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做那隻迷途的候鳥:當你不迷途了,便長成了留鳥

別做那隻迷途的候鳥:當你不迷途了,便長成了留鳥

01

劉同出新書了,當看到微博上有人轉發了這條消息的時候,內心是小興奮的。上一本書《我在未來等你》帶給自己的感動依舊存在。所以內心很期待,這次的內容是關於什麼的。

上網搜了一下相關的信息,映入眼簾便是新書的封面,條紋的封面,說實話,我是看到大條紋眼睛會花的人,所以那一刻有一點打了退堂鼓。看了一下內容介紹,是關於工作上的乾貨。所以,立馬下了訂單。

收到書的時候,打開外層的薄膜,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的書套展開了,其實是一張大海報,好驚喜的設計。然後就迫不及待的投入到內容的欣賞之中了。

這本書寫的是劉同先生畢業之後的這些年來的工作領悟,職場上問題,個人的職業規劃,介紹了“職場3232”法則,還有我們每個人職場上的“關鍵十年”。就像一開始的介紹那般,這本書討論了52個困擾大家的職場問題,哪怕其中只有一個幫到你,那這本書就有意義。其實,從自己的觀點來看,我挺希望我晚出生十年,或者 劉同先生再早十年出生的。書中列舉的很多問題,甚至職場上的很多坑,說句不好聽的,我都跳過,甚至還差點沒爬上來。而這本書的價值,很值得那些還在讀書的高中生,大學生,甚至是早熟的初中生看一看的。其實,

人生中很多事情,當它發生的時候,如果恰好有個聲音或者有個人告訴你你該如何去選擇,人生中確實是可以少繞很多彎路,少糾結一些無所謂的事情。而很多時候,我們身陷困境的時候,我們走不出去,不是我們沒有走出去的能力,而是擺在我們面前有很多條路,每一條路都通向不同的結果,我們的花時間去甄別,哪一條才是我們想選的。有時候,這個過程就花光了我們最好的十年,如果這個時候在每條路的路口都有一個擺渡人,相信我們可以節省很多時間。這也就是我認為的,書籍的作用。在別人的人生軌跡上,參考自己的人生實際,尋找自己向前走的動力。

別做那隻迷途的候鳥:當你不迷途了,便長成了留鳥

02

書中提到的“職場3232”法則,指的便是我們人生中的“關鍵十年”。這個關鍵十年,指的是職業方面的。所謂“3232”,加起來剛好十年。當我們離開學校之前,如果我們受的教育中有提前預知我們要做好自己的十年職業規劃或者展望,相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現在的大學畢業生頻繁的跳槽情況。當然,這裡所指的頻繁跳槽,是指那些一畢業就想著坐辦公室,一上來就指點江山,卻受不起最基本的職場磨鍊的人。而畢業後的幾年跳槽次數有點多的人,肯定是有些人知道自己的人生規劃方向,而不斷磨合的人。所以,這類人的跳槽恰恰是他處在人生規劃的適應調整期。

當你有了自己的職業規劃,同時也慢慢走過自己的職業規劃調整期的時候,你已經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奮鬥的方向了。之後,我們便進入了“煉獄期”。這個時間段的你,已經在某一份職業中找到自己的目標了,或許有人打算把它當做自己一輩子的使命去奮鬥了。所以,那個時候,我們做的很多事情,或許已經不再是為了每一個月的月薪,或許是為了我們心中曾經那個帶有大俠情懷的夢想了。

但就像劉同所說的那般,“你會在這三年遇見未來你所看不慣的事的類型,看不慣的人的種類。你會覺得工資太少、加班太多、同時不好相處,老闆太嚴苛……”所以得這些,聽起來真是讓你覺得如同生活在煉獄一般。那個時間段,我們依舊會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候覺得迷茫,因為在這個時候,內心的壓力遠遠大於物質上的壓力。就像書中所說的“如果你在這三年掉隊的話,就很難有精氣神重新燃起鬥志,但如果這三年認真度過的話,接下來的日子就會相對很順利,遇到再難的問題,遇見讓你再不舒服的人都不會讓你產生慌亂感”,因為走過最辛苦的那一段時光之後,這些都是那些被解決的問題而已。

劉同說,當你度過了自己職業規劃期和煉獄期之後,你就成為一個“職業感”的人了。工作對你而言,不再是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了,之後的負擔便是自己——自我突破期。當看到這一章的時候,我開心的可以對自己說,我走過了煉獄,來到這個時間段了。很開心,我從各個坑中爬出來了。這些年,老人家我啊,我知道不容易。

來到自我突破期,其實面對的便是自己未來的規劃,對自己的突破,對周圍世界的認知。一個人的內心,若是太過狹隘,註定走不了太遠。

其實,能夠讓自己永不設限的,還是那顆最單純的初心。只是,有時候我們走太急,不小心把它弄丟了。其實也可以理解為,你對初心的保持的期限有多久,你的突破潛力就有多大。

別做那隻迷途的候鳥:當你不迷途了,便長成了留鳥

03

每一個對未來自己有過各種設想的人,其實職業規劃應該成為其中的一部分。除非你整天呆在家裡當蛀蟲,不然的話,每個人都會進入職場。

回頭看看,自己畢業也有好些年頭了,這期間的很多故事,相信未來都是下酒菜。一杯下肚,都是曾經的江湖。這樣的一個時間段,在我們的人生中都是很重要的一筆。惟願老來時,不負如來不負卿。

說實話,這本書的很多細節的東西,很適合各個階段的學生們或者即將踏入職場的新手看看的。當前輩們願意把職場上很多東西跟你分享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是一種福氣了。就像劉同所說的,“職場中,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很直接地告訴你——你的問題在哪裡。他們會非常禮貌地笑一笑,然後送走你,心想這一輩子都不想再見到你。很多時候,我們遭遇冷漠,都會覺得是別人不喜歡自己。然而,別人不是不喜歡你,也不是討厭你、排擠你,而是人家根本就懶得理你,人家根本就沒有把時間花在你身上。”

張愛玲最著名的一句話就是“出名要趁早”,其實我並不認同。一個人的各種修養、學識、能力都是要經過沉澱的。在我跳過的一些坑中,更加明白的道理是,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什麼東西是速成的,那些打著“速成”的幌子東西都時靠不住的。所以不同太去計較為什麼一開始沒有人看到你的光芒,只能說明你還不夠亮,你需要更多的磨礪。所以,靜下心來做好你手頭的每一件事情,如果可能,做到極致,相信你的收穫會比你一直在思考為什麼別人都不認同你好得多。

入了職場,少不了是非。以前以為離開了一個小是非就可以清淨,其實是進了一個大是非。世間本就紛紛擾擾,你沒有能力讓周圍的一切安靜下來。那就不用去管,當然,如果是好心人的忠告還是要聽的。只是那些讓你感覺這也不對那也不對的聲音,就自動屏蔽吧。聽太多的時候,你的初心,你的堅守,更甚的,你的夢想,就會在其中被消磨光了。到最後,你會發現,你依舊得不到周圍的人的認同,你依舊在迷茫。而我也認同劉同在書中提到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有惶恐、驚慌的日子,你做不到保護,也不要欺負,誰都不能保證這個世界的話語權永遠在自己手上。千萬不要在你上坡的時候刁難別人,因為未來你在下坡的時候,一定會遇見他們。”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眼睛溼潤了。想起那些曾經在你衝鋒陷陣的時候,對你溫柔以待的人,內心便覺得暖暖的。哪怕他什麼都沒做,茫茫人海中那一眼溫柔而不苛刻的眼神,也是對我自己最大的鼓勵了。

就像劉同所說的,2018年最火的《延禧攻略》,為什麼那麼讓人喜歡。其實有一個原因就是女主的不忍氣吞聲,你給我一尺,我還你一丈。不是睚眥必報,而是不要忍氣吞聲。我是不認同“吃虧是福”的人,閉口不言可以讓自己少造一些口舌業,但是更多的是讓自己一整天整個人五臟六腑都不順。所以,該生氣的時候還是要生氣的,該拒絕的時候還是要拒絕,該說不的時候還是要說不。

人生中有很多的必修課,職場也是其中之一。走過其中,越是明白,永葆初心,堅定自己的選擇,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靜下心來實施自己的規劃,這些事情本身就花光了我們一輩子太多的時間了。願我們都可以不迷茫,不糾結,找到自己的方向,不做候鳥,當一隻留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