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地名」瀋陽三臺子畜牧場村屯名字來源

【康平地名】瀋陽三臺子畜牧場村屯名字來源

「康平地名」瀋陽三臺子畜牧場村屯名字來源

瀋陽市三臺子畜牧場

「康平地名」瀋陽三臺子畜牧場村屯名字來源


三臺子蓄牧場,位於康平縣南16千米處,2013國道三臺子段三臺子村,場部駐地三臺子村,轄7個行政村,一個居民委。原為葦塘,屬於沼澤地。

「康平地名」瀋陽三臺子畜牧場村屯名字來源


政區沿革

三臺子畜牧場始建於1964年1月,由遼寧省民政廳建立,做為民政安置社會閒散人員的事業單位,為安置農場,全稱:遼寧省三臺子農場,隸屬遼寧省民政廳。

1969年10月,省民政廳下馬,農場被劃歸鐵嶺地區種畜場,做為一個分場管理。全稱:鐵嶺地區種畜場三臺子分場,隸屬鐵嶺地區。

1983年10月,理順關係,企業歸口,收歸遼寧省農墾局,全稱:遼寧省三臺子畜牧場,隸屬遼寧省農墾局。

1985年8月,下放到鐵嶺市,由省直變為市直,全稱:鐵嶺市三臺子畜牧場,隸屬鐵嶺市農業局。

1991年,鐵嶺市農墾局成立,轉歸鐵嶺市農墾局,全稱:鐵嶺市三臺子畜牧場,隸屬鐵嶺市農墾局。

1993年3月,康平縣劃歸瀋陽,實行屬地管理,農場隨之轉屬瀋陽市農墾局,全稱:瀋陽市三臺子畜牧場,隸屬瀋陽市農墾局。

2013年6月,由於瀋陽市聯合企業總公司解體,被下放到地方,全稱:康平縣三臺子畜牧場,隸屬康平縣農村經濟局。

「康平地名」瀋陽三臺子畜牧場村屯名字來源

村屯名字及由來

「康平地名」瀋陽三臺子畜牧場村屯名字來源

「康平地名」瀋陽三臺子畜牧場村屯名字來源


「康平地名」瀋陽三臺子畜牧場村屯名字來源


【三臺子畜牧場居民委】駐地三臺子村,三臺子畜牧廠駐地。其名由三臺子村而得名,1964年遼寧省民政廳籌建三臺子安置農場,場部設此。

【東拉馬屯村】一分場駐地,因一分場居拉馬屯東部,故名為東拉馬屯村。

【小坨子村】二分場駐地,東北與康平鎮孔家窩堡村接壤,西北與東下窪子為鄰。1964年建場,1970年為二連。後復為分場名。北部有一崗地人稱小坨子,故而得名為小坨子村。

【李家河村】三分場駐地,李家河從南境東流轉北與中央排灌溉乾渠和八家子河匯合入遼河。

駐地在李家河北岸而得名為李家河村。李家河發源於西關屯鄉,流經東小陵至法庫又到康平境內。該村1970年曾稱為三連,建廠之初以水稻為主,1970年初改種大田。後復為分廠名。

【韓家村】四分場駐地,郝官屯鎮太平地有一韓姓人家,家境富裕,已故先人葬於此地,為韓氏墳地,稱韓家墳,四分場建制之初稱韓家墳,1986年地名普查時覺其名不雅隨改稱韓家村。該廠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為多為水田,1970年稱為四連。後復為分廠名。

【劉家村】五分場駐地。郝官屯鎮東坨子村有劉家窩堡,建制之初而借用其名,該村清光緒年間有劉姓從關內逃荒到此首居而得名為劉家窩堡,1977年因本溪鋼廠辦農場佔地面整體牽走,1986年地名普查定名為劉家村。該村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曾種植水稻,1970年稱為五連。後復為分場名。

【西白家村】六分場住地,多蘆葦,原為沼澤地。村名因郝官鎮白家窩堡而得。清同治年間有白姓蒙族人在此搭建窩棚,放牧養一條白狗,稱之為白狗窩堡。後又有丁姓、韓姓、李姓、王姓相繼到此定居,形成屯落,白姓遷走,時間一長人們覺得村名不雅便改為白家窩堡。建場之初駐地位於白家窩堡西側,得名為西白家。始為水田。

【七分場】該場建制較晚,原為草場站,1970年起為畜牧場,1974年知識青年下鄉到此更名為創業隊,後為機耕隊,1983年,此地為養雞場,後人們習慣稱為七分場。

「康平地名」瀋陽三臺子畜牧場村屯名字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