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遇冷?支付机构正在迎来第二波浪潮

近十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许多行业和市场都发生着巨大变革,发生在支付领域和支付市场的变革,尤其受到瞩目。

行业遇冷?支付机构正在迎来第二波浪潮

2018年,对于支付行业来说,更是不寻常的一年。经历了过去几年的飞速发展,支付行业增速变缓,移动支付领域首次迎来负增长。如上图所示,据易观咨询数据,2018年第二季度,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环比上一季度降低了2.62%。在支付行业如此庞大的体量下,如何拥抱监管,盘活市场,顺应趋势,进行全方位升级转型,成为了本年度的核心话题。

监管

在过去的5年里,支付行业发展迅猛,仅移动支付领域连续4年增速超过100%。巨大的市场需要开拓,产业链各方纷纷投入市场,在蓬勃的势头下,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易宝研究院认为,目前监管已经入新的阶段,自2011年颁发支付牌照以来,“鼓励创新”和“追求效率”已经转变为“追求规范”和“秩序整顿”。这种转变也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在规范行业、引导发展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央行注销了33张支付牌照,目前存量牌照为238张。另外,在“反洗钱”工作上,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央行共发布关于“反洗钱”的法律政策性文件共6份。(如下图)

行业遇冷?支付机构正在迎来第二波浪潮

行业监管趋严,支付机构也加强了自律监管,在合规、风控方面不断加大投入,用户体验和安全保障上得到了提升。

开放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各种政策利好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式发展。90年代以后,许多行业在支付快速发展的助推下,加快了从PC端到移动互联的发展进程。第三方支付从最初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附属功能,逐渐成为诸多行业闭环的关键点,对于推动商业变革和经济民生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在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果的背景下,2018年支付行业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3月,中国人民银行明确了外商投资支付机构的监管规则,并提出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的境内交易和跨境交易提供电子支付服务,应当在国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并根据相关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7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公示了越蕃商务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支付业务许可申请;11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审查通过了“连通(杭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提交的银行卡清算机构筹备申请。整体来看,支付行业正在平稳、有序对外开放。

跨境

2018年正值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五周年,第三方跨境支付行业也逐渐升温。从2014年到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顺差规模在扩大,随之而来的跨境支付业务的需求也十分迅猛。同时,广州、上海、安徽等省市也相继出台了鼓励跨境支付发展的相关政策。

行业遇冷?支付机构正在迎来第二波浪潮

据易宝研究院《2018年第三方跨境支付行业研究报告》,从大环境分析来看,国内支付机构开展跨境支付业务既面临着政策、经济发展转型、人民生活需求提升的巨大发展机遇,但是同时也面临着新技术颠覆传统支付产业模式的挑战,以及世界各国对于跨境资金流动的审慎监管。

除了C端支付巨头之外,B端服务提供者易宝支付等支付机构在全行业解决方案上实行了差异化战略。需要注意到,未来市场参与者及潜在进入者竞争较为充分的跨境支付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境内外支付机构并非完全的竞争对手,而是存在充分的合作可能性。

技术落地

2018年,金融科技发展迅猛,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概念逐渐落地。在企业层面,以人工智能在风控上的应用为例,通过神经网络、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机器学习算法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支付场景,定制不同的反欺诈模型,可大幅降低交易风险和欺诈损失率。

在用户层面,刷脸支付逐渐完善。通过10多年的技术发展,中国人脸识别技术位居世界前列。刷脸支付及其衍生的整套解决方案也有望成为移动支付的下一个蓝海。

总的来看,借助技术手段提升用户体验与保障支付安全是支付行业的必然出路,如何通过支付创新和技术创新,连接和整合客户、场景、数据等资源,将成为支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转型

正如前面提到的,支付行业增速变缓,移动支付领域甚至有了负增长。移动支付普及下沉到了四、五线县市地区。从数字上来看,支付市场的体量增长在未来将比较有限,如何在有限的市场空间内寻求转型,获得新突破,是中小型支付机构的核心课题。

随着金融科技不断发展,将会掀起支付业第二次浪潮,带来一系列业务转型和技术升级,如支付行业的移动化、产业化、聚合化特征将显著加强,第三方支付的角色也从信用中介逐渐转型为企业服务工具,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回到金融科技的宏观层面上,互联网、金融与产业结合发展,相互推动共同进步将成为行业大势,在这个大势下,如何定义客户需求,找准客户痛点,就成为市场平缓期里每个支付企业最优先的发力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