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打臉,中國人“死不認錯的哲學”從何而來?

啪啪打臉,中國人“死不認錯的哲學”從何而來?

梁實秋先生在《為什麼不說實話》對那些死不認錯的人有過鞭辟入裡的刻畫:“有些人寧願自己吃虧,寧願跟著別人吃虧,寧願套引別人跟著他吃虧,而也不願意把自己所實感的坦白直說出來。因為說出來之後,別人就不再吃虧,而他自己就顯得特別委屈。別人和他同樣的吃虧,他就覺得有人陪著他吃虧了,不冤枉了。”

先生講了一個從朋友那裡聽來的故事,將那些死不認錯者,不說實話者的嘴臉和心思活靈活現地揭露出來。大意是這樣——

有一家酒店,隔壁住著好幾個嗜酒如命之徒。這幾個酒徒竟偷酒喝,偷酒的方法是在牆上打一個洞,然後用一根管子伸入酒缸裡面,大喝特喝,每天晚上習以為常。

酒店老闆發現了他們的伎倆,雖然很佩服,但是損失了這麼多酒,難免要報復。於是老闆不動聲色,到了晚上,在放置酒缸之處放了一桶尿。夜深人靜,酒徒又來吮飲,爭先恐後要喝酒。一個人用盡力一吸,飽嘗異味,擠眉咧嘴,汩汩自喉而下。喝了一口尿,剛要聲張,旋思我若聲張,別人必不再來上當,我獨自吃虧,豈不太冤枉啦?有虧大家吃。

於是乎連呼“好酒!好酒!”而退。下一個人繼之,亦同樣上當,亦同樣不肯獨自上當,亦連呼“好酒!好酒!”而退。如此循序而飲,以至於大家都喝了尿。完了站在一起,相視而笑,每個人都吃了虧,心裡也就平衡了許多。

讀了先生這個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可以為死不認錯者找出一點理論依據,何必要認錯呢?何必要當傻瓜呢?何必以自己的愚蠢襯托出別人的高明呢?大家一塊兒吃虧遭罪,心理上立馬就平衡了,最後人人都當了傻瓜,人人都出醜掉價,也就皆大歡喜了。沒有替死鬼,沒有背黑鍋,五十步與百步之差,誰也別笑話誰。

此乃死不認錯者哲學之一也。

啪啪打臉,中國人“死不認錯的哲學”從何而來?

柏楊先生三十年前在美國愛荷華大學發表演說,演講《醜陋的吾國人》,文中也有提到“死不認錯的吾國人”。先生用筆如刀,更是一針見血直逼要害。

吾國人不習慣認錯,反而有一萬個理由,掩蓋自己的錯誤。有一句俗話:“閉門思過”。思誰的過?思對方的過!我教書的時候,學生寫週記,檢討一週的行為,檢討的結果是:“我今天被某某騙了,騙我的那個人,我對他這麼好,那麼好,只因為我太忠厚。”看了對方的檢討,也是說他太忠厚。每個人檢討都覺得自己太忠厚,那麼誰不忠厚呢?不能夠認錯是因為吾國人喪失了認錯的能力。

我們雖然不認錯,錯還是存在,並不是不認錯就沒有錯。為了掩飾一個錯,吾國人就不能不用很大的力氣,再製造更多的錯,來證明第一個錯並不是錯。所以說,吾國人喜歡講大話,喜歡講空話,喜歡講假話,喜歡講謊話,更喜歡講毒話——惡毒的話。

一個民族如果都是這樣,會使我們的錯誤永遠不能改正。往往用十個錯誤來掩飾一個錯誤,再用一百個錯誤來掩飾十個錯誤。

三十年過去了,柏楊老先生駕鶴西去,魂歸道山,然而老先生振聾發聵,發人深省的遠見卓識,同樣如晨鐘暮鼓,警醒後世。

為什麼不認錯,蓋以自以為是對的,無錯可認。“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可悲的是不知錯,也不認錯,更莫說改惡從善,“重打鑼鼓另開張”。死不認錯的人,雖死何懼?意志力何其堅強!一口咬定,矢口否認,任你苦口婆心磨破嘴唇,沒有錯就是沒有錯!不僅沒有錯,還要證明沒有錯,讓指出錯誤的人無話可說!於是假話耶,大話耶,空話耶,謊話耶,毒話耶,橫空而出直接讓指出錯誤的人吃不著兜著走。

三十年過去了,吾國人於此是否“有長足之進也”?恐怕認錯的修養沒長進,掩飾錯誤的技巧反而愈加高明,趕超古人了。到時候反咬一口,誰對誰錯尚待商榷。

此乃死不認錯者哲學之二也。

啪啪打臉,中國人“死不認錯的哲學”從何而來?

李敖先生在《避諱——“非常不敢說”》裡也講了一個故事。五代時期有一個叫馮道的人,這個人曾經做了一些了不起的事情,先生記錄的是他在契丹皇帝兵臨城下之際,“變節”做了“漢奸”成功說服敵酋使一城百姓免於屠殺血洗,生靈塗炭。

有一則關於馮道的笑話,據說有一天他的學生讀《老子》這部書,一開始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因為“道”是馮道的名,“可道”是馮道的字,他的學生不敢直接叫老師的名字,所以碰到“道”和“可道”就唸成“不敢說”,而把這兩句念成了:“不敢說”“不敢說”,非常“不敢說”。

為什麼“不敢說”呢?這就要牽引出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傳統美德”——“避諱”。如此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學問,且聽李敖先生如何道來。俱引如下:

“諱”是什麼?諱就是“不敢說”。為什麼不敢說呢?有的因為顧忌的緣故,有的因為隱匿的緣故。一個名字或一件事實,知道了卻不說,反倒說成別的,這就叫做“諱”。

為什麼一個名字、一件事實知道了卻不說呢?按照中國傳統的高見,是因為說了就不吉祥或不恭敬或大逆不道,所以才“不敢說”。“不敢說”的意思,用文言文的說法,是“諱言”、是“諱莫如深”,這一類說法還有很多。

這是從旁觀者的角度給死不認錯者加油打氣。你犯錯了,你吃虧了,你丟臉了,然而你是某朋,你是某故,你是某親,你是某夫,你是某子,你是某父,甚至你是某君,頂頭上司,生殺大權在握,這就無後院起火、禍起蕭牆的後顧之憂了。

每一個和你有點關係講點交情的人都會為你瞞瞞瞞,絕不揭你短處、觸及你的瘡疤,你就高枕安眠,還認什麼錯呢?故友親朋、同志同仁為你的錯誤殫精竭慮、煞費苦心掩飾美化、修正補救,企圖抹殺一切,權當什麼都沒有發生,你倒好,自己不爭氣承認了錯誤,這不是陷人於不義之地嗎?

夫子曰:“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聽信聖人言,我們更進一步,為所有死不認錯者諱,還他們一個清清白白,就當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仲尼作《春秋》,身體力行,可謂是“避諱”的始作俑者。

有孔夫子這樣一個後臺,還有認錯的必要嗎?

此乃死不認錯者哲學之三也。

啪啪打臉,中國人“死不認錯的哲學”從何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