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帶頭羊將不屬於無生命的微觀世界而是更為複雜的有生命世界

科學的帶頭羊將不屬於無生命的微觀世界而是更為複雜的有生命世界

70年代,美國科學家科恩和博耶首創了基因重組技術,以此來改變生物的遺傳特性,培育出新的生物種類。雜交瘤技術也是70年代由兩位美國科學家發明的。美國科學家米爾斯坦和柯勒爾把腫瘤細胞和淋巴細胞融合在一起,形成雜交細胞。雜交瘤細胞既能產生抗體,又能無限繁殖,科學上稱之為單克隆抗體。這兩位科學家因為這一令世人矚目的成就而摘取了諾貝爾獎的桂冠。這以後,動物生殖科技頻傳捷報: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培育成功的試管嬰兒在英國誕生。20年來,世界上已經降生了1000多個試管嬰兒。1985年,英國科學家拉爾夫·布林斯特研製成世界上首例轉基因家畜——能生產人類生長激素的轉基因豬。而最激動人心的消息是1997年2月23日英國蘇格蘭愛丁堡羅斯林研究所由伊恩·維爾穆特和基思·坎貝爾領導的科學家小組,用無性繁殖方法“複製”芬蘭綿羊取得成功。緊接著,在3月2日,美國俄勒岡地區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以唐·沃爾夫為首的研究小組宣佈,他們使用與英國科學家類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方法,無性繁殖成功兩隻恆河猴。用無性繁殖方法“複製”動物的技術稱為“克隆”技術。“克隆羊”的誕生,證明一個完全分化成熟的體細胞,還能完全恢復到早期的原始細胞狀態。這對胚胎學、發育遺傳學的意義,是怎麼估計也不會過高的。這項技術潛在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它在選育良種、搶救瀕危動物、建立疾病基因模型、生產藥物、異種器官移植等方面都將產生更大的影響和作用。

生命科學的令人震驚的成就,證明了科學家們在60年代初的預言,從20世紀末一直到21世紀,科學的帶頭羊將不屬於無生命的微觀世界而是更為複雜的有生命世界,也就是包括分子生物學在內的生命科學,正在逐步取代現代物理學和電子技術,成為新時代的帶頭學科。這正說明了科學技術是不斷髮展而沒有窮盡的,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上下五千年的科技發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幫助人類認識這一規律的教科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