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最終走向何處

導 讀

一、什麼是共享經濟?

二、共享經濟為何成為風口?

三、比較典型的共享經濟案例有哪些?我國有哪些類型的共享經濟項目,現狀如何?

四、共享經濟的痛點在哪裡?

五、共享經濟最終會走向何處?

正 文

一、什麼是共享經濟?

1、什麼是共享經濟、實質是什麼?

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閒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有的也說共享經濟是人們公平享有社會資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紅利。此種共享更多的是通過互聯網作為媒介來實現的。

共享經濟就是通過網絡平臺整合閒置資源,高效匹配供需兩端,在此過程中發生的經濟行為。

詳細來講,就是建立網絡信息技術平臺,通過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定位服務等各種網絡技術,通過連接供給端與需求端,將各種閒置資源整合起來並進行相應匹配,在這一過程中會發生有償交易。共享經濟不是虛擬經濟,而是一種信息和資源的交換平臺,是用互聯網改造升級傳統行業的利器。

而共享經濟的目的在於提高閒置資源利用效率。

其實我們要搞懂共享經濟,一定要搞明白共享經濟的兩個核心基本點:閒置即浪費、擁有卻不佔有。如何把閒置的資源整合並盤活起來,有人提供、有人需要,而且平臺還自己養活自己,這事就能成。

2、共享經濟的模式是什麼?

共享經濟的模式現在更傾向於C2C,即個人對個人。共享經濟涉及三方,平臺方、供給方、需求方;最關鍵的是平臺方,平臺方作為連接供需雙方的紐帶,通過移動LBS應用、動態算法與定價、雙方互評體系等一系列機制的建立,使得供給與需求方通過共享經濟平臺進行交易,在這一交易過程中,平臺方抽取一定的提成,併疊加一系列的延伸服務。供給方通過提供閒置資源獲取一定的報酬,需求方則付出相比較低的代價獲得資源的暫時使用權。也就是說好的共享經濟一定是多方共贏的。

從共享經濟的內涵上來講,可以延伸至B2B、B2C甚至C2B,只要能提高資源利用率即可。

3、共享經濟與傳統租賃經濟區別在哪裡?

共享經濟中的有償分享大都是通過分時租賃的模式來完成的,那麼共享經濟與傳統租賃有什麼區別?

首先,我們要搞明白什麼是傳統租賃。傳統租賃是指出租人購進租賃物件,通過不斷出租給不同用戶獲取利潤。

共享經濟與傳統租賃的區別主要在於以下幾點:

A、平臺,共享經濟擁有網絡信息平臺,傳統租賃沒有。

B、模式,共享經濟C2C、平臺做連接,傳統租賃B2C。

C、資產,共享經濟資產輕,傳統租賃資產重。

D、網絡效應,共享經濟網絡效應明顯,傳統租賃相反。

二、共享經濟為何成為風口?比較成功的共享經濟案例有哪些?

1、共享經濟產生的時代背景?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首次提出分享經濟,標誌著分享經濟正式列入黨和國家戰略。這裡的分享經濟即共享經濟。那麼為什麼會提出共享經濟這一新概念呢?

共享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原先由於技術手段或商業模式的限制無法參與經濟流通的生產生活資源,通過新技術新模式參與到經濟流通中,重新產生經濟價值與社會效益的經濟模式。共享的概念過去也會有,但是因為信息技術受限,難以產生規模化爆炸式的效應。

共享經濟有幾個典型的優點:

一是高利用率,共享經濟由於不生產新的要素,而是將閒置資源重複利用,有效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既可以消化掉一部分過剩資源,也可以解決資源短缺不夠用的問題;

二是節約環保,減少了新資源的生產勢必會減少對原材料的損耗以及由此帶來的汙染問題;

三是高效率,由於網絡技術、大數據、雲計算、定位服務等信息技術的存在使得用戶可以更便捷的在平臺上尋找到與自己匹配的資源;四是財富共贏,共享經濟為人們提供了新的資源財富流通渠道,而在這個系統內的各方都會獲取一定的利益。

2、為什麼資本對共享經濟趨之若鶩?

風口對於資本來說,就是熱錢存在的地方。有了大量的資本注入,可以使新興行業得以爆發式的增長。

資本的天性是逐利。資本家之所以投共享經濟,是因為uber、airbnb的巨大估值為共享經濟帶來了良好的示範作用,資本在共享經濟的新模式中看到了一片藍海,看到了光明錢途。共享經濟即符合社會發展趨勢,又有足夠大的市場,而且由於輕質化的資產模式,疊加互聯網的爆炸效應,成本更低,見效更快。(互聯網的最大價值在於解決信息不對稱的難題,通過互聯網可以把大量的線下資源整合到平臺上來,而且受眾極多、擴散極快)

傳統經濟的供需鏈條過長,每層間利潤加碼轉嫁給顧客,使得產品價格較高。共享經濟平臺直接連接供需雙方,能夠有效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提高了閒置資源的利用率。

三、比較典型的共享經濟案例有哪些?我國有哪些類型的共享經濟,現狀如何?

1、經典共享經濟案列

舉兩個例子,分別是Uber、airbnb,面對面,感興趣者可以自行百度查詢詳細信息,這在只做簡單說明。

Uber作為引爆共享經濟的開山之作,起因是Uber的締造者卡蘭尼克在巴里雪夜的街頭邊遲遲打不到車,由此創辦了網絡打車服務,旨在解決打車難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用車高峰期很難打到車,二是整個社會存在大量閒置或空載車輛)

Uber的盈利來源主要源自於四點:一是平臺抽取的佣金提成;二是廣告費用;三是(uber的車費結算時通過乘客的信用卡直接劃到uber的賬戶裡,司機“每週”可以從自己的戶頭上領取一週的營運收入,這樣uber相當於有了一個至少7天的穩定現金池,在這個資本為王的時代,龐大穩定的現金流通過資本市場的運作就會產生效益);四是由大量用戶帶來的衍生服務項目。

Airbnb的全稱是airbed and breakfast,翻譯過來是氣墊床和早餐,它的誕生也緊緊是為了更好的滿足短租客的租房問題,房源來自於個人手中而非酒店,價格往往更便宜,而且更富有個性化。Airbnb成立之初也曾發生過短租房被租客盜竊的問題,但隨後這一模式也在不斷更新完善。

面對面則是人力資源的共享,用過平臺接單,通過為他人提供服務來獲取報酬的一種知識技能共享平臺。用戶有用人需求,在平臺呼叫一下,幫手即來,平臺通過收取佣金提成,廣告費,服務費,保證金,7天資金池等獲得資金收入和現金池,同時解決勞動力過剩的問題,讓每個人都可以共享自己的知識技能,自由創業。

2、我國我國有哪些類型的共享經濟,現狀如何?

最經典的除了成立伊始與uber相仿的快滴、滴滴以外,應該數當下最熱的共享單車。Ofo、摩拜單車幾乎刺激到了每一個城市居民的耳朵。共享單車通過移動互聯網端平臺,以分時租賃、收取押金的模式擴展開來。但不得不說,就共享經濟的定義而言,共享單車似乎是一場偽共享經濟項目,共享單車企業的單車大部分都是企業購買的,資產太重,是新創造的資源,與共享經濟的本質提高閒置資源利用率相悖。更關鍵的問題是通過資本廝殺,單車平臺還並沒有真正產生盈利,依然是靠資本的不斷補血來支撐。

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共享單車企業中的小蘭單車、3vbike、町町單車、悟空單車運行時間並不久就倒閉了。歸納這幾家共享單車的失敗原因有以下兩點:

1、規模效應有限,車輛大量丟失損毀。(採用智能鎖成本太高,回款週期太慢,採用機械鎖卻極易被盜;共享單車停放隨意,加大城管負擔,也會得到抵制)

2、同類行業馬太效應明顯,強者恆強、弱者恆弱,資本、媒體、資源聚焦在頭部企業——ofo和摩拜,資本燒錢大量投放車輛,免費搶佔市場,小企業無法與其競爭。

國內其他共享經濟項目比如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籃球、共享辦公等,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痛點需求的,但總的來講並不盡如人意。

四、共享經濟的痛點在哪裡?

1、體制機制障礙,對現有利益藩籬的衝突。共享經濟模式對固有的體制機制、利益藩籬都帶來了新的挑戰,舉滴滴的例子,滴滴專車對出租車行業造成了嚴重的挑戰,出租車有份子錢,專車成本更低,很多城市現在開始抵制專車。

2、如何盈利。共享經濟對於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賺到錢、活下去。共享經濟盈利主要是靠提取抽成、押金池、廣告費用、衍生服務等。但是這種項目一定是要建立在高頻次的產品使用次數上,使用壽命較長,而且資產越輕越好。對於共享單車的偽共享而言前行負擔是沉重的,對於其他共享項目而言,實際使用頻次又不達標。

3、建立信任。我可以放心的將個人資源分享出去,我也可以放心的使用別人所提供的資源,這需要平臺端通過一系列的信用評價體系給予保障,但是在社會信用體系正在建立的大背景下,依然任重而道遠。

4、頭部效應明顯。所有的優勢資源集中在最靠前的兩家企業,其他入場的玩家往往會慘敗而歸,而壟斷的最終是打破市場競爭,對客戶帶來傷害。

5、保證供需平衡。如何做好冷啟動,吸引供需雙方參與進來,如何通過動態算法、智能匹配保證供需達到合理狀態,這對營銷以及信息技術都是極大考驗。

五、共享經濟最終會走向何處?

用有形的政府之手引導無形的共享經濟市場,讓共享經濟市場自由競爭。

共享經濟勢必是要發展下去的。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是通過有形的政府之手打破曾經的體制機制,勇於割裂固有的利益藩籬,緊緊圍繞提高社會資源利用效率,提升人民群眾的體驗感努力,如果能以政府信用背書牽頭搞共享經濟平臺則再好不過,但這一過程中一定需要讓無形的共享經濟市場自由競爭,與政府競爭、與企業競爭,不要總是用燒錢賺流量的老一套應對新形勢,要真正打造出符合市場需要,能賺到錢,能為客戶帶來良好體驗的產品平臺,同時還要給小平臺一定的生存空間。

共享經濟,互利共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