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種框架思維,工作更高效了

人類積累和探索各類知識的過程,逐步形成了各種“知識的結構”。掌握和應用這些成熟的結構性思考理念或工具,能夠有效提升我們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本篇站在企業戰略規劃這一主題上,簡單介紹幾種常用的框架思考工具和方法。

戰略規劃制定流程“框架”

戰略規劃這一管理職能在逐步研究和優化的基礎上,形成了為大家所認可的一個戰略制定框架,大體包含了戰略分析(外部和內部環境分析)、戰略制定、戰略選擇、戰略實施等流程和內容(見下圖)

有了這種框架思維,工作更高效了


宏觀環境分析“框架”

我們把千頭萬緒的宏觀環境因素解析成了政治法律、經濟發展、社會文化和技術改進四個維度,幾乎所有的影響因素都可以歸類於其中一種類型中。通過思考維度的劃分,也有利於我們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門別類的保存和整理。

有了這種框架思維,工作更高效了


競爭環境分析的波特五力模型

具體到一個企業的微觀競爭環境分析上來說,根據邁克爾波特教授的5力模型理論,企業主要面臨現有競爭者、供應商、消費者、新進入者和替代性產品這五個方面的競爭。競爭環境分析就是針對著企業與競爭對手相比存在的優勢和劣勢,與上游供應商和下游消費者相比有沒有談判能力,是否受到較多的新進入者和替代性產品的威脅,有沒有反擊的方式等等這些角度去考慮各項問題。

有了這種框架思維,工作更高效了


SWOT分析

SWOT分析又叫“綜合性分析”,即在外部環境分析(找到發展的機會和威脅)和內部環境分析(找到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基礎上,然後交叉分析內外兩種因素的不同維度,形成四種戰略,包括SO戰略(用自身優勢去把握外部機會)、WO戰略(改進自身劣勢來把握外部機會)、ST戰略(用自身優勢來降低外部威脅的風險)和WT戰略(改進自身劣勢來降低外部威脅的風險)

有了這種框架思維,工作更高效了


產業選擇:波士頓矩陣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會進入多個不同的產業,形成集團化管理模式。應該針對不同的產業採取何種管理方式,資源應該向哪個產業傾斜,都需要進行戰略考量,這時候常用的工具就是“波士頓矩陣”了。波士頓矩陣通過考慮某一產業“市場增長”和企業自身的“市場份額”這兩個因素,形成四種不同產業分類,即明星類業務(市場增長很快,且自身所佔的份額較高)、問題類業務(市場增長很快,但自身所佔份額較高)、金牛類業務(市場增長放慢,自身所佔市場份額較高)和瘦狗類業務(市場增長慢,自身所佔市場份額也低)。當然企業擁有明星類業務越多,企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就越好。當然,明星類業務發展需要資源很多,就需要金牛類業務來提供更多的資源。問題類業務需要進行更深入的分析,看看其能否成長為明星類業務,如果不能,則放棄。瘦狗類業務則儘量選擇戰略性放棄。

有了這種框架思維,工作更高效了


發展戰略選擇:安索夫矩陣

根據對應的不同產品和不同市場,安索夫提出了四種發展戰略的方式。一是市場滲透戰略(即挖潛,用現有產品在現有市場上擴大規模);二是產品延伸戰略(面對現有市場,開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三是市場開發戰略(把現有產品推廣到新市場);四是多元化戰略(開發不同的產品來滿足不同市場需求)。

有了這種框架思維,工作更高效了


戰略實施工具:平衡記分卡和戰略地圖

平衡記分卡從學習與發展、內部業務流程、顧客滿意度和財務業績四個維度來衡量企業、部門和個人的發展情況,形成一個系統性的戰略實施思路,即在確定的戰略願景的指引下,怎樣通過促進組織發展(學習與發展維度)來提升內部業務流程效率(內部業務管理維度),通過內部業務管理的優化,提高了顧客的滿意度(顧客維度);顧客滿意度提高了,會為企業帶來財務上的成功(財務維度)。

有了這種框架思維,工作更高效了


以上只是簡單列舉了戰略規劃過程中最常用、最經典的幾個框架分析工具。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學習並熟練應用成熟工具以外,還要注重創造新工具、新框架的能力。

有了這種框架思維,工作更高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