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神木礦難21人遇難,一年前責令整改,效果在哪兒?


陝西神木礦難21人遇難,一年前責令整改,效果在哪兒?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李家溝煤礦2007年發起探礦時,已有相關文件規定暫停受理煤炭探礦權申請,其探礦權疑獲違規批覆。

全文4000字,閱讀約需8分鐘


1月12日,陝西省神木市百吉礦業李家溝煤礦井下發生事故。經核查,當班入井礦工共87人,事故發生後66人安全升井,21人被困。截至目前,被困的21人均已遇難。陝西省神木市政府13日下午發佈消息稱,截至13日12時35分,21人遺體全部升井。

新京報記者1月13日探訪事發煤礦,一名施救工友稱,施救現場漆黑一片,現場只能憑感覺施救。

根據資料顯示,李家溝煤礦的探礦權此前曾涉嫌獲違規批覆,當地村民也曾因與百吉礦業相關補償款發生糾紛並有人因此獲刑。

━━━━━

66人安全升井21人遇難


1月12日16時30分許,陝西省神木市百吉礦業李家溝煤礦井下發生事故,21名礦工被困井下。

1月13日,神木市政府發佈消息稱,經核查,當班入井礦工共87人,事故發生後66人安全升井,21名被困人員全部遇難。截至1月13日12時35分,百吉礦業李家溝煤礦“1·12”重大事故遇難的21名礦工遺體已全部升井。目前,事故善後處置和事故調查等工作正在進行當中。

1月12日晚,新京報記者從神木市政府瞭解到,事故發生後神木市啟動應急預案,救護隊趕赴現場進行搶險救援。國家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國家煤監局局長黃玉治帶隊的工作組趕赴現場,指導當地開展救援和事故調查處置工作。陝西省委書記胡和平、省長劉國中分別對救援和善後工作作出批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梁桂帶領省級有關部門負責人已經趕到事故現場指揮救援。

━━━━━

“憑感覺尋找遇難者”


1月13日下午,新京報記者探訪事發煤礦,發現副平硐口已經拉起警戒線,現場救援基本結束。知情人士表示,遇難礦工大多來自外地,租住在煤礦附近村莊。

一名參與百吉礦業事故初期救援的礦工告訴新京報記者,進入礦井救援的時候戴著頭燈仍看不清礦井內的情況,只能憑藉感覺尋找遇難者並進行施救。發生事故的是百吉礦業副井一工作面空區,平時剷車、小型翻斗車可以進出。

陝西神木礦難21人遇難,一年前責令整改,效果在哪兒?

▲工友家人催其回家。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

百吉礦業的一名工友阿南(化名)介紹,事故當日他正準備上班,因自己的車輛發生故障就只能走著去,結果走到一半就聽說煤礦發生事故。

阿南說,據他了解,“老杜”是該煤礦外包隊車工,其妻子在煤礦門口開飯館。在老杜家的飯館門口,一輛小轎車落滿灰塵,一名礦工稱:“這就是老杜的車,他是渭南人,人很好,但不幸的是他在這次事故中遇難了。”記者打開“老杜”的社交賬號,上面的簽名寫著,“天天有個好心情”。

━━━━━

李家溝煤礦項目於2010年獲批



陝西神木礦難21人遇難,一年前責令整改,效果在哪兒?


▲百吉礦業大樓。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

資料顯示,神木市百吉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原神木縣百吉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3年12月,屬股份制民營企業。公司經營範圍為煤炭開採、銷售。

2010年,陝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於神府礦區李家溝煤礦項目核准的批覆》(陝發改煤電〔2010〕367號)文件,文件顯示,煤礦的生產能力為每年45萬噸。2016年,據陝西省煤炭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局發佈的消息,李家溝煤礦的生產能力已提升至每年90萬噸。

上述文件顯示,2010年李家溝煤礦的項目獲批建設。項目單位為神木縣百吉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項目建設地點位於榆林市神木縣(2017年7月,神木縣撤縣設市)。


陝西神木礦難21人遇難,一年前責令整改,效果在哪兒?


▲李家溝煤礦在自然資源部官網上顯示的探礦項目許可。網頁截圖

此外,項目總投資2.82億元。其中,項目資本金0.85億元,佔總投資的30%,由神木縣百吉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企業自有資金解決,其餘1.97億元申請銀行貸款解決。

陝西省自然資源廳官網信息顯示,2017年神木縣百吉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神木縣李家溝煤礦通過採礦權審批,有效期延續到2022年7月20日。

此外,神木縣百吉礦業有限責任公司2015年前的法定代表人為張勝利。公開報道顯示,張勝利曾承包李家溝煤礦附近的另一個礦,即大貝峁煤礦,該煤礦涉礦權之爭達8年之久。

━━━━━

煤礦探礦權被指涉嫌違規批覆


然而,事發煤礦的探礦權一事曾被指存在問題。

根據國家自然資源部官網搜索信息,李家溝煤礦的項目許可證號為6100000710781,項目申請人為神木縣百吉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即現神木市百吉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項目名稱為陝西省侏羅紀煤田神府礦區李家溝井田勘探,項目有效期為2007年12月5日至2009年7月30日。

但在2007年,原國土資源部(現自然資源部)發佈《關於暫停受理煤炭探礦權申請的通知》([2007]20號文),通知決定從2007年2月2日起到2008年12月31日,在全國範圍內暫停受理新的煤炭探礦權申請。

此後,原國土資源部(現自然資源部)多次發佈通知,繼續暫停新的煤炭探礦權審批,直至2014年9月12日,原國土資源部發布通知稱,停止執行《關於暫停受理煤炭探礦權申請的通知》及《關於繼續暫停受理煤炭探礦權申請的通知》。

另外,根據知情人士提供的文件顯示,受理李家溝煤礦等煤炭的探礦權一事,陝西省原國土資源廳曾被指存在問題。

文件顯示,原國土資源部於2004年2月19日發佈《關於加強煤炭資源勘查開採管理的通知》(國土資發〔2004〕34號),通知規定“自本通知發出之日起至各地清理結束,暫停辦理新的煤炭(煤層氣)勘查許可證和採礦許可證”。陝西省神木縣永興鄉李家溝井田精查項目申請新立探礦權時間為2007年9月19日,而陝西省原國土資源廳在2007年6月27日,在無依據的情況下將包括該項目在內的4個探礦權項目作為2004年2月19日以前正式受理項目,向原國土資源部申請按遺留問題由陝西省原國土資源廳按協議出讓處置,並獲同意。

就此問題,陝西省原國土資源廳曾於2013年做出情況說明,仍以“遺留問題”為理由解釋探礦權的申請。此外還表示,已經找不到2004年以前受理的探礦權相關材料。

說明中稱,“由於以前受理的探礦權申請審查中止,受理審查材料沒有歸檔,加之當時廳裡辦文窗口處於試運行階段,受理材料也沒有留檔,工作人員多次更換,最終沒有找到當時受理的有關材料。”

━━━━━

村民曾因相關補償款糾紛被判刑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百吉礦業還曾因“公路佔地補償款”問題與神木鎮元樹樑村楊石畔小組的村民發生糾紛。

根據相關裁判文書顯示,2008年7月由神木縣政府出資,對神木鎮五堂河至小寨通村公路進行拓寬及改線,工程佔用五堂村賀家峁小組、劉山樑小組和元樹樑楊石畔小組的部分耕地。

2008年7月13日,當地基層政府同楊石畔小組村民就公路佔地補償問題進行協商,楊石畔小組提出該條道路建成後,若成為廠礦企業的運輸道路,道路所佔的耕地及林草地另行協商處理,如形不成廠礦企業運輸道路,則楊石畔小組村民自願無償提供所佔用的耕地及林草地。

陝西神木礦難21人遇難,一年前責令整改,效果在哪兒?

▲1月13日下午,事發煤礦副井硐口拉起警戒線,現場救援基本結束。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

2010年,小寨村大寨組引進百吉礦業,原先改造拓寬的道路便成為廠礦企業運輸道路。後經多方協商,百吉礦業於2012年4月16日同意給楊石畔小組的村民預支補償款360萬元。

但楊石畔小組的村民認為,修路時他們就已提出相關補償問題要另行協商,但百吉礦業只是預支了360萬元補償款,具體補償問題鄉政府並沒有解決,而且還存在道路超佔土地的問題。

由於百吉礦業並沒有給出令村民滿意的答覆,村民於2013年3月9日開始在相關路段設置障礙,阻擋百吉礦業運煤車輛及百吉礦業基建運料車輛通行,時間共持續21天。最終,三名村民因犯聚眾擾亂交通秩序罪被判刑,另有多名村民被行政拘留。

━━━━━

神木礦難,一年前責令整改 效果在哪兒?


煤炭生產領域又發生重大安全事故。1月12日18時許,陝西省榆林市神木市永興辦事處百吉煤礦發生井下冒頂事故,並引發採空區有毒氣體溢出。據央視消息,當班入井礦工共87人,事故發生後66人安全升井,被困的21人均已遇難。

與前些年相比,當前煤炭安全事故在輿論場的聚焦效應已不復往日。但這並不意味著安全生產事故正在遠去。據全國煤礦安全基礎建設推進大會透露的數據,截至去年7月8日,2018年全國煤礦事故數達130起,同比增加24起、上升22.6%。這表明,煤炭生產的黃金年代已經遠去,然而煤炭安全生產網依然沒有得到足夠加固。

事故的具體原因調查和處置工作仍在進行,但事發難言毫無徵兆。從媒體披露的信息看,事發煤礦曾有“不良生產記錄”。2017年3月陝西省煤礦開展全面安全“體檢”專項工作,“體檢”一直持續到2017年底。在責令停產停建整改的煤礦列表中,出現了百吉的名字。

根據中國新聞週刊的報道,2018年5月,百吉煤礦剛剛通過陝西省煤監局二級安全生產標準化驗收。如此大動作整改僅過去不到一年又發生特大事故,如此巧合,這些都需要事故調查給出一個詳盡的答案。

除了追問事故原因是否與涉事煤礦“病灶”未除有關,另一個可能的季節性因素也值得重視。近些年煤炭價格雖然整體上處於低迷狀態,但季節性的市場“小陽春”依舊存在,譬如冬季到來,煤炭市場需求進入旺季。而據榆林煤炭交易中心消息,就在事發前幾天,當地十餘家煤礦繼續上調價格,末煤均價上漲10元/噸,“這是新年以來第二輪集體上調,部分煤礦銷售火爆,當地煤炭市場整體供應偏緊”。

結合當地煤炭市場的這種具體走勢,這次事發煤礦是否存在盲目擴大生產或違規加班加點的情況,繼而導致事故發生,讓人聯想。順著這一邏輯,在煤炭銷售旺季,地方煤炭生產亂象是否隨之抬頭,有關部門還需舉一反三,加大全面排查力度。

去年7月召開的全國煤礦安全基礎建設推進大會還透露,當前煤礦事故多發的主要原因是,一些煤礦企業法治觀念淡薄,現場管理鬆弛,設備設施落後,制度措施落實不嚴格,隱患排查治理不認真等。國務院安委會已於去年12月底宣佈將對6類高風險煤礦開展安全“體檢”,希望此輪體檢,從臨時安全排查到長遠安全監管機制優化,都能夠助推煤炭安全生產網的升級和加固,儘快遏制住煤炭安全生產事故的上升勢頭。文/任然(媒體人)

新京報記者 劉名洋 倪兆中 周世玲 馬駿 實習生 王佳珺 馬聰驁 編輯 張太凌 校對 郭利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