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建設工程總體規劃》核心內容

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建設工程總體規劃

北京市《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建設工程總體規劃》核心內容

2018年12月19日,北京市政府審定通過北京市《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建設工程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按照“堅持生態優先、堅持規劃統籌、堅持多規合一、堅持方法創新”的原則,圍繞“為何建、在哪建、怎樣建”的核心問題,結合北京市2018—2022年五年規劃期,《規劃》在與新版城市總規確定的“一屏、三環、五河、九楔”市域綠色空間結構全面對接的基礎上,運用戰略思維,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對全市綠色生態空間進行整體謀劃佈局。

北京市《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建設工程總體規劃》核心內容

《規劃》核心內容搶鮮看

規劃範圍

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涉及全市16個區,建設任務主要安排在核心區、中心城區、平原地區和淺山區,規劃範圍10423平方公里。

規劃目標

《規劃》在充分闡述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必要性的前提下,集中回答了“為何建、在哪建和怎麼建”的問題。

一是從總量、系統和品質的角度分析了現狀綠色空間的情況及問題,同時立足生態系統完整性與連通性,提出“無界森林、宜居城市”的發展理念,期望打破森林邊界,融山、水、田、湖、草、城於林,構築共享生態圈,逐步實現淺山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林茂鳥語的規劃願景;

北京市《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建設工程總體規劃》核心內容

▲延慶蔡家河

二是力圖通過五年時間,提前實現新版城市總體規劃目標,確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5%,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2%;

三是在“錨固結構、提升質量”的核心目標指導下,通過大幅度提高綠色空間的規模和質量,為有效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提升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與連通性,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生態基礎。

北京市《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建設工程總體規劃》核心內容

▲城市濱水綠廊

總體佈局

《規劃》通過統籌分析現狀森林資源、綠色空間資源分佈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同時與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各專項規劃等進行充分對接的基礎上,提出“一屏、三環、五帶、九楔、多廊、多片區”的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的空間佈局。

其中,一屏是指淺山生態屏障;三環是指一道綠化隔離地區城市公園環、二道綠化隔離地區郊野公園環、環首都森林溼地公園環;五帶是指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泃河五條濱水生態帶;九楔是指九個楔形綠色空間;多廊是指多條重要生態廊道;多片區是指城市發展重點區域、森林溼地群建設重點區域。規劃要求向重要結構集中開展造林綠化,搭建市域綠色空間“四梁八柱”的骨架。

北京市《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建設工程總體規劃》核心內容

用地需求

《規劃》積極運用新理念、新方法,通過借鑑島嶼生物地理學、城市“冷島效應”、生物交錯帶等生態理論並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修復專題研究》,對理想生態格局進行了探索,形成《用地需求分析專題》研究成果,鎖定了255處重點造林綠化區域,最終核算了各區的建綠指標。

結合建綠指標,《規劃》提出五大選地原則:一是鎖定結構,優先落實“一屏、三環、五帶、九楔、多廊、多片區” 結構內的綠化建設;二是抓大補小,通過填空造林推動千畝綠地成為萬畝綠地,強化規模效益,同時整合提升零碎綠地;三是加寬連續,改善線性綠地的連通性,優先建設起到聯繫、串聯作用的林地,加快加厚沿公路、河流、鐵路的綠色廊道;四是多元增綠,利用現有疏解用地、淺山區臺地、退耕地和廢棄地、汙染地等開展森林建設;五是協調發展,保證造林工程與城市空間結構和發展格局充分協調,優先向中心城、新城、重點鎮、城市副中心、新機場等重要功能區周邊集中。

北京市《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建設工程總體規劃》核心內容

▲昌平北七家橋

在五大原則及“連小片成大片、去薄弱連綠廊、環村鎮織網絡”的落地策略的指引下,規劃初步實現落地100萬畝。按照《規劃》實施,五年後,結合現狀綠色空間,全市將形成78處以林為主的萬畝斑塊

建設指導

根據《北京市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建設技術導則》,《規劃》將造林綠化地塊分為生態涵養主導型景觀遊憩主導型森林溼地複合型生態廊道型四種類型,並分別從功能營造、植被選擇、雨洪調控等方面提出具體的建設要求及指引。同時通過“森林+”的模式探討造林地塊與山、水、田、湖、園、村等元素的協同設計,實現多要素相互滲透、和諧共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