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怕剃頭

過年怕剃頭

剃頭(圖源網絡)

過年怕剃頭。此言對於現在的讀者聽了會感到很奇怪,但舊時過年與剃頭卻是不可分的。

要說清楚這個,還要從五六十年前北京兒童的髮型說起。那時北京男孩子的髮型大約可分四種:一種是留個小這是最老氣、最守舊的,一種是剃個精光,這種是最鄉里氣,有點土頭土腦的土勁兒的,一種是小平頭,這種是理髮推子推的,比較文明一些了,一種是小分頭,這是最洋氣的,那時多是富貴人家的孩子才留這種頭。

由於這四種髮型不同,所以用的工具亦不同。第四種如在理髮館理,那什麼剪子、推子都是要用的。第三種用推子,上海人叫“軋剪”的那種工具。第一、第二種則用的是在小孩子看來很可怕的東西—剃頭刀。亦許有人間:既然留小辮子,還用剃頭刀作什麼用呢?現代人是想不出那時小孩留小辮的樣子了。那是在頭心,或是正中,或是偏一邊,留下碗口大的那祥一片頭髮,養長了,梳一根筷子粗細的小辮,其他部位的頭髮都剃掉。那小辮戴上帽子便看不見,摘掉帽子便露了出來,跑起來飄在頭上,像條蛆蝴一樣,十分好玩。孩子們還編了歌兒唱道:

小辮劉,蒸窩頭,

半拉生,豐拉熟,

熬白菜,不擱油,

氣得個小辮直髮愁。

小辮周圍的頭髮,用剃刀剃掉時,剃得頭皮發青才算完。因此留小辮亦免不了一剃之苦。街那時沒有留小辮,剃成一個禿和尚。鄰居孩子雖然有留小分頭的,但是我家裡大人不許我留。說是長長的頭髮生長在頭上上火,趕明兒長大就沒有記性了,還是剃光好。

剃光頭用不著上理髮館,只是在門口叫“剃頭挑子”來剃。那時“剃頭挑子”用的都是老式剃頭刀,木頭柄,很厚的刀背,那刀刃似利又不利,刮到頭髮根上連割帶拔,其疼無比。所以小孩幾乎無例外的都伯剃頭,於是難免被大人按住,一邊哭,一邊剃,那個罪真難受。平時,大人嚷剃頭,還可以推三阻四,拖延幾天。而一年到頭,要過大年了,還能不剃頭嗎?只好哭喪著臉忍痛犧牲了。所以我說“很愛過年,很怕剃頭,此之謂也。

注:本文摘自《神州軼聞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