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堰塞湖壩上的“兩天兩夜”

11月3日,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江達縣波羅鄉白格村原“10·11”山體滑坡點再次發生滑坡,造成金沙江斷流並形成堰塞湖。

金沙江堰塞湖壩上的“兩天兩夜”

11月9日,接到命令,昌都市消防支隊需派人員前往金沙江堰塞湖壩體為11月9日早上抵達堰塞湖壩底的機具作業進行夜間照明。

下午四時許,昌都市消防支隊特勤中隊指導員魏永利、李興、旦增多傑、阿旺曲桑一行四人即刻乘坐衝鋒舟趕往堰塞湖壩體。4人中,年紀最大的34歲,最小的年僅26歲。

金沙江堰塞湖壩上的“兩天兩夜”

從波羅鄉到金沙江堰塞湖壩體,要走一個多小時的水路,由於衝鋒舟拉的照明設備比較重,船的吃水深度很深,風颳起50多釐米高的浪直打得小舟搖擺不定,水面上漂浮著很多雜物,兩岸山體上不斷地有落石和泥沙滾下,小舟時刻面臨著側翻的危險。

好不容易到了壩底,魏永利一行便立刻開始運送照明設備。

壩頂距離壩底有200多米的坡長,卻有60多度的陡坡,由於河水長時間的沖刷,坡面很是光滑,他們抬著400多斤重的發電機在堆滿亂石和泥沙的坡上舉步維艱。

金沙江堰塞湖壩上的“兩天兩夜”

“啊!”突然,旦增多傑腳底一滑,身子一歪,發電機便重重地砸在了他的腳上。

“要不是這塊石頭擋著,你的這隻腳啊怕是廢了。”魏永利察看完旦增多傑的腳傷後長舒一口氣說道。

“沒事沒事,我還能走。”旦增多傑強裝著笑容安慰大家。他心裡清楚,400多斤的發電機要運到壩頂,少他一個,每個人就要多承擔好幾十斤的重量。

那天下午,旦增多傑忍著腳傷來回上下坡跑了幾十趟他自己都數不清楚了,等發電機、移動照明燈具等一一被運送到壩頂後,他們又開始架設電線和燈杆,對機器進行檢查,爭分奪秒地趕在天黑前為在堰塞湖壩底作業的施工人員送去光明。

金沙江堰塞湖壩上的“兩天兩夜”

冬天的波羅鄉天黑的很早,從下午六點多到第二天早上七點多,他們要保證在這十三個小時內燈具連續不斷的正常照明。夜間要給機器加兩三次汽油,要根據挖掘機的位置隨時調整照明燈的角度和位置,偶爾休息片刻,他們就去撿一些柴禾,找個地方升火

壩頂上,夜裡氣溫會突降至零下十幾度,突然一股刺鼻的冷空氣傳來,讓人感覺仿若一下子掉進了冰窖一般。他們相互鼓勵,一起渡過這難熬的漫長寒夜。

壩頂上魏永利等人的安全也時刻牽動著昌都市消防支隊政治委員陶盛楷的心。為了彌補他們沒能觀看到習總書記向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授旗並致訓詞的遺憾,11月10日一大早,陶盛楷便乘坐衝鋒舟前往壩頂,為他們送去移動照明設備和安慰。

“我一定會按照習總書記對消防隊員們的總要求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上午11時許,嘹亮的宣誓聲在金沙江堰塞湖壩頂上響起,陶盛楷帶領壩頂上的四人以及一起前來的通訊員、駕駛員共7人面向金沙江鄭重宣誓。

11月10日晚11時許,突然狂風肆虐,天空下起了雨夾雪。6米多高的移動照明升降燈劇烈地搖晃著。突然,“嘭!”的一聲,一組燈具經不住狂風的衝擊瞬間被吹翻在地。

“風太大了,我們得每人抱住一個升降燈才行。”魏永利說。他們趕緊跑過去把燈具給重新安好,每人抱住一個升降燈。凌冽的寒風裹挾著雨夾雪打在臉上,像是針扎一般的疼痛,很快,消防隊員們的衣服都被打溼了,他們被凍得手腳麻木,但仍然死死抱住升降燈,還要時不時地調整被風颳偏的燈的角度,足足站了半個多小時。

11月11日中午11時,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洩流槽工程順利完工,堰塞湖壩體上應急搶險人員開始撤離。

下午四時許,天空又飄起了雪花,衝鋒舟載著消防隊員及施工人員們在江面上逆流而上,直到把所有的應急搶險人員及機具器械全部平安運送上岸後,他們才撤離。

金沙江堰塞湖壩上的“兩天兩夜”

從11月9日的下午四點多,到11月11日的下午四點多,整整兩天兩夜,48個小時。

48小時裡,他們經歷了白天強烈紫外線的照射,和晚上零下十幾度低溫的惡劣天氣,在土質疏鬆的山體上架設燈具作業,時刻面臨著生命危險,他們白天忙著運送物資,夜間執行照明任務,幾乎沒有喝過一口熱水,吃上一口熱飯;

48小時裡,他們不僅圓滿完成了夜間照明任務,保證了挖掘機能夠正常作業,還隨時監測山體滑落情況,同時也協助了壩體上七十多名工作人員及所有器具的安全撤離。

11月12日上午,記者見到了阿旺曲桑,他的腳已經敷了藥,看起來精神十足;魏永利的嗓子啞啞的,他堅定地對記者說要永做人民的忠誠衛士,竭誠為人民服務;李興樂呵呵地說,能為百姓做一點貢獻,他感到很自豪也很幸福;旦增多傑對記者說,他老婆到現在都不知道他在壩上的這兩天兩夜。他們四人仍然穿戴著整齊的裝備,隨時準備奔赴前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