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犯同樣的錯誤,是屢教不改,還是另有原因?父母都應該看看

每個人都是一幅畫作,又是這幅畫的作者。

人類雖然共同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中,每個人卻在用迥然不同的方式來塑造自己,根據他對事物的看法來調節自己,儘管他的看法並不全部正確。因此,我們要全面觀察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和障礙,特別是個體在兒童時期形成的認知偏差,因為這種偏頗的認知會影響他以後的人生。

孩子常犯同樣的錯誤,是屢教不改,還是另有原因?父母都應該看看

有一個女孩,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在她五歲的時候,因為尿床問題,被母親訓斥。母親的訓斥,並沒有改變她尿床的現狀。悲劇的是,這一件小事,導致了她整個人生的災難,成年後的她患上了抑鬱症。

你的小孩,多次犯同樣一個錯誤,是屢教不改?還是另有原因?作為家長的你,有思考過嗎?

孩子常犯同樣的錯誤,是屢教不改,還是另有原因?父母都應該看看

兒童做的每件事都是他總體生活和整體人格的表達,想要理解他們所做的事就必須先了解行為中隱蔽的生活背景。同時,不應把兒童特定的行為當成孤立的音符來解析,而是要將它視為整個樂章的組成部分,即整體人格的組成部分。

通常,人們會考慮到兒童人格留給人們的整體印象,但是懲罰對於兒童來說常常是弊大於利的。如果這個兒童犯了一個他多次重犯的錯誤,教師或家長會先入為主地將他視為屢教不改。但是,如果這個兒童在其他方面表現良好,那麼,人們通常會鑑於對這個兒童的整體好感對他從寬處理。

不過,這兩種情況都沒有觸及問題的根源——在全面理解兒童人格統一性的基礎上探討這種犯錯誤的情況是怎樣產生的。這種情況猶如試圖從整首樂譜中抽取的某一個音符。

我們會問一個兒童為什麼懶惰,但我們不可能從他身上得到我們想知道的根本原因;同樣的,我們會問一個兒童為什麼撒謊,但是無法從他身上得到我們想要的原因。

深諳人性的蘇格拉底就說過:“人最難的是認識自己!”

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

父母養育孩子的時候,會在孩子身上看到鏡像的自己。當你的小孩犯錯的時候,請你先反思自己。不要讓你的不加思考的情緒,造成孩子悲劇的一生。

孩子常犯同樣的錯誤,是屢教不改,還是另有原因?父母都應該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