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譜的「行動計劃」總是晚於靠譜的「行動」

全文 1384 字 | 建議閱讀 3 分鐘

文 | mickjoust

靠譜的「行動計劃」總是晚於靠譜的「行動」

持續踐行,我們一路同行

新的一年快到了,該如何制定一個靠譜的行動計劃?

我的建議是,從計算時間開始。

先來看看2019年,一個普通的城市白領,能有多少工作和休息的時間?

首先,看放假安排。參照國務院官方權威發佈(如下圖):

靠譜的「行動計劃」總是晚於靠譜的「行動」

我們可以拆解出來:元旦3天,春節7天,清明3天,五一1天,端午3天,中秋3天,國慶7天,一共7個假期,合計天數為——

3+7+3+1+3+3+7 = 27天

其次,計算週末休息數。一年365天,共52周,減去6個假期佔用得週末連休(因為2019年的五一沒有與週末連休),也就是——

(52-6)*2 = 92天

加起來,一共休息的時間天數為:

27 + 92 = 119天

最後,算一個佔比:

工作天數 365- 119 = 246 天,佔67.4%

休息天數 119 天,佔 32.6%

到此,時間計算完了,很簡單的數學運算。

那這和我們制定一份靠譜的行動計劃又有什麼關係?

和我們接下來要選用的算法有關。

我們能很容易的看出,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休息。

最簡單粗暴的算法是,壓縮休息時間,擠出更多的時間來。

這是很多人最先想到的。

但這是最壞的算法,雖然看上去時間增多了,卻忽略了人的疲勞機制對效率的影響。

或者說,容易掉進只要想做就能做到的思維陷阱裡。

比如,減淝,我見過太多減淝失敗的例子,並不是因為他們的計劃不夠完美,恰恰相反,他們的計劃都很完美,甚至精確到時間點,要吃什麼,不吃什麼,做什麼運動,不做什麼運動,甚至花錢請私教一對一,上很多課程,還找很多app,查免費資料......可為什麼最後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會疲憊這回事。

他們更多的是假設自己每天都是最初開始的那種絕佳狀態——意志堅定、心態上進、身體輕盈,而忘記了身體雖然是反脆弱系統,但是完美的計劃背後是靠著更少的休息來支撐的。

而身體是一個系統,它有自身運行的規律,我們需要遵循這種規律。

靠譜的「行動計劃」總是晚於靠譜的「行動」

持續踐行,我們一路同行

休息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很多時候,正是因為休息不夠,而讓靠譜的計劃變成了提前結束的計劃。

所以,不要選擇壓縮休息時間的算法來來作為制定計劃的算法。

我們重新思考一個問題:到底是計劃重要還是行動重要?

有人說,計劃更重要,沒有計劃,就不知道後面的時間怎麼去行動。

有人說,行動更重要,沒有行動,再完美的計劃也是付諸東流。

還有人說,兩者都重要,有計劃有行動,目標達成指日可待。

其實,真正靠譜的計劃都是在不斷地行動中總結出來的。

兩者都重要。

計劃的目的除了把控行動方向外,是為了更好的指導下一次的行動。

行動的作用在於,當我們的計劃還不夠準確時,及時試錯獲得反饋。

但是,時間不等人。

我們需要把優先級放在行動優先上來,計劃次一級。

因為實踐證明,邊行動邊計劃,效率更高。

一方面能避免過度制定計劃而缺失行動的時間浪費,另一方面行動能及時修正計劃中的缺失。

並不存在什麼完美計劃,需要制定適合自己的計劃才行。

靠譜的「行動計劃」總是晚於靠譜的「行動」

持續踐行,一路同行

持續踐行

行動的原則很簡單,就是——從現在開始。

比如,從11月18日,我開始了新的跑步訓練計劃,到今天已經行動了30天,執行了兩個大周(14天為一週)了。

而我錯略計算了一下,到2月1日前,這個計劃居然可以完成5個大周(70天)。

而按照幾年前我的計劃制定算法,應該是年後才會開始新的計劃,也就是白白浪費了70多天的時間。

而這樣錯過了不知道多少個一年又一年。

從現在開始並不晚。


持續踐行,我們一路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