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教育漫談(二):中小學國學教育應該抓住重點

國學教育漫談(二):中小學國學教育應該抓住重點

我們說國學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它應該有一個核心存在。上文我提到,有人認為,國學的根基是以先秦諸子,諸子百家學說在各時期各相應領域都起過重要作用,所以諸子百家學說彼此無主無從。我的不同意這個觀點,我認為,孔孟思想是國學的核心。

聯繫中華文化漫長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儒學處在了中華文化的核心地位。我們中華文化,最核心的是儒家的仁愛思想以此形成的仁義禮智信的中華傳統美德,和儒家認識世界的樸素唯物辯證的基本觀念。其他的學問基本是在這個核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涉及到“道”的層面,則以仁愛為根本;涉及到“術”的層面,基本上按照陰陽五行理論為依據。

我們偉大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但不等於儒家思想起源於孔子。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是把中華傳統文化中最核心的仁愛思想提煉凝結成了一個完整的學術系統。孔子推崇三皇五帝的治國方略,熱愛周公所制定的“禮”的秩序,那這裡儒家的思想應該就不是孔子的專利了。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愛”,其思想起源於我們最遠古的人文始祖三皇五帝。關於三皇五帝是誰,有很多說法。我在這裡不想探其究竟。但有三皇五帝治國一個共性的特徵就是無不以仁愛為本,他們勤政愛民,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深得百姓的愛戴。所以儒家思想是對先秦中國主流社會優秀思想的一個概括。暴秦就不提了,漢初採用 了“ 清靜無為 ”的黃老思想,重視禮樂教化,讓農民休養生息,這和先秦的儒家仁政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之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逐漸被封建專制主義強行加入僵化腐朽的元素在某些程度上淪為封建統治的工具,但始終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以致封建統治階級始終不敢正面面對儒家文化裡最優秀最先進的思想——民本、仁愛,甚至朱元璋還喪心病狂的下令將孟子逐出文廟,命令臣下“刪孟”,編《孟子節文》,孟子裡的優秀思想盡皆刪去。封建統治者通過強權建立的王朝是容不下先進的儒家思想的,但歷經兩千年是陰謀篡改有意遮掩強力壓制,儒家思想仍然綻放出奪目的光彩。

我這裡強調孔孟思想是國學的核心,意在強調中小學國學教育應該以孔孟思想為重點,兼顧其他。一定要編訂好相應教材,有主修有兼修,有必考和選考,在教育中要主次分明,就不至於東一棒子西一掃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