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心理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與 外界環境的影響密切相關

自卑心理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與 外界環境的影響密切相關

.遇到困難時,首先懷疑自己的能力

.辦起事來優柔寡斷,總怕把事情辦錯而被人譏笑

.常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

.做事總愛後悔,總覺辦得不如意

自卑心理的表現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根本的一點是對自己沒有正確的評價。

正因為如此,在學習生活中,有自卑心理的人就不容易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容易把絢麗多彩的生活看得漆黑一片,使自己陷在自責、後悔、悲觀的情緒中。

同時,這種情緒也影響了和同學們的平等相處,而與同學相處不融洽反過來又加劇了自卑心理。

那麼自卑心理是如何造成的呢?自卑心理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與外界環境的影響密切相關。

首先是家庭環境,有的父母對孩子要求高,孩子達不到,經常挨說,“淘”、“笨”等等詞彙經常跟著孩子。

在學校裡,個別老師教育方法不當,批評多表揚少等等,都使得有的小學生在種種批評、責難的包圍中,自己逐漸認同了,也覺得自己就是父母和老師說的那樣:腦子笨,頑皮,沒法治。

於是自己開始自暴自棄,自己 “自覺”地退出好學生的行列,邁到“差生”的隊伍。遇到事情不是感到充滿信心的“我能行”,而是垂頭喪氣的“我不行”。

從自信到自卑就好像站在高山之巔突然跌入萬丈深淵,藍天、白雲、燦爛的陽光都不見了,周圍是一片黑暗。在這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下對學生成長是不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