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微信支付寶們躺著賺錢的日子!央行下令:萬億備付金今日100%交存,10億用戶怎麼辦?

1月14日,大限到了。以支付寶、微信為首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備付金賬戶全部撤銷,萬億規模的客戶備付金統一交存至人民銀行,並撤銷在商業銀行開立的相關賬戶。

以後,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機構再也無法沉澱資金,並享受躺著掙利息的待遇了。

1月9日,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對於第三方機構來說,顯而易見的是會失去一筆利息收益。單就央行加強備付金管理的影響來看,支付寶和微信等受影響會相對較小,而中小型支付機構隨著利差模式的終結盈利或難以為繼,洗牌進程可能加快。

2018年11月底,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下發《關於支付機構撤銷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有關工作的通知》特急文件,規定支付機構應於2019年1月14日前撤銷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

《備付金通知》提出,支付機構能夠依託銀聯和網聯清算平臺實現收、付款等相關業務的,應於2019年1月14日前撤銷開立在備付金銀行的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規定可以保留的賬戶除外。

也就是說,央行要來接管這部分“鉅款”。而此次央行支付結算司發佈的通知要求支付機構撤銷備付金賬戶也被認為是這一進程的加快。

按照《備付金通知》,若備付金銀行、清算機構發現客戶備付金異常的,應當及時督促支付機構糾正,並及時報告支付機構所在地人民銀行分支機構。

此外,《備付金通知》要求,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應切實履行屬地監管職責,依法對支付機構和備付金銀行的客戶備付金存管、核對有關工作實施非現場和現場檢查,確保銷戶過程中支付業務連續性和客戶備付金安全。

對未按計劃撤銷的賬戶,要求支付機構逐個說明不能撤銷的具體原因和解決辦法。對於無故拖延銷戶時間的,應加大對相關支付機構以及相關備付金銀行的檢查、督導力度。

別了,微信支付寶們躺著賺錢的日子!央行下令:萬億備付金今日100%交存,10億用戶怎麼辦?


別了,微信支付寶們躺著賺錢的日子!央行下令:萬億備付金今日100%交存,10億用戶怎麼辦?


別了,微信支付寶們躺著賺錢的日子!央行下令:萬億備付金今日100%交存,10億用戶怎麼辦?


別了,微信支付寶們躺著賺錢的日子!央行下令:萬億備付金今日100%交存,10億用戶怎麼辦?


備付金集中交存相關工作始於2017年1月,央行下發《實施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機構應將客戶備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機構專用存款賬戶,首次交存平均比例為20%左右。這一比例自2018年1月起提高至50%左右。

2018年6月29日,央行發佈《關於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關事宜的通知》(即“114號文”),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實現100%集中交存央行。這是央行第一次對備付金交存提出具體時間。

別了,微信支付寶們躺著賺錢的日子!央行下令:萬億備付金今日100%交存,10億用戶怎麼辦?


多少機構已完成交存?


多家第三方支付機構表示,已按監管要求完成相關工作。

平安壹錢包方面表示,按照政策要求,已於1月3日完成備付金100%集中上交。

寶付支付表示,去年12月底時已全面完成“斷直連”工作,同時今年1月10日實現備付金100%集中存管工作,並完成備付金賬戶銷戶等相關工作。

拉卡拉方面表示,已提前完成“交易斷直連”、“備付金100%集中交存”、“按要求撤銷在商業銀行開立的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等重要工作,目前各項業務平穩運行。

兩大支付巨頭——支付寶、財付通(微信支付)的進展最受關注。

支付業巨頭支付寶之前也表示,已實現備付金集中存管賬戶開立、繳存,交易斷直連等工作。

財付通方面稱,已按照人民銀行要求的進度,推進賬戶備付金集中交存工作,會按照監管規定完成備付金集中交存。

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交存規模多大?


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交存人民銀行的存款餘額再創新高。

人民銀行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末,非金融機構存款餘額為12446.46億元,較10月末新增2489.55億元。

也就是說僅11月份當月,支付機構就上繳了約2490億元;比此前幾個上繳金額較少的月份,加起來還多。

非金融組織存款即為支付組織交存人民銀行的客戶備付金存款。

別了,微信支付寶們躺著賺錢的日子!央行下令:萬億備付金今日100%交存,10億用戶怎麼辦?


按照目前執行的備付金上繳85%比例測算,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總規模在10月末大概在1.5萬億元左右。

“躺著掙錢”日子結束?


來科普一下什麼是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網上購物,消費者要預先支付貨款,這筆錢將放在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賬戶上,等到收貨確認後支付寶把款項匯給商家。這筆預付款項就是所謂的“備付金”。而無數筆備付金聚集在一起形成巨大的資金沉澱,其產生的利息收入讓支付機構賺得盆滿缽滿。這個本質上是客戶充值後未進行交易的資金,也就是沉澱在支付機構賬戶內的資金。客戶在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消費轉賬過程中,由於存在結算週期的時間差,會在備付金賬戶內沉澱出一定規模的資金。這部分資金的利息收入歸第三方支付機構所有,但只能進行銀行存款、基金購買,不能進行放貸等投資。根據人民銀行的要求,支付機構把客戶備付金存管在商業銀行的專戶內。但因為客戶備付金是以支付機構的名義存放在銀行的,對銀行來說是一筆非常可觀的存款。為了爭取備付金的存放,銀行向支付機構支付利息。


而第三方支付備付金的利息收益是支付機構捨不得放棄的蛋糕。

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和銀行結算的利息收益是按照日均資金沉澱量,按照協議存款的方式計算的。協議存款的價格區間基本是在年化3%左右,高的可以達到4%以上。

通過客戶備付金賺利息,對支付機構來說,相當於無風險套利,只要吸納客戶備付金,就可以躺著賺利差,這個利差空間甚至比許多銀行產品的利差空間還高。

對許多支付機構來說,備付金利息收入相當於當年稅後淨利潤,一旦備付金利息沒了,公司盈虧很有可能發生逆轉。”

將對支付行業帶來什麼影響?


規模如此之大的備付金集中存管,會有哪些影響?

對於第三方支付機構而言,備付金從支付機構手中“移交”至人民銀行,又暫不計息,對行業及公司自身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易觀分析師王蓬博表示。“備付金利息收入被砍掉後,實際上支付機構喪失了很大一部分利潤來源,而且會增加支付機構的成本。”

中國支付網創始人劉剛指出,備付金賬戶撤銷有兩大重要影響,一是支付機構依靠備付金利息盈利的日子徹底結束,特別是預付卡公司這類基本依賴備付金利息生存的公司,或將面臨關門停業。二是支付機構不再能以備付金作為條件去和銀行談判爭取費率優惠,這意味著支付公司和銀行之間的合作更為純粹,可能會進一步導致費率上漲。

在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看來,集中存管後,央行不對支付機構備付金支付利息,支付機構無疑少了一塊收入。其次與銀行議價權的消失,備付金集中存管後,銀行失去了備付金存款,也就沒有動力在手續費上讓步。

中信證券分析師冉宇航曾提到,單就央行加強備付金管理的影響來看,支付寶和微信等受影響會相對較小,而中小型支付機構隨著利差模式的終結盈利或難以為繼,洗牌進程可能加快:

大型支付機構(尤其是支付寶和微信)受影響相對較小:一方面備付金利息收入在其總的收入來源中佔比原本就較低,根據易觀統計2017Q4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37.7億,支付寶和微信佔比90%以上,即便保守假設扣除各類費用(包括補貼、商家返傭等)後的淨手續費率為0.1%,對應收入也達到350億左右(單季),而備付金利息收入樂觀估計也僅幾十億規模;另一方面大型支付機構擁有較為豐富的金融業務和產品體系,支付業務僅僅是其盈利來源的一部分。相比之下,中小型支付機構隨著利差模式的終結盈利或難以為繼,同時又無法與支付巨頭競爭,洗牌進程或將加快。


央行為什麼這麼做?


2017年兩會期間,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就曾表示,“備付金被挪用的情況一度還比較嚴重,有些機構把客戶的備付金拿來炒房、炒股票,甚至用於個人賭博,最後導致損失。往往一個機構出問題可能牽扯到多個地區,消費者的人數可能數以萬計。”

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有利於引導支付機構迴歸支付業務本質,解決以下四個問題:

(1)挪用佔用客戶備付金

2016年1月,人民銀行依法註銷上海暢購企業服務有限公司支付業務許可證。該公司挪用客戶備付金造成資金風險敞口7.8億元,涉及持卡人超過5萬人。此外,還有一些支付機構違規佔用備付金,用於購買理財產品和其他高風險投資。

2014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對上海暢購企業服務有限公司實施突擊檢查,發現其存在挪用備付金的問題。自2014年12月10日起,受寧波地區個別商戶散佈的負面信息影響,寧波地區首先出現持卡人突擊消費的現象,並逐漸擴散至上海等地區,12月12日起暢購卡遭商戶大面積停止受理。

據統計,暢購風險事件造成資金風險敞口達7.8億元,涉及持卡人5.14萬人。2016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註銷暢購公司《支付業務許可證》。

別了,微信支付寶們躺著賺錢的日子!央行下令:萬億備付金今日100%交存,10億用戶怎麼辦?


(2)超範圍經營(跨行清算)

部分支付機構通過在多個銀行開立備付金賬戶辦理跨行清算,突破了法定的經營範圍。例如,部分支付機構涵蓋分銷理財產品的業務,客戶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通過備付金賬戶自行處理,完成資金轉移的過程,這等同於行使人民銀行或清算組織跨行清算的職能。

(3)分散存放客戶備付金,存在流動性風險

支付機構通常會在多家銀行分別開立多個賬戶存放備付金。大量的賬戶,分散的存放,不利於統籌管理和日常監管,存在一定的流動性風險。

(4)通過客戶備付金賺取利息收入,偏離主業

支付機構與商業銀行協議存款的價格區間大約是年化3%,二線支付機構備付金的日均沉澱量在30億至50億之間,可以算出一家二線支付機構一年可獲得1億元以上的客戶備付金利息。這筆可觀的利息對支付機構來說相當於無風險套利,以至於沒有足夠的動力去開拓新支付場景。

對用戶有何影響?


躺著吃利息的時代結束,最大的影響是支付機構再也不能以備付金作為條件去和銀行談判爭取費率上的優惠。

由於客戶備付金是以支付機構的名義存放在銀行的,對銀行來說是一筆非常可觀的存款。為了爭取備付金的存放,銀行會給予支付機構費率上的優惠。而支付機構可以以備付金存管、匯繳的籌碼跟銀行談快捷支付、代扣等方面費率上的優惠。而用戶實際上也享受了低費率。

支付百科評論員寇向濤表示,“如今,原有模式不再, 備付金去央行了,支付機構與銀行的議價權也就不再了。銀行若要提升費率從而提高收益,支付機構費率肯定也會漲。微信支付都跟銀行談不攏,中小機構就更沒有議價權了。”

事實上,2018年11月底,微信支付就跟民生銀行因為0.05%的轉賬費鬧掰了。

此前,微信支付發佈了一則提高民生銀行卡支付手續費的公告,公告內容顯示,自2018年12月18日起,向民生銀行卡提現或轉賬,在原0.1%服務費基礎上,再加收0.05%的附加費用共收取0.15%服務費,單筆最低0.15元。

別了,微信支付寶們躺著賺錢的日子!央行下令:萬億備付金今日100%交存,10億用戶怎麼辦?


微信支付在公告中解釋原因稱,因為民生銀行快捷支付手續費收費較高,基於成本壓力,微信提高民生銀行提現,轉賬的手續費。

民生銀行對此並不認同,發佈了《關於微信對提現或轉賬至民生卡收費調整的說明》公告,稱微信對提現或者轉賬至民生卡客戶收費規則進行了調整,這是財付通單方商業行為,與民生銀行無關。

別了,微信支付寶們躺著賺錢的日子!央行下令:萬億備付金今日100%交存,10億用戶怎麼辦?


民生銀行方面表示,自與財付通合作快捷支付業務以來,未向該機構及其客戶收取任何提現或者轉賬手續費。”

微信解釋稱,對於微信支付綁定民生銀行卡的用戶,每使用一次快捷支付消費,民生銀行都會向微信支付收取手續費,且手續費相對其他銀行較高。由於成本壓力,將提升從微信零錢提現或轉賬到民生銀行卡的服務費。為了節約提現成本,用戶可選擇綁定其他銀行卡並提現。

某支付機構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備付金交存央行,支付機構會損失利息收入,加上不斷攀升的銀行手續費成本,確實給支付造成一些成本壓力。

像支付寶與微信這樣的巨頭也有應對的“利器”,那就是餘額寶和零錢通。支付百科評論家寇向濤表示,支付寶和微信一直在推廣它們的理財業務,如果用戶賬戶的零錢全都存到餘額寶和零錢通,那就等於變成一種購買理財的行為,購買後的資金不再是客戶備付金了,也算是一種“應對爭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