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幕風雲——長州陸軍

上一篇講到,在支持“公武一體”的孝明天皇死後,新繼位的明治天皇極度反感幕府專權。在長州、薩摩等藩的慫恿下,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發佈《王政復古大號令》,宣佈廢除廢除幕府,命令當時的江戶幕府將軍德川慶喜“辭官納地”。

不過江戶幕府很快便拒絕了朝廷的旨意,幕府將軍德川慶喜更是宣佈《王政復古大號令》非法,並向京都集結軍隊,準備清君側。

文章寫到這裡,肯定還有些讀者搞不明白“天皇”和“幕府”之間的關係,而且對於明治天皇的《王政復古大號令》也非常疑惑。明治天皇想廢除幕府的統治,準備建立現代國家,這明明是一種先進的表現,可為什麼要打著“復古”的名號的呢?

其實所謂的“復古”,是指恢復天皇的權力,將幕府對全國的統治權重新收歸朝廷所有,因此叫“王政復古”。

日本王室是人類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王朝,沒有之一。日本皇族的具體起源並不可考,如果從神傳說中的神武天皇算起,到今天明仁天皇共計歷經了125代。這期間日本從來沒有經歷過異姓革命,天皇在名義上也一直是日本國家元首。

不過從1185年開始,日本權臣源賴朝受封“徵夷大將軍”,建立了鎌倉幕府,日本正式進入幕府時代。此後的680多年中,日本共經歷了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在此期間日本天皇僅僅只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實權完全掌握在幕府將軍手中。

雖然在室町幕府中期爆發了“應仁之亂”,導致室町幕府威信大損,日本進入戰國時代,而後來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也並沒有重建幕府,而是自領太閣大臣。但在秀吉死後,德川家康重新統一日本,建立的江戶幕府,再度恢復了幕府的統治。千佛山車神獨家發送

在江戶幕府時代,天皇一直是幕府將軍的傀儡,但幕府和天皇之間的關係並非大家想像的那麼不堪,天皇有時也非常倚重幕府的。畢竟在歷史上日本長期都處於軍閥混戰的狀態,若沒有幕府,天皇可能連飯都吃不上了。

因此明治天皇的爸爸,孝明天皇就非常倚重幕府,對於孝明天皇而言,長州、薩摩這些整天叫囂“倒幕攘夷”的藩國才是亂臣賊子。

倒幕風雲——長州陸軍

孝明天皇

可是在孝明天皇駕崩後,新繼位的明治天皇卻非常反感幕府的專制。雖然明治天皇在繼位之初時非常的年輕,僅僅只有16歲,但作為一位大有為之君,明治天皇的目標是秦皇漢武,絕不會甘心做漢獻帝。明治希望通過推翻幕府,進而建立一個現代化國家,讓日本走上富國強兵之路。

不過單憑明治天皇一己之力是不可能推翻幕府統治的,而此時位於日本西南的長州和薩摩等藩則跳了出來,表示願意幫助天皇真正的完成君臨天下。千佛山車神獨家發送

長州藩位於日本本州島的最西邊,這裡三面環海,自古海上貿易就非常發達,曾是日本與中國和朝鮮商貿交流的重要地區。

倒幕風雲——長州陸軍

長州藩位置

長州藩大名是日本赫赫有名的毛利氏,屬於外樣大名。“外樣大名”是指在江戶幕府建立之前就存在的大名,通常而言“外樣大名”實力都非常的雄厚,長州藩就是江戶時代最大幾個藩國之一。

長州藩祖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叫毛利輝元,這個人我在《倒幕風雲》的第一篇文章提到過,他就是當年輔政豐臣秀賴的五大老之一。後來在決定日本歷史走向的關原合戰中,毛利輝元選擇加入了以石田三成為首的西軍,與德川家康對抗。

但不幸的是,關原合戰最後以家康的勝利而告終,而毛利輝元則遭到了家康嚴厲地懲罰,封地大減,年俸從120萬石減少至37萬石。

此後長州藩雖然臣服於江戶幕府,但在內心中卻對德川氏十分憎恨,這成為長州藩日後積極倒幕的重要原因。千佛山車神獨家發送

除了家仇以外,對國家前途的擔憂也是長州藩立志推翻幕府統治的另一大原因。

由於海上交通便利,長州藩歷來與外界接觸頻繁。在鴉片戰爭之後,大量介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書籍由中國傳到日本,而長州藩是距離中國最近的幾個藩國之一,因此最先接觸到了這些書籍,比如魏源的《海國圖志》,這本書就大大的刺激了長州許多下層武士。

在西方先進制度和技術的衝擊下,長州藩湧現了許多著名的維新志士,比如:

吉田松陰(日本著名思想家)

高杉晉作(日本前期倒幕領袖)

伊藤博文(日本首位內閣總理大臣)

山縣有朋(日本陸軍之父)

乃木希典(日本陸軍大將)

寺內正毅(日本陸軍元帥,曾在一戰時擔任首相,首任朝鮮總督)

兒玉源太郎(日本陸軍大臣,“陸軍三傑”之一,被譽為穿著軍裝的政治家)

倒幕風雲——長州陸軍

日本憲政之父——伊藤博文

上述這些人都對日本近代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而從這些人的職務中我們可以看到,長州藩多出陸軍名將,而日本帝國陸軍也正是由長州藩貴族所締造的。

在日後的倒幕運動中,長州藩作為政府軍的中流砥柱,發揮了重要作用。雖然長州藩軍隊人數不多,但卻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在推翻幕府之後,長州藩所領導的陸軍成為左右日本政壇的重要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