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一個8字,兜兜轉轉,循環往復

1980年,很多事情都在醞釀、發軔、起步,並在此後發展成一個時代的風潮。

這年9月,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州,一本叫《武林》的雜誌正在籌備,編輯們和香港聯繫,想要轉載金庸的《射鵰英雄傳》。

出現這件事的背景是,前一年,國家體委下發了一份文件《關於挖掘、整理武術遺產的通知》。這宣告了從1955年起被叫停的中國武術文化和活動,正式解禁,走上重振之路。

1981年7月,《武林》面世,創刊號首印的30萬冊,很快就脫銷了。讀者很快迷戀上金庸筆下快意恩仇的江湖。到了第三期,銷量就升到了100萬冊。


人生如一個8字,兜兜轉轉,循環往復


同時起步的還有武俠片。1980年,內地和香港的合拍片《少林寺》,正在全國招募演員,他們需要一批會武術的人。

此時,浙江武術隊一個19歲的小夥子聽到招聘消息,前去面試。他相貌清奇,年輕時生過一場大病,導致頭髮和眉毛全部脫落,此後再也沒有長出來。


人生如一個8字,兜兜轉轉,循環往復


導演一看,當場就相中了。因為劇中正好有一個“禿鷹”的角色,不用化妝就能上場。這個小夥子叫計春華,從此走上演員道路。

更多的文藝,也在此時復興。這一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舉行了全國優秀短篇曲藝作品評選,奪得第一名的是天津相聲演員常寶華創作的《帽子工廠》。

《帽子工廠》是反“四人幫”的開山之作,批判的是那個年代亂扣帽子的現象。因為常寶華是海政文工團的成員,還因此立了二等功。從此,相聲進入“黃金十年”。那時候,只要把話筒往臺上一擺,下面就是掌聲。演員走到哪裡,都被圍得水洩不通。

與相聲一起復興的,還有評書。這年春節,廣播裡出現了一檔評書節目,是單田芳錄製的《隋唐演義》,有超過一億觀眾收聽。


人生如一個8字,兜兜轉轉,循環往復


這一年的5月6日,在海島上,一位叫李敖的中年人,和小他18歲的明星胡因夢結婚。但3個月零22天后,他們就離婚了。

李敖給了個理由,說他看到胡小姐努著勁拉屎時,他的女神夢破碎了。


人生如一個8字,兜兜轉轉,循環往復


他和胡因夢的名字,對中國大陸的多數人都是陌生的。就連胡因夢演的瓊瑤的那些小說,也是兩年之後才來到中國大陸。

1982年,福建的《海峽》雜誌刊登了瓊瑤的《我是一片雲》。讀者被她的柔情似水給融化了。到了1986年,在南方地區,就有70%的學生讀過她的書。

能出現這些新氣象,還要多虧1980年的7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社論。文章說:

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02

1981年7月18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金庸。金庸在華人圈很有影響力。一見面,鄧小平就說:

你的小說我讀過,我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啊!你書中的主角大多是歷經磨難才終成大事,這是人生的規律。

金庸是個有見識的人。1976年,鄧小平再次被打倒後,他在報紙上發了篇社論,把鄧小平比作郭靖,預言他會東山再起。一年後,果然預言得到證實。


人生如一個8字,兜兜轉轉,循環往復


在這次會面中,鄧小平問金庸,世界上有多少種社會主義?金庸答不上來,只能勉強說,各國的社會主義情形各不相同。

鄧小平說:“是呀,沒有兩個國家是一樣的。我看世界上的社會主義,總有一百多種吧。”

他遞給金庸一根熊貓牌香菸。

因為這次會見,出版社一擁而上,出版了幾百上千種金庸作品,都成了暢銷書。但這些書都沒有得到金庸的授權,也沒有付給他版權費。

他回到故鄉海寧祭祖,有人拿了一本盜版的小說求籤名,金庸也沒有拒絕,在上面寫了一行字:“此書盜版,金庸”。

福建在《海峽》雜誌的基礎上,成立了海峽文藝出版社,專門出版港臺的小說,其中就有金庸的《碧血劍》《連城訣》。

當時,出版社倉庫外的貨車排起了長隊,全國各地的發行人都來熬夜取貨。那年代,沒有手機,沒有網絡,電視也很少,大家對閱讀是太飢渴了。

武俠熱的興起,不只是金庸的作用,還有電影。1982年,《少林寺》上映,票價一毛,最後收穫了1.6億元票房。換算成現在,大概是248億。


人生如一個8字,兜兜轉轉,循環往復


隨著電影爆紅,少林寺也跟著熱鬧起來。出家的、旅遊的、學武的,都撲上了山。當年,遊客就增長到70萬,1984年達到260萬,香火重新燃起,自此不斷。

從那時起,少林寺的旅遊收入就佔到它所在的登封市財政收入的30%以上。九十年代末,又開始按照公司進行運營。

《少林寺》除了捧紅了寺廟和主演李連杰,也讓計春華在演藝圈站穩了腳。

但,由於外形上的限制,他演的大都是兇悍的反派,什麼段延慶,什麼血刀老祖,被稱為中國第一反派配角。

有人統計了一下,他縱橫影壇多年,一共只演過三個半好人。

反派終歸是要死的,所以計春華在影視劇中死過無數回。他安慰自己說:“死是在弘法,是在告誡世人,不要做壞事,做壞事只有死路一條。”

武俠故事中可以快意恩仇,到了現實,就沒那麼簡單了。

1982年,因為美國堅持向中國臺灣軍售,中美關係遭遇危機。美國副總統布什訪華,與鄧小平談判。

布什是中國人的老相識了,早在1974年,兩國還沒建交,他就擔任了駐中國聯絡處主任。他喜歡帶著媳婦,騎著自行車,去逛北京的老胡同。大家稱他:“騎自行車的大使”。


人生如一個8字,兜兜轉轉,循環往復


一年任期滿後,要回國了,鄧小平請他吃飯。在席上,開玩笑問他:你是不是一直都在監視我啊?布什嚇了一跳,說,沒有。

小平說,即便你是中央情報局的局長,中國也永遠歡迎你。

因為這句話,布什很感動,這次談判他便來了。

最終雙方達成協議,美國沒說立刻停止軍售,但答應會逐步減少。併發布了一個聯合公報,史稱“八一七”公報。

03

1985年,香港無線電視拍攝的《射鵰英雄傳》,在首播兩年後,被引入內地。

只要是能看到電視的地方,大家每天都在等著看。黃日華和翁美玲,成了內地觀眾最早知道的香港明星。

人生如一個8字,兜兜轉轉,循環往復

電視劇的主題歌《鐵血丹心》,也成了很多人學習粵語的教材。他們用自己認識的字,把歌詞抄下來:

一黑完夢齊曾給

桑淚波瀾一

拋孩塞西頓掃雲

相滾到天賓

……

在電視劇的刺激下,金庸小說銷量也暴漲,他的名氣在此時走向巔峰。這一年,國家出版局局長給出了金庸小說的總共銷售量:4000多萬冊。

這是什麼概念呢?多年後,莫言得了諾貝爾獎,連續多月排名暢銷榜第一,他的全集20本起印是600萬冊。

愛讀金庸小說的,不只是普通老百姓,還有知識分子。比如研究紅樓夢的教授馮其庸就說:“有的朋友問我,為何對金庸小說如此入迷?我簡單地答覆,那就是一個字:好。”

那時,中國的電視正在迅速發展。1982年,第一條從日本引進的彩電生產線投入生產。1985年,電視機產量達到1663萬臺,僅次於日本,在世界排名第二。

電視機的價格在3000元左右,相對於30多元的中國人月工資來說,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不過,人生可不要比慘,因為永無止境。在當時的城市,每百戶人家能擁有電視機17.2臺,在鄉村是0.8臺。


人生如一個8字,兜兜轉轉,循環往復


但是,電視在中國的影響是越來越大。像相聲、評書這種聲音藝術,都紛紛進入電視,演員們可以露臉了。

1985年,吉林省曲藝家協會,舉辦了一次全國相聲演員評選活動,評出了“十大笑星”,常寶華是其中之一。排名前兩位的是馬季,和他的弟子姜昆。

兩人之所以這麼火,多虧春晚。1983年的首屆春晚,馬季和姜昆是四個主持人之二。那時相聲是晚會節目的主力軍,兩人各自表演了三個相聲。不過比不上李谷一,她一人唱了9首歌。

也有相聲演員,雖然沒有入選十大,但是靠著電視也出了名。這一年,央視拍了部相聲劇《破財招災》,講的是一個老頭“二大伯”,迷上了當時流行的有獎購物,最後被忽悠了。

這是八十年代新興起的一種銷售方式,用摸獎來鼓勵大家買東西。就連銀行,也用摸獎誘惑大家存錢。有個單位搞得很大,每張獎券兩元,獎品是彩電、冰箱、洗衣機,很有吸引力。


人生如一個8字,兜兜轉轉,循環往復


很多人去買,但好幾天了,大獎還沒開出來。有幾個人,天天在旁邊守著,等到最後獎券剩不多了,就全部買下。一一刮開,卻什麼都沒有。原來是一場騙局。

結局是:他們拉著單位要告狀,單位只好把獎品給他們,才平息了事情。

《破財招災》很接地氣,當時電視只能收看三個臺,內容是稀缺物,頭天一播,第二天就火了。扮演老頭的是相聲演員丁廣泉,他是侯寶林的第七位嫡傳弟子。

師父對他的評價是:條件不好,形不驚人、貌不壓眾。

這不是說他顏值不高,反而是因為他長得還不錯。在相聲界,長得帥不如長得怪,所以一直也沒啥名氣,當年已經41歲了。

演完這部劇後,他走在街上,大家看到他,就喊“二大伯”。他知道自己成了。

還有一個年過四十的漢子,迎來了人生轉折。

他是河南南陽市委宣傳部的幹事凌解放,決定寫一部關於康熙的長篇小說。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先睡一覺,十點起來,寫到凌晨三點。

凌解放其實是山西人。小時候學習不好,22歲時才勉強從高中畢業。考大學是沒指望了,只好去部隊當兵,退伍後轉業到南陽。

他喜歡讀《紅樓夢》,還受馮其庸的推薦,加入了紅學會。一次開會,有個人說:曹雪芹的祖父是康熙身邊的侍衛,像康熙這樣在歷史上有重要作用的人,竟然沒有一部關於他的小說。

凌幹事一聽,動了心:那就我來吧。


人生如一個8字,兜兜轉轉,循環往復


夏天太熱,買不起電扇,他把腳放在一桶涼水裡。胳膊上纏著毛巾,害怕汗水把稿紙弄溼了。晚上太困,就用菸頭燙自己。

1986年,《康熙大帝》第一卷《奪宮》出版,封面上署著:二月河。

因為,他覺得凌解放這個名字太現代了,和歷史小說不搭。而黃河二月解凍,即冰凌解放,正好對應他的名字。

04

1986年,以紀念國際和平年為契機,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行了一場“百名歌星演唱會”,大家勾起肩膀、挽著手,齊唱了一首《讓世界充滿愛》。


那天晚上,大合唱結束之後,一個朝鮮族小夥子獨唱了一首歌。

他穿著件舊褂子,兩個褲腳一高一低上了舞臺,吉他一撥,吼出一聲“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觀眾還沒有意識到,他們見證了歷史。

很少人知道的是,次年還舉行了第二屆百名歌星演唱會,獻給國際殘疾人。張羅這次演出的,正是蘇越,他還為主題曲《世界屬於你》作曲。

在這次合唱的歌手名單裡,有個女孩叫王菲,當年17歲,是第一次在大型晚會中出現。之後,她去了香港,改名王靖雯,做了歌手。

同一年,蘇越還為《黃土高坡》譜曲,也迅速走紅。這種張揚的曲風,被稱為“西北風”。

在八十年代的流行樂壇,西北風颳遍全國。崔健其實都受了西北風很大影響。

這一年,張藝謀導演了處女作《紅高粱》,改編自莫言小說。故事雖然發生在山東高密鄉,但拍攝地之一是寧夏鎮北堡,片中的插曲“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也是西北風的味道。

影片獲得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世界電影節上拿大獎。

在片中,計春華扮演了土匪禿三炮,對,就是劫走九兒的那個人。但他身上又有男兒的血性,後來成了抗日英雄,算是半個好人。

這是計春華演過的三個半好人中的,那半個。

1987年,蔣經國突然發佈命令,宣佈從7月15日零時起解除戒嚴,核心就是解除黨禁和報禁。直接的受益者裡有李敖,他之前被禁的那些書,可以在市場銷售了,影響力開始走出中國臺灣。

05

1989年春天,在全國的新華書店裡上架了一本新書,李敖的《獨白下的傳統》。同時店裡還張貼著一張海報,上面說李敖是與柏楊齊名的中國臺灣作家,雙峰並立,各有千秋。

因為,兩年前,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引進內地出版,一下子賣出了300多萬本,成為超級暢銷書。

儘管李敖的殺傷力絕不下於柏楊,但此時在中國大陸還沒什麼名氣。編輯這樣做,顯然是想蹭熱度。

效果也是很明顯的,首印的五萬冊,剛進入書店,就被一搶而空,之後又加印到20萬冊。這是他的書首次通過正式授權在大陸出版。

書裡收錄有一篇文章,叫《老年人與棒子》。李敖建議,青年人不是去接老年人的接力棒,而是要把棒子翻轉過來,打倒“老年人”和他們所代表的一切陳腐的東西。

這種觀點恰好契合了80年代的“精神特質”——與舊傳統、舊社會、舊思想的激烈決裂。李敖成為思想啟蒙者,打開了年輕人的視野。有位讀者回憶當時看書的感受:

第一次讀到《傳統下的獨白》和《老年人與棒子》時,身體如同過電一般。李敖的名字由此蝕進了少年骨髓。


人生如一個8字,兜兜轉轉,循環往復


這一年,還有一個人火了。

他是加拿大人,在北大交流學習,中文名叫路世偉。1989年的元旦晚會上,他在小品《夜歸》中扮演了一個角色“許大山”,很出彩,乾脆就改名叫“大山”。

此後,中央電視臺的《曲苑雜壇》節目,請丁廣泉幫留學生們排演一個相聲,其中就有大山。大山很是好學,常去丁廣泉家裡請教,成了他的學生。


人生如一個8字,兜兜轉轉,循環往復


那時,觀眾們對外國人瞭解還不太多,見老外說相聲都覺得稀罕。而洋人來中國學相聲。

之後很多年,凡是中國話說得好的歪果仁,都會受到中國人民真誠的讚賞與誇獎。

然後,補上一刀:快趕上大山了。

後來,丁廣泉又陸續收了一百多個洋徒弟,有巴西、美國、荷蘭、法國......(此處省略60+個國家),人稱“京城洋教頭”。

他把這句話印在自己的名片上,中間最醒目的位置。

但是,大山後來正式拜姜昆為師。姜昆比丁廣泉要矮一輩,徒弟變徒孫,有點亂了。不過,也是相聲界的正常現象。

丁老師後來的弟子,沒一個能像大山那樣出名的。有的水平都不高,說話不夠流利,連舌頭也捋不直。

1989年,二月河寫完《康熙大帝》,全書四卷本出版。之後,香港和臺灣還推出了繁體字豎排版本。在香港,以中學生為主評選了“誰是最受歡迎的作家”,他獲了獎。

1989年1月,布什當選了美國第41任總統。上任剛滿月,他就來華訪問。中國送給他一輛自行車,飛鴿牌的,他當場就跨了上去。

那時候,中國是單車上的國家,飛鴿自行車年產368萬輛,排名世界第一。一輛車近200塊,相當於一個工人四個月的工資。因為老布什出了名後,一個法國客戶,一下子就定了三萬輛同款。

鄧小平也會見了老布什,管他叫老朋友。

後來,老布什評價鄧小平,說過一句話:

在某些問題上可能會很強硬,但在他認為有必要作出妥協時,他也會顯示足夠的靈活性。

強硬和靈活,是世界永恆的主題。

八十年代,就這樣結束了。

06

在過去的2018年裡,這些與八十年代密切相關,在歷史上留下印跡的人,紛紛離開了我們。

1月18日,丁廣泉在北京去世,享年73歲;3月18日,李敖在臺北過世,享年83歲;7月11日,計春華在杭州去世,享年57歲;8月22日,蘇越去世,享年63歲;9月7日,常寶華在北京去世,享年88歲;9月11日,單田芳在北京去世,享年84歲;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11月30日,老布什在美國去世,享年94歲;12月15日,二月河病逝於北京,享年73歲。


很多在1980年代流行的事物,也早已變了模樣。

首次在中國大陸刊登金庸小說的《武林》雜誌,在2006年宣佈停刊,退出江湖。此時,博客正興起,人們的閱讀習慣早已轉向網絡。

刊登了第一篇瓊瑤小說的《海峽》雜誌,在2011年改版成了《花樣》,專門刊登動漫,那是新一代年輕人喜歡的東西。

相聲漸行漸遠。常寶華的孫子常遠,也不說相聲了,他加入開心麻花團隊,演小品、演電影,用新的形式做喜劇。

像二月河寫的那種大部頭的宮廷小說,不再成為暢銷書,倒是清宮劇常年流行,或穿越搞笑,或勾心鬥角,每年都會出現爆款。

評書成了暴露年齡的東西,聽書的人大舉減少,要聽也是去聽歷史脫口秀。

回味過去的年代,那些高光的事件,註定要和創造它們的人一起,消逝在我們的視野。

可以感慨,但也用不著惋惜。


人生如一個8字,兜兜轉轉,循環往復

竟,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命運。

人生如一個8字,兜兜轉轉,循環往復,最終都會回到原點。唯有時光之河奔流不息,弄潮者也是一棒接一棒,綿延不絕。

2019近在咫尺,你的新年願望是什麼?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