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高分技巧,这三招就够了!

申论一直是公务员考试的核心之一。但申论备考因其独特性,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理论学习,在公务员考试中,申论都是围绕社会热点来命题的。通过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表现、原因、影响、对策的整合,进而命制题目,所以热点的积累在整个考试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很多考生可能没有积累足够的热点话题,而且对于写作没有思路,那怎么办呢?

今天中公教育教你三招,考场临阵不乱: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高分技巧,这三招就够了!

第一步:全面审题

首先找到方向,通过审题知道做什么,有范围和预判,了解答题的形式要求。然后带着题目在材料中找要点,找答案时有三种主要的方法:摘抄原词、概括归纳、分析推导。

第二步:资料阅读的技巧

1、摘抄原词

阅读材料时,摘抄原词占到60%以上。但要确定词语可能有得分概率,如果摘抄的词语符合题干的主题,本身非常简短、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就值得直接摘抄。

下面这四个地方,容易找到可以摘抄的材料:

1、首尾处:总分、分总、总分总。

2、有人说话的地方通常有答案:政府官员、专家(土鳖中的专家、中华鳖精)、老百姓、记者。

3、关联词。

4、标点符号。

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出现直接摘抄关键词的地方。

2、归纳概括

虽然60%的材料可以摘抄,但是国考申论的材料中动不动就会出现例子。比如2014年国考地市级题目的材料中提到:小邹考上公务员,他心情不好。2015年国考地市级题目的材料中提到:约瑟夫去放羊。所以碰到事例型、数据型、描述性很强的材料时,不能直接照抄,必须经过自己的语言压缩、改写。

最主要概括归纳的就是数据和事例,无论是数据型材料,还是事例型材料都不要着急自己概括,而是看其前后是否有结论。如果有结论就抄结论,优先找总结性强、表述明确的词语。

如果前后没有结论,事例型材料就要注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道理”。数据型材料就要看到数据,想到“多少、大小、高低、快慢、增减、比重”,是一种趋势。

但概括归纳比较难,需要经过大量题目的反复训练,形成条件反射,看到一句话,马上反应出一个词,才算训练到位。

3、分析推导

分析推导注意要尊重本意,不能瞎编乱推。“你应该减肥了”可以推导出“你肥”,但是不能由“别人瘦”推导出“你肥”,所以是同主语之间的倒推。把握好这个原则,同主语之间的推导,避免过度倒推。

第三步:答案组织技巧

下笔答题时注意三点:

1、加序号:除了作文之外的题目,都要标序号。

2、分类整理:出现分类合理、层次分明、分别、种种、归纳时需要分类,分类就是每条答案之前有一个总结词。

3、遵照材料的逻辑。国考申论的材料都自带逻辑,按照自然段的顺序可以看到其论述的都是不同方面,所以要尊重材料本身的自带逻辑。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高分技巧,这三招就够了!

最后,如果你是零基础备考申论,也不要担心,这两个申论写作公式不可错过:

1、归纳概括题

题型判断:题干中出现“归纳、概括、概述、简述、整理一份情况反映”等关键词;

提问形式:请根据“给定材料X”,概括……的问题/原因/意义。

作答公式:总括句+具体表现一二三四五六

2、提出对策题

题型判断:题干中出现“对策、建议、措施、意见”等关键词;

提问形式:请根据“给定材料X”概括……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作答公式:概括问题一二三四五+提出对策一二三四五六。

看完这篇,就试着用起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