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 看名醫葉天士《溫熱論》是怎麼治療的

“手足口病”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吧,送孩子去幼兒園,一進門就有四五個帶著口罩的老師坐在門廊,所有今日入院的小朋友都要先到老師處“報道”,檢查手心,伸舌頭,用小手電照著看看孩子的咽喉。不用問你就會判斷出來,這是在檢查是否有孩子患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看名醫葉天士《溫熱論》是怎麼治療的

“手足口病”為丙類傳染病

“手足口病”早在2008年就被列為丙類傳染病,是常發生於3-6歲兒童,主要症狀就是發熱、手足、口腔出現潰瘍或皰疹。經接觸、飛沫和消化道傳播,因為兒童的衛生意識不健全,個人防護意識差,加上兒童免疫力較低,所以每年都會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流行,臨床發病率逐年上升。

“手足口病” 看名醫葉天士《溫熱論》是怎麼治療的

病毒的自我發展

“手足口病”為病毒感染,潛伏期3-5天,一般經過對症治療在一週左右就可以痊癒,而且愈後也不會留下什麼後遺症。正因為是病毒感染,有些症狀嚴重的兒童會引起病毒性腦膜炎,甚至會危及生命。臨床治療以抗病毒和抗感染以及對症治療為主,並無特效的治療藥物,也無可以提前預防的疫苗。

隨著“病毒”的自我完善,臨床出現發病急、症狀嚴重、病程延長的趨勢,如:潛伏期縮短,患兒高熱不退,合併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等,而常規的西藥抗病毒、抗炎治療效果並不理想,且容易出現併發症。

“手足口病” 看名醫葉天士《溫熱論》是怎麼治療的

《溫病學》中的“癘氣”

中醫學博大精深,歷經幾千年的發展,根據現代醫學對“手足口病”的研究,我們可以將其歸類為《溫病學》的範疇,是針對“疫症”發展規律及其預防和診療的一門獨立學科。我國明代醫學家吳又可編著的《瘟疫論》就對這種病毒感染的疾病做出了詳盡的解說,書中闡明“疫症”治病原因不同於普通的“風、寒、署、溼、燥、火”六氣致病,而是由自然界中一種獨特致病物質所致。這一理論一直到現今都非常試用於病毒流行性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手足口病”就是典型的“癘氣”致病,於溫病範疇,主要與外感“癘氣”邪毒,經口鼻侵入機體,其性溼熱,發病之初引起肺衛失和,繼而邪毒客蘊肺脾,波及營分,因脾開竅於口,故導致熱鬱為疹,溼熱為皰,發於手足肌膚和咽喉部。治療上主要以清熱解毒利溼為主。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板藍根顆粒、金銀花顆粒,對治療小兒手足口病都有顯著的效果。臨床上採取中西藥聯合用藥,效果要明顯優於單獨使用西藥,可以明顯縮短病程,減輕患兒的痛苦。

一、西藥治療方案:利巴韋林口服液+頭孢克圬+布洛芬

“手足口病” 看名醫葉天士《溫熱論》是怎麼治療的

目前臨床上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方案多以對症治療、抗病毒藥物治療。引起小兒手足口病的病毒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多見。利巴韋林是病毒合成酶的競爭性抑制劑,為廣譜抗病毒藥,其產物抑制肌苷單磷酸脫氫酶,RNA多聚酶和mRNA鳥苷酸轉移酶,損害病毒RNA或蛋白合成,可以抑制病毒的複製和傳播,從而起到抗病毒作用,是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一線藥物。再配合阿奇黴素或頭孢克圬對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進行抗炎治療。以布洛芬液對兒童體溫進行控制。

二、中西醫聯合用藥方案: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板藍根顆粒、金銀花顆粒聯合利巴韋林口服液,退熱用布洛芬口服液或者羚羊角顆粒。

“手足口病” 看名醫葉天士《溫熱論》是怎麼治療的

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藍根、黃芩、4味中藥材的提取液,具有清熱、解毒、利溼等作用。現代中藥藥理認為,蒲公英具有抗病毒、抗炎作用;板藍根有效成分主要有靛苷、靛口等也具有抗病毒,抗炎的作用。黃芩主要成分為黃芩甙元、黃芩甙、江黃芩甙等,是抗病毒的有效成份。金銀花富含生物鹼和黃酮類物質,該藥物在臨床中具有較強的抗廣譜菌效果,並且對流感病毒和多種病原菌微生物也有明顯的抑制效果。因疾病有病毒引起,有的患兒會出現體溫快速升高,一種退燒藥物不能控制體溫的情況,而西藥的退燒藥物有著嚴格的服藥時間限制,所以由羚羊角顆粒和布洛芬口服液交替間隔服用,可以有效的控制患兒體溫。

“手足口病” 看名醫葉天士《溫熱論》是怎麼治療的

結束語

作為常見的傳染病,各位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患上了手足口病,要及時就醫,儘快控制病情,中西藥聯用效果明顯,可以有效的緩解症狀並縮短病程。希望可以幫助到每一位家長,敬請關注《岐伯小醫館》,謝謝。建議收藏、轉發,以便不時之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