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窮藝術家的藍

逼窮藝術家的藍

藍色,是大海的象徵,也是"憂鬱"的代名詞。藍色是典型的天空顏色,當它變得極為濃厚時,就會露出死亡的徵兆,而當深沉到近乎黑色的時候,就呈現出人類無法承受的悲哀訊息。全世界,給予藍色的評價很高。在伊斯蘭教中,藍色是一種純潔的顏色。在英國,貴族血統被稱為“藍血”,皇室和王族女性所穿的深藍色服裝被稱為“皇室藍”。在基督教中,藍色是聖母瑪利亞的象徵。在長長的藝術史裡,由於藍色的來源稀少,製作工藝複雜,人們為藍色顏料也是費盡了腦筋。中世紀時,深藍顏料的價格遠超黃金,來之不易,很多藝術家為了追求畫作傾家蕩產,負債累累,米開朗基羅由於沒有深藍,故無法完成《埋葬》,直到人造顏料“法國深藍”的誕生,才使得情況有所改變…

藍色裡有著怎樣的極樂啊……

——納博科夫


從中世紀最昂貴的藍開始,人類就無法剋制對藍色的迷戀,第二期,讓我們探究藍色中究竟有什麼東西如此誘惑著畫家們…


ONE

01

天價深藍


深藍色的原料為天青石,在六千年前埃及的商人將其作為珠寶和頭飾,亮麗的外表甚是炫目,然而對於礦石的加工卻很難開展下一步工作。在六世紀時,人們終於學會了利用這一天然礦石為藝術服務,深藍第一次作為顏料被用在阿富汗巴米揚的佛教壁畫上。

大約7百年後,深藍顏料來到了威尼斯,很快便成為中世紀的歐洲最追捧的顏色,其價值是同等重量的黃金的五倍。由於其昂貴的價格,藝術家只有在創作最重要的人物,例如:聖母瑪麗亞,或者為能提供最豐厚佣金的僱主(教堂)工作時,才會使用深藍色。傳說,米開朗基羅沒有完成《埋葬》(The Entombment,1500–01)就是因為他沒有足夠的錢購買深藍色顏料。

逼窮藝術家的藍


◇米開朗基羅 《埋葬》

拉斐爾在描繪聖母瑪利亞的藍色袍子時,只在石青藍的內層之上極少量地使用了深藍色。

逼窮藝術家的藍


◇拉斐爾·聖齊奧 《金翅鳥聖母像》

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對深藍色同樣有著執念,毫不剋制地購買深藍色顏料,這種放縱讓他負債累累。描述維米爾的電影中有這樣的場面

逼窮藝術家的藍



逼窮藝術家的藍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逼窮藝術家的藍


◇維米爾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布面油畫


在倫敦國家美術館的一幅14世紀末作品,威爾頓雙聯畫。這幅畫下了大手筆,用的是黃金和深藍色。圖片略有色差,看到原作實物的時候,確實覺得那種藍色攝人心魄,過了幾百年還是鮮明有力。

逼窮藝術家的藍



因為居高不下的市場需求,在1824年,法國的一個協會公開徵集:任何人只要能發明製造深藍顏料的方法,就能獲得6千法郎的獎賞。法國一位化學家和一名德國教授先後在幾周內找到了解決方法,導致比賽的結果充滿爭議。不出意料,法國的評委會最終把獎勵發給了法國人,並且把這種新的人造顏料命名為“法國深藍”。

深藍在藝術舞臺上活躍了數個世紀,直到法國深藍出現才使得藝術家的日子好過一些。

TWO

02


畢加索的藍色時期

天價深藍問世12世紀後,德國柏林誕生了一種新的藍色。燃料製作者迪斯巴赫研究胭脂蟲的紅色顏料時,一種碳酸鉀原料與動物血液意外接觸了,引發了一種少見的化學反應,生成了如今的普魯士藍。

普魯士藍在創作中大放異彩。你可能沒聽說過,但大量運用普魯士藍所進行的創作被記錄在了美術史當中。比如:

洛可可藝術

逼窮藝術家的藍

◇讓·奧諾雷·弗拉戈納爾 《幸福的戀人》


浮世繪

逼窮藝術家的藍

◇葛飾北齋《神奈川衝浪裡》

以及...有一段時期的大觸畢加索作品

逼窮藝術家的藍


1900年畢加索來到巴黎,並在1904年定居在那裡。這期間他的創作被稱為"藍色時期",是他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風格。這一時期的爆發點是因為他的同鄉好友——卡薩吉馬斯,在無法擺脫瘋狂虐戀的折磨下,舉槍結束了自己的性命。

逼窮藝術家的藍


◇《藍室》

面對生命的無力與脆弱,年輕的畢加索於1901年以大半幅陰沉沉的藍色調完成了《招魂——卡薩蓋馬斯的告別式》,為好友鋪陳一片死後極樂世界的景象。以死亡之必然性,以及深刻而殘酷的滲透人世的悲哀,為藍色時期打開序幕。畫作以藍與藍綠的色調為主,極少使用溫暖的顏色。背景藍;人物藍;頭髮、眉毛、眼睛皆藍,藍色主宰了一切。

逼窮藝術家的藍


◇《招魂——卡薩蓋馬斯的告別式》


逼窮藝術家的藍



逼窮藝術家的藍



《人生》是這一時期的經典作之一,畫面中的人物間的關係,茫然孤懸著的不信任與空洞的愛慾,彷彿無動於衷地訴說著畢加索嚐盡辛酸後的冷漠,一種沉淪的人性與棄世的荒涼,瀰漫著整個空間。

逼窮藝術家的藍


◇《人生》

畢加索說過:“當我接受卡薩蓋馬斯已死的事實時,便開始以藍色作畫。”

THR

03


扯下天空的藝術家伊夫·克萊因

藍色也不止僅限於表達悲傷,伊夫·克萊因就用藍色表達純粹。伊夫·克萊因出生於藝術家庭,雙親都是畫家,但他開始並沒有當藝術家的興趣和志向,青年時期,他先是醉心於爵士樂,19歲時又迷戀上了柔道。伊夫·克萊因加入的柔道團體,追求人的生命與宇宙精神的和諧統一。這一宗旨非常投合克萊因的內心需要,並影響了他的創作理念。

1954年,克萊因帶著因柔道領悟到的超越有形之物、抵達無形之境的觀念,踏入了藝術之門。當年他推出了他的第一批創作“單色畫”。這種單色畫就是在畫布上均勻地塗上一種顏色,沒有形象,甚至沒有一點一線,作為抽象繪畫它們簡化到了極點。

逼窮藝術家的藍



克萊因的單色畫所使用的顏色有藍色、金色和紅色等幾種,其中藍色是他最喜歡的顏色。據說,克萊因在少年時代就迷戀藍色,18歲那年他與阿爾曼和克洛德·帕斯卡爾兩個青年時代的夥伴躺在尼斯的海灘上,三人開玩笑想要瓜分世界,阿爾曼選擇了陸地,帕斯卡爾包攬了空氣,克萊因則希望擁有藍色的天空,他甚至幻想在天穹的另一邊簽下自己的名字,他想成為藍天的主人,想將藍天當作他的作品。在克萊因眼裡,藍色代表的是天空、水和空氣,是深度和無限,是自由和生命,藍色是宇宙最本質的顏色。

逼窮藝術家的藍



30來歲時,他找到了最好的方式來實現當年的願望,那就是——創造顏色。他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藍色,深沉,自由,純粹如天空。他從家鄉來到巴黎,找到了曾為畢加索研發顏料的顏料商人愛德華·亞當。愛德華·亞當發明了一種機密的合成介質,將克萊恩心中的藍色夢想,變為風靡世界的國際克萊因藍。

逼窮藝術家的藍



逼窮藝術家的藍



從此,國際克萊因藍佔據了他生命的全部,一場影響世界的藍色革命由此展開…


克萊因曾經邀請總統加入他的行為藝術

全身塗滿藍顏料,隨音樂舞動,勾勒出色彩

然後總統...最後...確定不理他

但他藍色夢想的實現影響世界 風靡國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