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幕风云——长州陆军

上一篇讲到,在支持“公武一体”的孝明天皇死后,新继位的明治天皇极度反感幕府专权。在长州、萨摩等藩的怂恿下,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废除幕府,命令当时的江户幕府将军德川庆喜“辞官纳地”。

不过江户幕府很快便拒绝了朝廷的旨意,幕府将军德川庆喜更是宣布《王政复古大号令》非法,并向京都集结军队,准备清君侧。

文章写到这里,肯定还有些读者搞不明白“天皇”和“幕府”之间的关系,而且对于明治天皇的《王政复古大号令》也非常疑惑。明治天皇想废除幕府的统治,准备建立现代国家,这明明是一种先进的表现,可为什么要打着“复古”的名号的呢?

其实所谓的“复古”,是指恢复天皇的权力,将幕府对全国的统治权重新收归朝廷所有,因此叫“王政复古”。

日本王室是人类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王朝,没有之一。日本皇族的具体起源并不可考,如果从神传说中的神武天皇算起,到今天明仁天皇共计历经了125代。这期间日本从来没有经历过异姓革命,天皇在名义上也一直是日本国家元首。

不过从1185年开始,日本权臣源赖朝受封“征夷大将军”,建立了镰仓幕府,日本正式进入幕府时代。此后的680多年中,日本共经历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个时期。在此期间日本天皇仅仅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实权完全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虽然在室町幕府中期爆发了“应仁之乱”,导致室町幕府威信大损,日本进入战国时代,而后来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也并没有重建幕府,而是自领太阁大臣。但在秀吉死后,德川家康重新统一日本,建立的江户幕府,再度恢复了幕府的统治。千佛山车神独家发送

在江户幕府时代,天皇一直是幕府将军的傀儡,但幕府和天皇之间的关系并非大家想像的那么不堪,天皇有时也非常倚重幕府的。毕竟在历史上日本长期都处于军阀混战的状态,若没有幕府,天皇可能连饭都吃不上了。

因此明治天皇的爸爸,孝明天皇就非常倚重幕府,对于孝明天皇而言,长州、萨摩这些整天叫嚣“倒幕攘夷”的藩国才是乱臣贼子。

倒幕风云——长州陆军

孝明天皇

可是在孝明天皇驾崩后,新继位的明治天皇却非常反感幕府的专制。虽然明治天皇在继位之初时非常的年轻,仅仅只有16岁,但作为一位大有为之君,明治天皇的目标是秦皇汉武,绝不会甘心做汉献帝。明治希望通过推翻幕府,进而建立一个现代化国家,让日本走上富国强兵之路。

不过单凭明治天皇一己之力是不可能推翻幕府统治的,而此时位于日本西南的长州和萨摩等藩则跳了出来,表示愿意帮助天皇真正的完成君临天下。千佛山车神独家发送

长州藩位于日本本州岛的最西边,这里三面环海,自古海上贸易就非常发达,曾是日本与中国和朝鲜商贸交流的重要地区。

倒幕风云——长州陆军

长州藩位置

长州藩大名是日本赫赫有名的毛利氏,属于外样大名。“外样大名”是指在江户幕府建立之前就存在的大名,通常而言“外样大名”实力都非常的雄厚,长州藩就是江户时代最大几个藩国之一。

长州藩祖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叫毛利辉元,这个人我在《倒幕风云》的第一篇文章提到过,他就是当年辅政丰臣秀赖的五大老之一。后来在决定日本历史走向的关原合战中,毛利辉元选择加入了以石田三成为首的西军,与德川家康对抗。

但不幸的是,关原合战最后以家康的胜利而告终,而毛利辉元则遭到了家康严厉地惩罚,封地大减,年俸从120万石减少至37万石。

此后长州藩虽然臣服于江户幕府,但在内心中却对德川氏十分憎恨,这成为长州藩日后积极倒幕的重要原因。千佛山车神独家发送

除了家仇以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也是长州藩立志推翻幕府统治的另一大原因。

由于海上交通便利,长州藩历来与外界接触频繁。在鸦片战争之后,大量介绍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书籍由中国传到日本,而长州藩是距离中国最近的几个藩国之一,因此最先接触到了这些书籍,比如魏源的《海国图志》,这本书就大大的刺激了长州许多下层武士。

在西方先进制度和技术的冲击下,长州藩涌现了许多著名的维新志士,比如:

吉田松阴(日本著名思想家)

高杉晋作(日本前期倒幕领袖)

伊藤博文(日本首位内阁总理大臣)

山县有朋(日本陆军之父)

乃木希典(日本陆军大将)

寺内正毅(日本陆军元帅,曾在一战时担任首相,首任朝鲜总督)

儿玉源太郎(日本陆军大臣,“陆军三杰”之一,被誉为穿着军装的政治家)

倒幕风云——长州陆军

日本宪政之父——伊藤博文

上述这些人都对日本近代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从这些人的职务中我们可以看到,长州藩多出陆军名将,而日本帝国陆军也正是由长州藩贵族所缔造的。

在日后的倒幕运动中,长州藩作为政府军的中流砥柱,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长州藩军队人数不多,但却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在推翻幕府之后,长州藩所领导的陆军成为左右日本政坛的重要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