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特產:地理標誌賀蘭硯

寧夏特產:地理標誌賀蘭硯

賀蘭硯是寧夏五寶之一,因其硯石產自銀川市區以西40公里處的賀蘭山小滾鐘口而得名。

早在清乾隆45年(公元1780年)編撰的《寧夏府志》地理山川部中就有記載:“筆架山,在賀蘭山小滾鐘口,三峰矗立,宛如筆架,下出紫石可為硯,俗呼賀蘭端。”自清朝乾隆年間被發現後,一直開採至今。

寧夏特產:地理標誌賀蘭硯

賀蘭石是水成岩,形成於13億年前,在古賀蘭海中沉澱形成,後經造山運動而推出。其結構細密均勻,質地細膩,剛柔相濟,有豆綠、深紫兩色相互交錯疊加,相互襯托輝映,中間還鑲有石眼、玉帶、硃砂帶、雲紋、眉子、銀線、石眼、綠豆點等,自然紋理妙趣天成,形成各種象形圖案。

石質硬度為3度,是一種很好的硯材,用它製成的硯臺,色彩對比清晰明快,古雅瑩潤,端莊秀麗,叩之有金玉之聲,呵氣可以生水,具有發墨快,墨汁細,不損筆毫等特點,歷來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清末已有“一端二歙三賀蘭”的說法。因石材天然兩色,有別於端、歙、洮等硯,故歷來制硯藝人都非常注重運用兩種顏色即“俏彩”雕刻圖案,自成一格。

寧夏特產:地理標誌賀蘭硯

到了清光緒年間,當時任寧夏知府的湖南人謝威鳳擅長書法繪畫,對筆墨紙硯很是喜愛。當時隨謝知府當兵來寧夏的湖北人張雲亭心靈手巧,擅雕刻,會制硯,後落戶銀川,娶了年輕喪夫的閆吳氏為妻,閆家遺孤閆萬慶、閆萬年兄弟倆幼年隨母進入張家跟隨繼父學習制硯,二人成年後,由於硯臺刻得好, 在古城銀川有一定名氣,也製作出不少代表時代風格的好作品,為後人發展賀蘭硯雕刻藝術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技術和經驗。後張雲亭、閆萬年相繼去世,閆萬慶繼續從事制硯行業,閆萬慶生有三子,分別是閆子江、閆子洋、閆子海,建國前,享譽銀川的“閆家硯”都出自閆氏父子之手,其中閆子江技藝最為精湛。

寧夏特產:地理標誌賀蘭硯

古老的傳承歷史和優秀的精湛技藝,賀蘭硯製作技藝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2008年,賀蘭硯製作技藝進入銀川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2009年進入第二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2011年經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君凱特產網,專注全國零食特產特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