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幾起槍擊大案

清末民初是一個暗殺成風的年代,梳理當時幾起有名的槍擊事件,其中影響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莫過於宋教仁遇刺案了,但除了“宋案”,也還有不少類似的事件發生。一百年時光倏忽而逝,當年的新聞如今已成為歷史,站在今天的視角重新審視這些往事舊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啟迪與思索,其情其景也令人唏噓不已。

革命黨暗殺第一槍

1904年11月19日傍晚,革命黨人在滬上打響了暗殺清廷高官的第一槍,刺殺的對象是曾任晚清封疆大吏的王之春。

王之春是湖南清泉人,弱冠從戎,早年曾先後在曾國藩、李鴻章和彭玉麟手下任職,參與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後來相繼主政山西、安徽和廣西諸省,並出訪日、俄、德、法等國,多次向朝廷建議實行新政,是晚清政府中少有的文武兼備的開明大臣。王之春晚年因鎮壓四川、廣西農民起義,特別是預借法兵鎮壓革命黨人起義,激起國內拒法運動而被解職,1904年後寓居上海。

王之春就是此時進入革命黨人視線的,當時正在上海的黃興、章士釗等人決定刺殺王之春以鼓士氣。他們先是模仿王之好友吳葆初(晚清四公子之一、章士釗岳父)的筆跡,假造了一份邀請王氏翌日到金谷香酒樓小酌的便箋,然後派人在這一帶蹲守。金谷香位於公共租界四馬路,是當時上海灘有名的菜館,王之春與吳葆初等好友經常在此宴飲,熟門熟路,自然毫不懷疑。

負責這次行動的總指揮是章士釗,槍手是黨人萬福華和陳自新。章士釗叫陳自新攜帶剛買的新槍到二樓伏候,自己則與萬福華帶一支借來的老式手槍在酒樓對面的弄堂口負責接應。

11月19日晚7時許,王之春應約而來。馬車停於樓下,由侍者迎至二樓。這時陳自新正在樓上喝茶等候,見王之春上樓,便右手插進褲袋握住手槍,以左手與王致意。但就是這個細節引起了王的懷疑,他見迎候者不是吳葆初並且用左手與其打招呼,覺得形跡可疑,於是抽身便走。

守候在外的章士釗和萬福華聽不到槍響,正忐忑間突見王之春與隨從快步下樓,知道事情不成。緊急關頭萬福華衝上前去,一邊怒罵“賣國賊”,一邊拔槍射擊。熟料萬福華所持舊槍發生故障,幾次扳動槍機皆為啞火,王之春趁機逃脫,而萬福華則落入巡捕手中。

這次刺殺雖然未遂,卻產生了轟動效應,也開了革命黨人實施暗殺行動的先河,其後湧現的吳樾、徐錫麟、汪精衛等一大批革命黨人刺客,大都受到了萬福華的激勵和鼓舞。

萬福華被捕後,租界法院以擾亂治安罪判處其有期徒刑10年。辛亥革命後,萬獲釋,後到北京任總統府實業顧問,1919年10月在京病逝。而他刺殺的那位清廷大臣王之春,則在事後即脫離官場,回鄉靜居,卒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

蔣介石槍擊陶成章

1912年1月14日凌晨,著名革命黨領袖、光復會實際負責人陶成章在上海廣慈醫院遇刺身亡。翌日,上海《民立報》刊發消息雲:“會稽陶煥卿先生成章,心瘁革命事業,歷有年所。此次浙省光復,功績在人耳目。最近浙湯督改任交通總長,浙督頗有與公者,而公推讓不就,其謙恭尤可欽佩。昨晚二時許,公在廣慈醫院靜宿,忽有二人呼陶先生,公寤而外視,二人即出手槍,擊中公太陽部。”

殺害陶成章的兇手就是日後成為國民黨首腦的蔣介石。

1945年10月,上海勝利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為《蔣主席》的小冊子,作者是曾任蔣介石侍從秘書的黃埔一期學生鄧文儀,他在該書第八章明確說是蔣介石“一槍把他(指陶成章)打死”。蔣介石本人對此也是毫無隱諱,他在《中正自述事略》中坦然承認:“餘因此自承其罪,不願牽累英士(指陳其美),乃辭職東遊,以減少反對黨之攻擊本黨與英士也。”瞭解此事內幕的黃炎培則在文章中披露:

辛亥十一月廿五日夜,革命大領袖之一陶成章在上海廣慈醫院被人刺死。刺客為誰?怎樣刺殺?很多人說是陳其美命蔣介石刺死的。各種記載,大都推給他人,脫卸自己。無論如何,從整個革命來說,總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我是認真寫日記的,根據我的日記:一九二七年六月三日上海澄衷中學校長浙江人曹慕官和我漫談,曹說:“我民元病臥廣慈醫院,一日傍晚,蔣介石來談,臨行說:我們今晚將做一件大事。夜半,忽聞槍聲,別室陶煥卿中槍死了。”有深知其中秘密的告我:“陳其美囑蔣介石行刺陶煥卿,蔣偕光復會叛徒王竹卿執行。”

據說陳其美指使蔣介石槍殺陶成章的直接原因,就是為了爭奪浙江都督一職。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浙江都督湯壽潛被提名為交通總長人選,浙督出現空缺。湯提出了代理浙事的三個人選,這三人分別是章太炎、陶成章和陳其美,其中呼聲最高的當屬陶成章,章太炎也極力向湯壽潛推薦陶成章。

但陶本人對此卻力辭不受,在浙江方面派人徵求他的意見時,他說“賢能者均可,唯陳其美不可”,併力薦黨人蔣伯器繼任。浙籍學者傅國湧在其《主角與配角:近代中國大轉型的臺前幕後》一書中如此評論:“據說,有回浙之意的陳其美曾派人去浙江活動都督位置,浙人置之不理。陶在浙江的威信、章太炎的極力推舉自然都加深了陳其美對陶的嫉恨,將陶視為眼中釘。”

鑑於這些原因,陳其美對陶氏切齒痛恨,決意剷除。陳其美的小老弟蔣介石受命操辦此事,事成之後蔣更得陳之信任,並被推薦給孫中山,為其後來的發跡埋下了伏筆。

黃遠生之死

黃遠生字遠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新聞記者,民國初年的重要人物如孫中山、黃興、宋教仁、袁世凱、段祺瑞、黎元洪、唐紹儀、陸徵祥、趙秉鈞、熊希齡等均是他筆下點評的對象,其“遠生通訊”更是被視為民初中國新聞界的一大品牌。

1915年,袁世凱欲聘黃為其御用報紙《亞細亞日報》主筆,據說黃遠生不願屈從,後逃出北京,遠赴美國。1915年12月25日下午6時,正在舊金山唐人街一家茶樓喝茶的黃遠生被人從背後連開二槍而殞命,兇手不知所終。

一代報人喋血鬧市,其死因卻撲朔迷離。有人說是袁世凱派人所害,有人說是被美洲的愛國華僑誤殺,也有人說刺客是革命黨人。直到1980年代初,黃遠生之子黃席群還沒有弄清真相,他在《追憶先父黃遠生》一文中這樣寫到:

我父親究竟是誰殺害的,至今是個疑案,我個人的看法是,無論他是死於袁世凱派遣跟蹤的刺客之手,還是遭到在美洲的國民黨人殺害,總之,他不幸遇害的根本原因,離不開袁賊妄圖稱帝這個關鍵問題。如果是死於袁黨之手,正因為我父親不但不接受袁賊的籠絡收買,反而於遊美之前公開在報上表示反對變更國體;如果是死於國民黨人之手,那就該怪這幫人沒有弄清事實,竟誤認為他是袁世凱的吹鼓手,糊里糊塗地殺害一個平白無辜、真正有良心的青年人,的確是冤哉枉也。

幾年後黃遠生案真相大白,當年中華革命黨美洲支部負責人林森的侍衛劉北海在去世前爆料,稱自己就是刺殺黃遠生的槍手,而幕後指揮者就是後來成為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

據說殺黃的直接原因就是讓他永遠閉嘴,他對孫中山等人的批評讓革命黨人倍感不快。此事在革命黨內部的文獻記錄中也能尋到一些蛛絲馬跡,當時在美洲支部負責黨務的馮自由在其《革命逸史》中說過這樣一番話:“民四年冬,進步黨政客江西人黃遠庸遊歷歐美各國,各報專電均載及之。舊金山黨員多向子超先生(林森字子超)探訪黃之歷史,子超先生答曰,黃遠庸乃進步黨第一流策士,解散國民黨及削奪民黨各都督兵權,皆其主謀,深得袁世凱信用云云。”從林森的話中,不難看出他對黃遠生的傾向和態度。

第二年年初,黃遠生遺骸由中國駐美公使顧維鈞運回國內,並在上海召開了一個頗為隆重的追思會。據黃遠生長子黃席群回憶,黃氏遺骸安放在一具小型棺材內,外面是一層藍色絲絨,在上海又加了一個木質的槨——後來家屬將其運回家鄉安葬,也算是葉落歸根。

湯化龍殞命唐人街

黃遠生遇害不足3年,1918年9月1日,原段祺瑞內閣內務總長、進步黨領袖湯化龍也在加拿大被國民黨人王昌刺殺——湯氏之死與當年的黃遠生遇刺如出一轍。

湯化龍是晚清著名立憲派人士,辛亥革命前任湖北諮議局議長,積極參加請願行動,敦促清廷速開國會。武昌起義後,湯化龍即時應變,主動參與組織湖北軍政府,並通電敦促各省諮議局響應革命,是湖北上層士紳中的第一位“造反派”。

1918年3月,辭去政府職務的湯化龍與林長民等相約赴日,後搭輪赴美考察。在美前後兩月餘,湯氏數度參加留美學生、華僑商會組織的集會並發表演講。8月底,湯化龍抵達加拿大維多利亞,準備在此候輪迴國。9月1日,出席湯氏族人為其舉辦的送行晚宴,晚八時宴罷,賓主四十餘人,相攜於唐人街中。據史料介紹:“忽有人以手槍迎擊,化龍中兩彈,一自口入,一自腹入,立仆地死,霍堅(翻譯)隨行,暈而蘇,視湯已絕氣……”槍手為國民黨人理髮匠王昌,馮自由在《革命逸史》中說:“(王昌)以目的既達,即行吞槍自殺。”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遇刺時,與其私交甚厚的湯化龍極為悲痛,親撰長聯一幅相悼:“倘許我作憤激語,謂神州當與先生毅魄俱沉,號哭範巨卿,白馬素車無地赴;便降格就利害觀,何國人忍把萬里長城自壞,從容來君叔,抽刀投筆向誰言。”但湯化龍萬萬沒有料到,幾年後他會被宋教仁的同黨所殺,而罪名則是國民黨給他安插的“袁之走狗,段之幫兇”。

百年前的几起枪击大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