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手下的泥腿子們為啥能成為名臣名將?司馬遷一句話揭開謎底

劉邦是開創了一個時代的人。從堯舜、夏禹得天下都是靠做好事攢人品幾十年,人民滿意,上天降福才能登上帝位,之後的商湯、周武是繼承了祖先的基業起家的,秦國更是靠十幾代人數百年時間才統一了天下。而劉邦完全是個異類,從一個小小亭長起家起兵滅秦,到統一天下只用了七年時間。司馬遷對這種現象表示不能理解,連用兩個“豈非天哉”表達他的驚歎之情,最後只能歸結為“天授”。

劉邦手下的泥腿子們為啥能成為名臣名將?司馬遷一句話揭開謎底

劉邦是第一個以農民身份起家的皇帝,幫助他成事的也多是販夫走卒,地位最高的蕭何,也不過是縣長身邊的秘書。張良祖上倒是闊過,到他這一代也衰落了。韓信是執戟郎出身,曹參是獄長,樊噲是賣狗肉的,夏侯嬰是趕車的,周勃是織簾子的,灌嬰是擺地攤的。就是靠著這樣一群泥腿子,劉邦從江蘇一路打到陝西,又從陝西打回老家,在大半個中國橫掃了一個來回。

很多人不理解,這群泥腿子們一沒上過軍校,二沒打過仗,怎麼就能做到開國將相呢?而且還是名相名將。司馬遷在《李將軍列傳》中揭開了謎底:使子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假如李廣能與遇上劉邦這樣的領導,封侯又算什麼呢?也就是說,張良、蕭何、韓信這些不世之才,都是劉邦培養出來的。

劉邦手下的泥腿子們為啥能成為名臣名將?司馬遷一句話揭開謎底

劉邦有很多缺點,薄情寡義,傲慢侮人,動不動就破口罵人,以劉邦的文化水平,估計也罵不出什麼好聽的來。英布第一次來,劉邦一邊洗腳一邊接見,差點就讓英布給他洗腳了。但是,劉邦有個優點是項羽比不上的,就是為人大方。英布見劉邦輕慢待人,腸子都要悔青了,回頭一看劉邦賞賜給他府邸,帳幔、用器、飲食、侍從官員一如劉邦那邊豪華,頓時喜出望外。

劉邦手下的泥腿子們為啥能成為名臣名將?司馬遷一句話揭開謎底

劉邦兵敗彭城,家底輸得乾乾淨淨,跟張良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關東之地我不要了,誰敢和我一起打項羽?這是何等的氣魄,項羽是萬萬學不來的。劉邦與項羽在滎陽對峙,韓信趁機獅子大開口,派使者前來請劉邦封他為齊假王。劉邦氣得破口大罵,被陳平踢了一腳後立馬醒悟過來,改口道:“大丈夫要當就當真王,當什麼假王。”

劉邦生氣的原因不是韓信跟他要官,而是他有一套很嚴格的賞罰標準。《樊酈滕灌列傳》中有一段關於樊噲的功績記載:

“從攻胡陵、方與,還守豐,擊泗水監豐下,破之。復東定沛,破泗水守薛西。與司馬枿戰碭東,卻敵,斬首十五級,賜爵國大夫。常從,沛公擊章邯軍濮陽,攻城先登,斬首二十三級,賜爵列大夫。復常從,從攻城陽,先登。下戶牖,破李由軍,斬首十六級,賜上間爵。從攻圍東郡守尉於成武,卻敵,斬首十四級,捕虜十一人,賜爵五大夫。”

劉邦手下的泥腿子們為啥能成為名臣名將?司馬遷一句話揭開謎底

樊噲堂堂大將軍、左丞相,斬首記錄竟然精確到個位數,可見劉邦賞罰之嚴。賞罰是衡量一個領導人是否會用人的重要標準。試想一下,一個有功必大賞的老闆,誰不願意踏踏實實跟他幹呢?在這種細緻的獎勵機制下,身為販夫走卒的樊噲、陳平、夏侯嬰,怎麼能不努力提高自己業務能力、最後因功累至開國將相呢?明知道劉邦愛罵人,但韓信、英布、彭越還是千里迢迢來投奔了,不就是衝著沛公賞罰分明、開的工資高嗎?

劉邦起於微末,身邊的販夫走卒定然不少,最後身居高位的也就蕭何、曹參、樊噲、周勃等寥寥數人。一方面是他們個人努力造就的,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劉邦的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