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頻頻出招 美國合規化進程提速

SEC頻頻出招 美國合規化進程提速

近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佈一份處罰聲明,該機構認為AriseBank未經註冊私自發行證券型數字資產,並通過虛假宣傳,自稱為第一家分佈式銀行,向消費者兜售其數字資產,SEC對AriseBank和其創始人的資產進行緊急凍結。由於涉嫌欺詐性ICO,兩位高管被要求支付270萬美元的罰金,並被禁止擔任任何上市公司的高管或董事或未來參與數字資產證券發行。

早在2018年1月,SEC就宣佈了將要起訴AriseBank的合夥人斯坦利福特,他因涉嫌通過ICO發行無牌證券而進行欺詐,之後發出了停止令。11月,得克薩斯州北區的美國聯邦檢察官辦公室宣佈,受到超過100名投資者指控,包括三項證券欺詐和三項電匯欺詐,AriseBank的CEO Jared Rice Sr.被逮捕。

2018年,監管進入實質階段。在這一年,SEC針對多個加密貨幣項目方違規行為處以重罰。

11月16日,SEC針對PRG Token以及AIR Token兩個代幣的處罰引起廣泛關注。SEC認定Paragon Coin Inc(PRG Token發行方)以及CarrierEQ(AIR Token發行方),沒有根據聯邦證券法註冊它的ICO,且不符合豁免證券註冊的條件,SEC對上述兩個項目分別處罰25萬美金,原籌得資金共2700萬美元(Paragon Coin ICO 1200萬,CarrierEQ ICO 1500萬)返還給受害的投資者。除此之外,還要求其重新進行證券註冊,且後續持續向監管進行信息披露。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SEC第一起對ICO證券提供註冊違規行為實施民事處罰的案件。

除項目方以外,也有交易所受到處罰。據統計,美國已經暫停了兩家違規交易所。

其餘兩家分別為BitFunder以及Etherdelta,據SEC介紹,2018年11月8日,SEC認定中心化數字資產交易所Etherdelta未經註冊為"全國性證券交易平臺"或獲得相應的豁免權,擅自為包括美國公民在內的用戶群提供部分被認定為證券的ERC20代幣撮合交易,因此,對其創始人Zachary Coburn處以38.8萬美元罰款。早在2018年2月,SEC以同樣的理由(未註冊為"全國性證券交易平臺"或獲得相應豁免權的條件下,為用戶提供數字資產證券撮合交易服務),對BitFunder以及其創始團隊處以永久關停和禁入交易平臺的處罰,並要求繳納罰款。除此之外,監管機構還認為,其經營者Jon E. Montroll侵吞用戶資產,導致用戶利益受損。

實際上,美國監管已經開始探索針對金融科技領域,特別是分佈式賬本技術(DLT)和數字資產的新型監管方法。

10月中旬,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宣佈設立創新和金融技術戰略中心(FinHub),SEC提到,新部門將專注於金融科技相關領域,特別是分佈式賬本技術(DLT)和數字資產。

SEC頻頻出招 美國合規化進程提速

自分佈式賬本技術(DLT)和數字資產誕生以來,全球都在關注這個領域的發展,但截至2017年,各國監管機構也還處於觀察階段,美國也不例外,SEC曾在2017年8月以及10月兩次向公眾發出警示,警惕ICO和數字貨幣的投資風險。

但很明顯,僅僅依靠警示公告無法阻止投資風險的蔓延。2018年年初,美國政府曾多次組織聽證會議,瞭解區塊鏈和數字貨幣,以及研究其監管機構及監管方式。

部分聽證會情況

"美國需要這種聽證會,讓社會各界對這種技術加深瞭解。這是數字貨幣合規化探索的必要過程。"TLAB資深分析師姜孜龍向財經網—鏈上財經表示。

姜孜龍還補充道,美國對於數字貨幣的態度肯定和中國不同,本質上還是想了解這塊到底算不算有價值的創新,如果能做的話,如何結合美國當地的法律法規。

實質上,美國多次聽證會也在討論加密貨幣的監管所有權問題,目前看來,分工比較明確,涉及到"證券"的均有SEC監管,商品類的由CFTC(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負責。

"從現階段來看,除以太坊和比特幣之外,大部分涉及ICO和token基本上都會被SEC監管。"區塊鏈資深觀察者梁國明提到。

據鏈上財經瞭解,SEC公司金融監管部主管William Hinman曾公開發表聲明稱"比特幣、以太坊將不會被歸類為證券"。

"Finhub的定位更像一個指導機構,目的是指導加密貨幣領域的這些企業和機構如何更好合規發展。它的作用更像是公司與監管機構的橋樑。"梁國明分析認為。

Finhub的出現還有一大意義就是,讓更多關注加密貨幣的人能夠更直接的瞭解監管機構的最新動態。據悉,SEC已經將所有警示公告,加密貨幣判例以及監管人士的表態和發言都錄入到Finhub官網上,所有投資者都可以實時查看。

SEC近日發佈報告重點提及了加密貨幣和ICO發行的相關問題。報告提出,ICO發行和加密資產的數量激增,但市場的繁榮背後的高風險更值得注意。在2018年,SEC各部門聯合對區塊鏈技術炒作進行打擊,並通過公開聲明、暫停交易等多項措施向首次代幣發行欺詐提起訴訟。

報告還列舉了年度值得關注的違規行為,其中網絡相關的違規行為中有三分之二與數字資產或首次代幣發行有關,多個項目通過欺詐性首次代幣發行向海內外公眾籌集投資資金,涉案金額超千萬美元。

11月16日,SEC發佈數字資產證券發行和交易的聲明稱,以投資合約發行和銷售的數字資產,無論在交易過程中被冠以何種名稱或使用何種技術,均屬於證券。同時,對於未註冊並違規發行數字資產,不僅需要支付罰金。同時需要按照證券交易法進行證券註冊。另外,除申請豁免之外,任何提供數字資產證券交易的平臺必須向 SEC 進行註冊,任何為證券提供買賣雙方撮合交易的平臺,無論使用何種技術,必須確定是否屬於聯邦法律所認定的交易所,然後進行相應註冊。

"該聲明的核心就是,凡是涉及Token的全產業都要接受監管,沒有模糊地帶。而且核心原則在於實質大於形式。即使很多企業提出它們只是提供相關軟件,並沒有直接提供服務。也要接受監管。"姜孜龍表示。

"此外,SEC還提出合格投資者問題,美國監管部門不希望將ICO或加密貨幣變成大眾投資者項目,而應該是對加密貨幣有深刻了解且有一定資本累計的合格投資者。"

12月7日,SEC對CoinAlpha Advisors LLC,一家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對沖基金公司提起訴訟,SEC認為該公司管理的投資於數字資產的基金中存在未註冊的證券,且不具有豁免權。該判例中重點提到,CoinAlpha的網站並沒有直接為投資者提供服務,只是通過博客文章和媒體進行宣傳。最終SEC對該公司處以50,000美元罰款。

SEC頻頻出招 美國合規化進程提速

火幣研究院院長袁煜明也曾撰文寫道,數字資產證券發行、銷售層面,SEC主要參考"豪威測試"判定數字資產是否構成"投資合約",從而判別是否屬於"證券",而若屬於"證券",發行、銷售方必須事先向SEC進行註冊,或獲得豁免。

另外,除非數字資產證券在"全國性證券交易平臺"流通,相應的數字資產證券發行還需要滿足發行對象所處各州各自的證券法(Blue Sky Laws)。違規數字資產證券發行是SEC的處罰重災區,11月16日新增的對Paragon Coin和Airfox的處罰(包含罰金和按法定貨幣退回投資款項及利息),反映了SEC正對存續的非欺詐證券項目進行追溯,態度系"處罰+整改"並行。

此外,SEC發佈數字資產證券發行和交易的聲明,還提到了該聲明實際延續了2017年7月27日SEC發佈的著名調查報告—"Report of Investigation Pursuant to Section 21(a) of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The DAO (July 25, 2017)"("DAO Report")中對代幣發行項目"The DAO"性質判定而衍生的監管原則,當且僅當數字資產符合聯邦法律定義的"證券",相關的行為,包括髮行、銷售,交易、流通,以及投資、諮詢等,才會被納入監管。

其中重點提到了SEC的管轄範圍,只要是針對的項目其實是對於美國公民的募資、交易等方面都在監管範圍內。

美國司法向來遵循"長臂管轄權",以"The DAO"項目為例,雖然發起方"Slock.it UG"系註冊在德國的公司,然而由於"DAO Token"的銷售,並未限制美國公民參與,因而SEC認定其存在違規發行證券行為。

在全球範圍內,各國監管對於區塊鏈項目方以及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全球化屬性都頗為頭痛,但對美國來說似乎不再是問題。未來不管是項目方還是交易所,只要並沒明確提出限制美國公民參與且沒有向SEC註冊,就有可能被處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