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山西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擁有上千年的歷史,歷久彌新。有句話說: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作為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遠近聞名的五臺山和平遙古城也都被大家熟知。山西不僅蘊含著豐富濃厚的歷史文化,還有許多不被熟知的美食文化,憑藉著智慧和勤勞製造出了種類繁多的美食,下面就讓小編帶你一起盤點山西的美食都有那些?

太原市

  1. 太原頭腦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太原特有的一種風味小吃,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從農曆白露到翌年立春期間,太原各飯店都爭相推出頭腦。頭腦,是一種滋補食品。又名“八珍湯”,是由黃芪、煨面、蓮菜、羊肉、長山藥、黃酒、酒糟、羊尾油配製而成,外加醃韭菜做引子,經常食用,有益氣調元、活血健胃、滋補虛損的功效,晨起食用效果更好。因為早年太原人天不亮就起來吃頭腦,也叫“趕頭腦”,需要掛燈籠照明,所以經營頭腦的飯店門前都掛一盞紙燈籠作標誌,這個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喝頭腦時佐食的“帽盒”,也是太原的風味特產。帽盒是一種烤制的麵餅,短圓柱形,中空,是用不發酵的麵粉加入椒鹽捏成兩片空殼,合在一起,入爐烤制。喝頭腦時把“帽盒”掰成小塊,泡在頭腦裡,噴香耐嚼,別有風味。

2.清徐灌腸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清徐灌腸是山西著名的傳統小吃,屬於晉菜。起源於山西省離省會龍城太原市30公里,以“醋都、葡鄉”著稱的清徐縣境內,清徐灌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口感爽滑、營養豐富、工藝精湛、老少皆宜,灌腸主要經粗糧精做而成,本身含有大量粗植物纖維和對人體有益的鈣、鐵、鋅等微量元素,特別對“三高”、肥胖等人群百利無一害,是現代都市白領和愛美女性追捧的素食精華。

3.古交油麵兒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油麵兒”是交城西部山區及相鄰的古交屯蘭川的叫法。古交鎮城底一帶則叫“油核桃”。叫法不一,模樣有別,但配料基本相同,味道差不了多少。

油麵兒在當地被認為是高檔食品。即便是蘇式點心、廣式糕點也不能類比。特別是老年人,因為習慣使然,他們總認為廣式糕點味道古怪,蘇式點心華而不實,只有油麵兒才香甜可口,味道純正。可見山裡人對家鄉味道的固直。

油麵兒的確不難吃,不像其他糕點那樣甜膩或風味異樣。的確有一種單純的美。不僅耐吃,吃後總讓人回味無窮。

4.陽曲折餅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俗名"黃兒",將硬黃米加少量黃豆、玉米磨成粗麵,以溫開水和軟,置熱炕發酵,加適量鹼、少量糖,攪成糊狀,舀入黃兒(中間微高,周圍較低邊沿有凹溝的圓形鑄品),以溫火烙制,只烙一面,待熟,將餅折成半圓形,故名折餅。色澤金黃,鬆軟多孔,香甜適口。一次烙制很多,食用時蒸烤均可,為百姓冬季或過年之必備食品。

大同市

1.老大同八大件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八寶飯:金橘象徵吉利;紅棗象徵早生貴子;瓜子仁是鼓板的變體,象徵生活有規律,平安無災禍;紅梅絲與龍門同色,含有鼓勵進取、祝福順利的意思;綠梅絲代表松,象徵長壽。後來八寶飯的用料日趨簡化,用各色果脯代替了金橘脯、蜜櫻桃、蜜冬瓜和紅綠梅絲。後來又增添了桂花等香料,寓意“金(所用桂花必須是金桂)玉(糯米呈玉脂白色)滿堂”。

扒肉條:又叫小燒肉,是“八大件”中最有名的一道菜。它的上色方法十分特別,最早是在煮肉時放入葫蘆條,利用其含的糖分進行上色,後來改為老大同酒廠出的幹榨黃酒。

扒羊肉:大同的羊肉好吃,除羊雜割,大同扒羊肉更以其鮮美的味道讓食客讚不絕口。

過油肉:據傳起源於明代,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後來傳到太原一帶民間,再逐漸傳至山西其他地區,具有濃厚的山西地方特色。

紅燒魚:魚肉鮮嫩鹹香,色澤紅潤髮亮,魚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價值極高,其蛋白質含量為豬肉的2倍,且屬於優質蛋白,人體吸收率高。

糊肘子:因其製作過程中要用炭火燒,所以在市民家中很少製作。肘子紅黃光亮,用筷子一挑就可分離。白肉肥潤粘綿,入口即化,瘦肉軟爛酥香,入口不柴,味道醇香,賽似熊掌。

黃燜雞塊:醃製時將澱粉吸入肉中,通過長時間上籠蒸,再將肉塊吸入澱粉蒸出來。雞塊酥嫩、口味鮮、汁濃,色澤黃亮,老少皆愛。

黃燜丸子:先炸後蒸,顏色微黃。因為丸子諧音“完了”一般是宴席中最後一道大菜,意喻著上菜結束。老大同的黃燜丸子吃到嘴裡鬆鬆軟軟的,肉香而不膩。十分受老年人的喜愛。

2.渾源涼粉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渾源涼粉是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一道特色小吃,是以土豆澱粉、豆腐乾、蠶豆為原料製作而成,渾源涼粉是大同涼粉的代表。做好的渾源涼粉清亮、滑嫩、爽口,像豬皮凍似的“筋顫”。拿在手上“滑溜溜”,吃在嘴裡“涼絲絲”。風味獨特,堪稱北嶽一絕。

渾源涼粉有著數百年的歷史,製作技藝先後被列入大同市、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廣靈畫眉驢肉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廣靈畫眉驢肉,以廣靈特產的畫眉驢肉為原料,經煮熟醬制而成。在煮肉的湯鍋中加有鹽、味精、醬油、冰等調料,燒開後再加入陳皮、草果等香料和滋補中藥,因此,廣靈五香驢肉不僅風味獨特,味道純正,而且有很好的營養和保健作用。 五香驢肉採用傳統工藝加工,結合現代包裝新技術,生產出真空鋁箔包裝食品,不含任何添加劑,保持原料新鮮程度。肉質鮮嫩,高溫殺菌,保鮮效果好,保質時間長,攜帶方便。

朔州市

1.應縣涼粉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應縣涼粉是用澱粉製成的。是當地別具風味的一種傳統特色小食。在街頭擺攤叫賣的四季不絕。每到夏日,涼粉攤尤多,街頭巷尾比比皆是。應縣涼粉不僅上市數量多,而且風味獨特,其特點:一是含水量較多(澱粉與水的重量比在一比十左右),到出售前,一直浸泡在涼水裡。二是加工精細。三是調味精美。鹹鹽、醬油、辣椒、醋、香油、味精、芥末、蔥等佐料齊備,各味俱全。再佐以豆腐乾細絲、香菜。色、香、味俱佳。

2.應州牛腰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應州牛腰,山西應縣傳統特色小吃,屬於麵食。是一種起源於清代中期的應縣美食,其色如咖啡,鬆軟甜潤。相傳在清代中期,應縣城內有個叫於義的飯店掌櫃把白麵和糖稀和起來,捏成小餅,放入炸麻花的油鍋裡炸制,撈出一吃,味道甜潤,越嚼越香,而且顏色很象煮熟的牛腰,應州牛腰因此得名。

3.右玉羊肉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右玉肉羊具有生活力強、善遊牧、耐旱、耐寒等特點,並具有較好的產肉脂性能,分佈廣、數量多。右玉羊肉品質佳,後腿肉和肩肉所佔的比例大,肌肉細緻柔嫩,肉塊緊湊美觀,肌肉間的脂肪含量高,脂肪分佈均勻呈大理石狀等。胴體倒掛起來,後腿之間呈“U”形,肌肉豐滿,眼肌面積大,體表脂肪覆蓋不厚但較均勻。將胴體第六肋骨處橫切斷面呈“O”形。右玉羊肉具有香味濃郁的特點,其肉質鮮嫩、肥瘦相間、肥而不膩、食之爽口。煮沸後肉湯透明澄清,脂肪具有清香之味,食而不膩。

忻州市

1.定襄蒸肉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定襄蒸肉是山西定襄塞北的一種特色名吃,相傳為當地進貢宮廷之貢品,現在也是當地民間宴席必備佳餚之一。食材主要以精瘦豬肉為主,輔以澱粉、植物油及各種調味品製成。具有肉香撲鼻,多食不膩等特點。

陽泉市

1.盂縣莜麵栲栳栳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莜麵是盂縣人鍾愛的美食,當地的家庭主婦以能做出可口的莜麵食品為傲。街面上,大到高檔餐廳,小到街角小吃排檔,都能做出可口正宗的莜麵餄餎、莜麵魚兒等美食。

以莜麵為原料的食品,絕對在盂縣的當地美食中一枝獨秀。

盂縣的莜麵食品主要有莜麵餄餎、莜麵栲栳栳、炒莜麵窩窩、炒莜麵魚兒、莜麵糊糊等。盂縣西部高寒地區水土獨特,種出的莜麥品質好,做出來的莜麵食品味道極佳。

2.陽泉漂抿曲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飄抿曲,亦稱小河撈,傳統麵食,大約從明朝開始風行於陽泉。它是以綠豆摻少量精白麵粉和麵,經特製抿曲床壓制而成。煮熟後撈入各種調料配製成的湯汁中即可飄起。它長如掛麵,細如毛粉,清香利口,鮮味撲鼻,富有營養,風味別緻,還具有消火消暑之功效。明末清初,傅山先生曾在《小河撈記》中讚美它的美味,至今抿曲仍香飄山城。

呂梁市

1.碗禿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碗團是流傳千年位於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的傳統麵食小吃,在方言裡又叫做“碗凸、碗託、碗坨、碗脫、碗團”,晉中一帶也被稱為“灌腸”。碗團是用蕎麵同水揉到一塊兒,加熱熬成粥糊狀,晾涼以後即成。

食用時,澆上醋、蒜、秘製油辣椒,再將它用小刀劃開,即可食用。碗碗團在柳林縣一帶非常有名氣的小吃,大街小巷都有賣碗砣的商販的身影,許多遊客在柳林縣遊玩時都會吃上一碗。碗團由石勒發明於西晉初年,可冷食或者熱食。用蕎麥仁加水滲透碾壓,漸漸加水,摻成糊狀,過濾去渣,稠度以掛勺為宜。而後將粉糊盛碗入籠,旺火蒸熟後晾涼,從碗中脫出成,故名碗砣。其色淺灰,食時切片,狀若柳葉。調拌湯汁用鹽、醋、油潑辣子、花椒粉、姜粉、蒜泥、香菜、芝麻等加水勾兌而成。蕎麵碗坨,在柳林縣很普遍的一種民間食品。蕎麵碗坨在諸多的蕎麵食品中,有著鮮明的特色,筋軟耐嚼,香醇可口,百吃不厭,常吃常新。

晉中市

1.平遙牛肉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平遙牛肉,山西省平遙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平遙牛肉久負盛名,起源年代無考,清代時已譽滿三晉。清嘉慶年間,邑人雷金寧及其子孫三代,在城內文廟街設有興盛雷牛肉店,長達百餘年。到光緒末年,又有任大才與其子任仰文在城內西大街設立自立成牛肉鋪,所制牛肉可與興盛雷牛肉相媲美,均為正宗產品。

2003年12月2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平遙牛肉”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2.太谷餅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太谷餅是山西省傳統名吃,因產於太谷縣得名。始於清代,太谷餅具有甜而不膩、酥而不碎,味美鮮香等特點,以其香、酥、綿、軟而聞名全國,享有“糕點之王”的美稱。太谷餅為“晉商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著名歌唱家郭蘭英那首清脆悠揚的“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更是讓太谷餅的美名傳遍天下。

臨汾市

1.鼓樓羊雜割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羊肉湯上“飄著一層羊油”,加上陳醋、辣椒、胡椒粉等調味,“又濃又香”;燒餅“酥酥的”,掰開泡在羊湯裡,“比干吃更爽”;羊雜割分了大盤、小盤,羊味兒“十足”。要是“大冬天”的來上這麼一頓,簡直可以“飛”著出門了。

2.牛肉丸子面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臨汾市小吃牛肉丸子面用一個字概括——“爽”,用兩個字概括是“香辣”。在山西省臨汾市區的大街小巷,牛肉丸子面開一家火一家,門面都不大,屬於平價小吃。最正宗的要數白家牛肉丸子面,有牛肉的鮮、有丸子的香,還有秘製的湯,很辣很爽,吃起來大汗淋漓,儘管如此夏天吃的人也有很多。滿滿一大碗麵條上漂著紅紅的辣椒油,充滿食慾感、溜圓的牛肉丸子伴著碧綠的香菜,純樸簡單的美味令人酣暢淋漓。

長治市

1.屯留水煎包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水煎包”也算的上是屯留名吃中比較有名的了,“屯留水煎包”是將麵粉發酵後,兌好鹼,揉勻,下劑,包入餡心做成包子,放入測過油的平底鍋裡面,加水面糊,以半煎半蒸(炯)的方式制熟.成品具有兩面色澤金黃,餡料味鮮,外皮酥脆,香味濃郁的特點。“水煎包”的餡,多種多樣,分為羊肉、豬肉、素菜水煎包等,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經行選擇。搭配屯留本地的雞蛋湯那就是另一番滋味。

2.武鄉棗糕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武鄉棗糕是山西省武鄉當地一種獨有的地方小吃,清到民國時期,曾蜚聲於幷州、平遙、太谷、潞安等地。棗糕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具有質軟、色黃、味甜之特點。用黃米麵、玉面和大紅棗和麵,使用傳統工藝方法蒸制而成。

3.長子炒餅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長子炒餅是山西省長治著名的地方小吃,是長治人民喜愛吃的美食。歷史悠久,始創於清光緒年間,是用麵粉、肉絲、蒜薹、粉條加上雞湯,配以各種佐料製成的山西傳統小吃。本品色澤金黃,爽口不膩,質地柔軟。吃時加醋、蒜,滿口生香,別有滋味。長子炒餅被評為“山西名小吃”“上黨名吃”。

運城市

1.聞喜煮餅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聞喜煮餅是一種山西省的地方傳統名點,正宗聞喜煮餅多產于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在山西有著餅點之王的美譽,又有國式糕點絕產之美稱。在晉南民間把“炸”就叫“煮”。主要原料為麵粉、蜂蜜、小磨香油、糖粞及上等紅白糖等。聞喜煮餅形似圓月,由於外皮粘滿白芝麻,所以外觀是月白色。其外裹芝麻,滾圓狀,內有栗色、絳白二色分明的餅餡,可拉出幾釐米長的細絲,吃起來酥沙香甜、不皮不粘不膩,久不變質。煮餅在明末就已有名氣。魯迅先生在小說《孤獨者》中有“我提著兩包聞喜產的煮餅去看友人”的字句,可見聞喜煮餅確實聲名遠播。聞喜煮餅至今仍是老少皆宜的一種大眾食品。

2.羊肉胡卜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羊肉胡卜是山西省運城市久負盛名的傳統小吃。“胡卜”指的是一種死麵餅子,尤以北相鎮的最為著名,故又稱“北相羊肉胡卜”,距今100多年曆史。

其製作方法是:把烙熟的白麵薄餅切成絲條,加鮮羊肉湯煮成,再加香油、蔥花、紅辣椒麵等調料。味道清爽,油而不膩,滋補身體,為當地群眾性的名吃佳品。

晉城市

1.陽城肉罐肉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陽城肉罐肉是馳名三晉的傳統美味佳餚。罐似粗瓷,內敷細釉,口頸小、肚兒大,甌式蓋子,蓋與罐口大小合度,放之平穩、嚴密。其外形美觀、色澤鮮亮、敦實大方,摸著光滑細膩,使用起來極其方便,能夠適合煮、燉、燜肉的需要,兼餐具與工藝美術品於一體,深受當地人們的喜愛。

2.澤州饌面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饌面,是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大陽鎮的一種流傳很久的傳統麵食,深受大家的喜愛,相傳饌面源於周朝,原本是宮廷美食,後流傳到民間,成為百姓人家辦喜事,用來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種主食。饌面的製作工藝比較複雜,配料講究;製作好的饌面色澤光亮透明,風味獨特,口感光滑如玉,吃一口回味無窮。饌面是存放在木製食盒裡的兌了鹽和鹼的手工麵條。它色金黃,味清香,煮熟濾水後加上高湯配以紅綠菜梗間雜的或葷或素的菜,再撒上香菜和芝麻,其色、香、味俱全,儼然有宮廷御膳之風韻,可使數百人同時就餐。

3.陽城雜割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有沒有饞到你呀!

陽城雜格是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著名的風味小吃。雜格到處都有,不同的地方做法略有不同,但一般都是用羊或牛的心、肝、五臟六腑來做,走到路邊,聞見挺香,吃一口齒頰留香。

可能小編列舉的不全面,有些我不知道的山西地方美食,評論區裡歡迎大家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