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而堅守,我的公司

2017年5月29日 星期二 陰

三四天前的5月25日上午在江西發了條有些關於自己公司的朋友圈,開始並沒有想到閱讀的範圍的大小,尤其包括了半個汽車模型圈,包括了許多同事,在文中由於用了屢敗屢戰,每天都有人離開,在龍創一直辛苦,從未安逸過等等有點疑似悲觀性詞語,或多或少有點給人負能量的感覺,有人詢問發生了什麼事情,導致疑似情緒小暴發般,項目遇阻了嗎?水土不服嗎?想家了嗎?怎麼會有點離別感言的味道呢。

為什麼而堅守,我的公司


由於部分人產生了理解上的偏差,我想細講一下,首先說說寫那段話當時的情況與心情,其實也不是一時衝動情緒暴發之言,項目任務重時間緊外加出差在外,再加上模型團隊連續十來天的加班加點,大家都已經很辛苦,又加上省裡大領導參觀擔誤了半天時間,搞得我們評審之前最後要工作幾乎一個通宵才能完成工作,然而評審時間第二天又突然推遲了,雖然在職業生涯中遇到這種套路般的情況已經很多次已習以為常了,但又聯想到一年多來在龍創參與的其中幾個模型項目的受挫失利,這下我的心情不平靜了,所以用了屢敗屢戰的字眼,屢敗我後來回看是有點誇張,模型的連續幾個局部失利並不代表整個項目的失敗,我心裡當時想強調的是既使多次失利失敗,也能每次重新站起來繼續戰鬥,精神意志要越挫越勇。

其次寫了龍創每天都有人離開,這也並不是悲觀,對於龍創集團上千人的隊伍既使每天離開一個人也是正常的人員流動,重點是有更多的人新鮮血液每天都補充加入,龍創不是一潭死水,其生命力出自於他是由一股股充滿活力的流水匯聚成的團隊。再次,說到的我在龍創8年來一直很辛苦,從未安逸過,這也不是我的抱怨,俗話說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在這其實是帶有一點褒義的客觀描述,要說辛苦,在龍創工作了這麼多年的一批批員工誰不辛苦,誰又安逸過,對於一家無背景在市場上搏殺的民營企業而言,龍創不能養閒人,也養不起閒人,就說這次這裡的劉敢濤帶領的南昌分公司來的項目團隊,自從項目開幹以來就是連續出差工作,沒有休息過一天,雖然這也是客戶要求的,以及項目所需,然而他們也極少抱怨,一切自覺以項目節點為重,龍創能夠發展壯大的基礎就是因為有這樣一批又一批以年輕員工為主體的人在一直努力,把這樣的以年輕人組成的團隊形容成了為達到一定目標而連續作戰的軍隊一樣,也是最貼切不過了。

最後,我也不會離開龍創,八年之中有多少獵頭公司,主機廠以及外資汽車設計公司找過我,條件薪資不是不誘人,如果說要離開龍創,那我早就離開了。然而我都沒有為所動,能與龍創同舟共濟共同發展八年有餘,肯定必有我一直留在龍創的道理,什麼道理?或許是因為我不再年輕,再過三兩年就是四十歲了,歲月流逝得多可怕!如今沒有了三十歲前青青年少的激情和幹事做決定的衝動勁,不然也不會有龍創老闆2009年9月20日在浦東金橋路請當時年輕的我吃了碗麵,2個小時的談話後我就決定從安逸的奇瑞跳槽到龍創了,年輕真好,年輕意味著充滿希望,充滿幹勁,可以任性的折騰,而不再年輕的時候,做每一項決定就會前思後慮,謹慎起來,凡事會計算成本,穩定當頭,說了如此多沒有說到重點,重點應該是這幾項。

第一,龍創是一家成長型的公司,十幾年來雖幾經曲折但整體來說一直在走上坡路,走上坡路當然要辛苦,費力氣,不安逸的,然而越是辛苦壓力並存的階段,無論是對於公司還是對於個人都是成長學到東西越多的階段,這叫有所失必有所得,矛盾論中的既矛盾又統一,太極中的陰陽轉換,沒有挫折壓力,哪能鍛造出頑強與智慧,所以人到了一定的年紀選擇一家成長型的公司與之長期發展,是更有利於個人的技術,資歷,經驗以及口碑等各方面的長期而穩定的積累,更有利於個人的成長成熟,說到底這是個人生格局問題,只有站得高一點才能看得遠一點看得清一點。第二,家庭原因,家庭的合諧幸福需要經營,經營就需要花精力花時間花智慧,這些道理我都是交出過高昂的學費和代價才認同並重視行動起來的,這就需要一份穩定而相對自由的工作做為基礎,而龍創正好現在適應了我這一需求。第三,隨著在龍創工作年限的增加,加上一起見證了龍創的發展以及遇到過的曲折和輝煌,對龍創的感情是越來越增加的,這是人之常情。第四,我認為龍創是個充滿變化充滿活力的窗口,是能連接無數汽車廠以及各種設計公司相互合作交流了的大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你的視眼是開闊的,你能接觸到不同標準的項目,不同層次客戶,不同風格水平的中外設計師,不同地方匯聚來的充滿活力的工作的年輕人,如此多斷變化的人和思想在這裡衝闖,各股活水彙集在這個平臺,一次次能激起浪花四濺,而我就處在這個平臺上,立於浪頭,從不安逸,四濺的風浪逼迫著你不斷的學習再學習,過程當然是辛苦的,但又是充實而快樂的,這就是人生路上的風景。

總之,我很瞭解我工作的公司,深知公司的優勢與不足,我見證了他的過去現在,同樣我也能看到他的未來,長時期的並肩戰鬥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個人與公司已形成一個整體,在一起前進的路上相互成就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