对较高的年化收益率的执着,冒点风险了。与其浪费时间与精力,还不如简单根据背景、品牌来下结论,更何况,太多的冒险者,真的只在乎收益,总想着,撸完这一把就撤,倒霉事也不会这么巧就摊到自己头上。实际情况往往是撸完一把,赚了些,就难以出来。因为没有血的教训,人是不会长记性的,更何况,就算有血的教训,很多人依旧会执迷不悟。



3、反思一下,难道就没有人从P2P里全身而退吗?凭的又是什么?

我觉得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也许我们会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P2P从诞生到野蛮生长到备受监管再到如今的连锁反应式的坍塌,这其中能说都是谁的错吗?其实也不见得。


因为普通老百姓的理财需求是实实在在的,毕竟通货膨胀一直都在,个人或者企业的贷款需求也是有目共睹的。当传统金融机构,满不足不了这些需求的时候,总会有其他方式的金融形势出现,那就是P2P。


但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有人对其是敬畏,想借此东风认真做点事情,把它当成一种事业;然而,还有一大波人,却只想着打着P2P的幌子,而大张旗鼓的行骗。投资者也都是肉眼凡胎,在诱惑面前更是会丧失思考力,部分优劣、真假,一拥而上。所以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收益越高,风险越高,这句话呢,我觉得对,也不对。因为对于那些上了P2P这条船的,但最终却全身而退的人,难道凭的仅仅是运气吗?


我想不是的,其中离不开克制和理性的判断。克制就好说了,就是不会一股脑随大流,知道适可而止,而理性的判断就难多了。因为平台之间总有真假优劣之别,如果说你前期对P2P有了解,对平台也有辨别,最终选择了一家靠谱的、安全系数高的平台,那么你全身而退的几率就大很多。至于如何判定,那就是另外一份长篇问答了。


你能说这凭的不是实力么?


当事后诸葛亮,总是有些令人讨厌。今天说了这么多,也无非就是想劝大家:不懂的不要碰,不要为了点收益而蒙蔽自己的双眼,当身在局中的时候,尝试着跳出来看看,再做决定。


也欢迎大家前来与我讨论。


陶陶不决


投资创业赚钱最重要的就是一个词:自知,一个人要自知,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你是个什么人,你的风险承担能力,你要量力而行,你在追求高利益的同时,一定要思考有关于风险、赢利周期、个人能力、领域的潜规则、产业未知风险等,特别是对互联网的未知巨大风险,这些都是“假象迷惑了自我的判断”,创业者经常是“一头扎进一个项目中,然后假象迷惑了自我的理性判断,然后越赔越大,越努力越痛苦,还舍不得跳出

来,谁反对,就谁急眼”。

我们无法劝回那些做传销的、做 P2P 投资金融被割了韭菜的,甚至新闻曝光了传销的,受害人都不相信这是真的,为什么呢?这就是洪鹤上面所说的: 假象迷惑了自我的理性判断 ,人都没有理性了, 那还有智慧吗?

人到这个时候,就如同“思维患癌的晚期病人”

创业投资一定要自知,如果不自知,不管如何努力,都难逃失败和被骗的命运。如果一个人不自知,不能认真的思考自己的人生,那么,一定会出现:频繁被忽悠、被欺骗,却仍找不出自己被骗的原因来。


如果我们能够果断的对项目做出决策反应,损失也不会这么惨痛吧!为什么我们无法做出快速的果断决策呢?因为我们的脑袋被遮盖了,我们的思维被阻碍了,事实上这种教训每天都在上演,当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当事人不仅继续自我欺骗,还为了自己的利益去骗别人,帮骗人的人继续骗人,这也是传销这些项目能成的原因呀,这是对创业投资者最大的伤害。


我是孙洪鹤,《新商业大智慧》创业教科书主编,孙洪鹤每天都给大家分享教材的短视频,每天都有更新,大家可以关注孙洪鹤。


孙洪鹤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有风险才有收益,那高风险就有高收益。P2P就是高风险的投资,但还要那么多人投进去,为什么呢?

第一,投资产品的弱化。今年来,股市下跌了近20%,全民投资产品-基金也跌跌不休,银行存款又如同鸡肋,实在不愿意咬一口,作为新型互联网金融的P2P就突显出来了。它属于网上借贷,不受外部投资环境影响,加上老是闹钱荒,收益还是挺不错的。

第二,P2P平台良莠不齐。近两年,P2P平台如雨后春笋,一下子出现了上千家,有的号称“国字号”,有的自称上市公司,骗取大家的信任。他们为了圈钱,许诺高收益,摊子铺得很大,拆东墙补西墙,风险越来越高。随着国家加强监管,要求今年4-6月份必须完成备案,所以7月份一大批平台集中爆雷。

第三,侥幸心理作怪。近年来,常有P2P平台跑路,很多人血汗钱打水漂,总觉得这种事不会落到自己头上。另外,P2P的高收益确实挺诱人的,其实高收益就预示着高风险,很多人喜欢玩心跳,愿意挺而走险,就会有一批又一批人去投资P2P。




最爱一笑而过V


去年碰到个亲戚,家里拆迁,分了1000多万,然后来问,我跟他讲,500万存银行,拿300万再买套房,拿100万给全家都买份保险,剩下100万想干嘛就干嘛,股票理财邮票古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突然有钱了总要玩点刺激的;

结果被他另外个老板亲戚叫走了,有时候真的是有钱说话份量都足,一说都买了,去年过年还被她说了一顿,说我书白读了,人家一个高中生都能这么牛逼的理财,投了400多万老板亲戚推荐买理财,拿回了40多万,然后前段时间全跑路了

跑我家来问我怎么办,


MRzhou149593009


财智成功曾经说过,多数P2P都是庞氏骗局。明知道P2P高风险,还有人一个劲往里投资,则有如下原因。


1、通货膨胀太高,普通的理财方式均难以让存款保值增值。

可以这样说,假如理财收益不能达到8%以上,就跑不赢通货膨胀。能够跑赢通胀的,也就是基金、股票、民间借贷等高风险的方式了。

P2P因为更方便,通过手机就可以操作,提供了一种便利的理财方式,并且收益率远高于银行存款和货币基金收益,成为很多人热衷的选择。


2、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很多人希望通过资产配置获得更多收益。

不仅仅在理财方式上有多种选择进行搭配,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货币基金、国债、基金等等,一些人还会拿出一笔钱选择多家P2P平台进行分散投资。

分散投资能够分散风险,理论上只要不是多家平台一起跑路亏损的概率就不大。但是由于行业监管力度弱,平台不规范,风险控制能力差等原因,即使分散投资,风险依然不小。


3、很多人会认为有国资或上市公司背景的P2P平台更安全。

事实上,没有绝对安全的P2P平台,绝大多数最终都会关门或者跑路。


4、部分人以为选在平台跑路之前撤出就可以了,心存侥幸。

就跟股市很难判断什么时候下跌一样,P2P跑路更为突然,一夜之间就能人去楼空,平台高管可能已经人在海外。


5、投资人觉得即使平台倒闭或者跑路,依然可以报警维权挽回损失。

P2P平台爆雷后,往往会被定义为非法集资,对于非法集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投资人自负盈亏,缴纳的“赃款”直接上缴国库。


P2P跟股市颇有相似之处,投资人权益保障严重不足,市场规则不够规范,最终往往是投资人成了韭菜。


财智成功


司南立冬认为高风险才能获得高收益,风险低意味着收益低。

银行定期风险最小,但现在选择把主要资金存银行定期的人数已经大大减少。股票风险并不比p2p低多少,但股民朋友炒股热情从未因此而降低。

p2p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民间借贷,只不过是A通过网贷平台把钱借给B,B是经过平台筛选的客户,A和B并不相识而已。借钱给别人首先要保证能把本金收回来,其次是尽可能获得较高利息收入。那么A能不能收回本金,能不能获得高额利息,取决于B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而还款能力更加重要一些。B每月收入1000元,想借1个亿,发誓赌咒一定会还,正常情况下,没人会借给B,因为不具备还款能力。

所以如果网贷平台能够帮助用户筛选出具有很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人,那么投资者投资p2p平台,风险相对而言就比较低。如果用户具有较高的学历,有房有车,上传芝麻信用等数据到平台,那么其还款能力一般较高,还款意愿也会很强,因为不还款平台采取的追责措施会让债务人除了承受高额罚息,其在朋友圈的声誉、芝麻信用等也会受到影响,这些影响远比金钱损失更让其肉痛。

所以,与银行存款、理财等相比,p2p风险确实高,但并没有到人人望而却步的地步。只要平台筛选的借款人群足够优质,那么获得相对较高的利息收入也就有了保障。而p2p平台所谓的股东背景、银行存管、名人站台远没有优质的借贷人群来的重要。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赚咯羊肉泡馍,亏了下海干活,盈亏自负才是合格投资者应有的心态。

欢迎关注,讨论吐槽!我是司南立冬,见面再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