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共築同心圓 共建新商洛” 網評徵文46-50

商洛市“共筑同心圆 共建新商洛” 网评征文46-50

為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全國全省全市網信工作會議精神,弘揚網絡正能量,講好商洛新故事,傳播商洛好聲音,進一步凝聚社會共識,培育和發掘一批網評人才,形成建設創新美麗幸福商洛的發展合力。2018年6月以來,市委網信辦在全市舉辦了以“共築同心圓 共建新商洛”為主題的首屆網絡評論徵文大賽。該活動得到了各級各部門和廣大網民的大力支持,積極投稿。經評委會認真篩選,有50篇參賽作品入圍投票展示階段。從今天開始,每天為大家展示5篇作品,展播結束後,將進入投票環節(1月13日-1月22日)。歡迎廣大網民積極參與投票。

作品46

正確認識傳統文化 堅定民族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們的民族之魂、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文化強國戰略的需要,有利於提高我們的文化軟實力。然而,我們對自身文化的認識存在嚴重的誤區,有些人認為我們的文化落後,一提到中華傳統文化就冠之於“封建落後”,都是宮廷戲裡面的那些東西,崇洋媚外,言必稱西方。面對於此,十九報告再次指出我們要有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我們的自信來自哪裡?要堅定文化自信,就必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全面正確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對中華傳統文化存在的認識誤區

一直以來,有些人對中華傳統文化存在一定的錯誤認識。儘管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擁有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過的燦爛文明,但是人們似乎在文化上還不夠自信。雖然近年來有許多有識之士意識到要重新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問題,但大多時候還是難以擺脫一直以來對傳統文化“封建落後”的印象,甚至把傳統文化與封建落後劃等號,更別談文化自信。在歷史學界,有些人表面批判“歐洲中心主義”,然而,更多時候還是以西方史學家的標尺,或者是搬用其史學觀點來套用我國曆史與文化。有些宣傳,也都潛意識地認為傳統文化“封建落後、腐朽”。例如,我們的許多歷史戲、古裝戲突出表現的是宮廷政變、陰謀詭計、妻妾成群、後宮美人心計等陰柔奴才文化,宣傳正能量、反映真實歷史的作品甚少;歷史教科書,在談到近代史的時候,也都是把近代遭受列強欺凌的歷史歸咎於經濟文化的落後。

現在某些“海歸學者”,更是在思想深處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如西方文化,回國散佈的言論言必稱西方,甚至有些人充當“公知”公開主張西方價值,政治上實行美國式的民主憲政。一些人不但藐視中國傳統文化,還專門攻擊傳統文化,如攻擊中醫和中國的人體科學現象。出現在社會上的這些怪象,背後的潛臺詞就是西方思想文化比中華傳統文化先進、優越,這是“西方中心主義”的歷史文化觀念在作祟。

以上人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錯誤認識,危害深重。致使國人沒有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導致崇洋媚外現象嚴重,部分人西化思想嚴重,導致傳統文化遭受不公正的待遇,眾多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慘遭湮沒,甚至走向泯滅。導致民族認同感降低,國家凝聚力削弱,出現歷史虛無主義,我們面臨著丟失傳統文化的危險。在國際上沒有話語權,沒有底氣,在國際輿論和國家軟實力的競爭中處於劣勢,我們必須改變這種對傳統文化錯誤的認識。

二、對中華傳統文化產生誤區的根源

對中華傳統文化產生錯誤認識有其深刻的原因。一是內部原因,即自身原因或者歷史原因,就是滿清的腐朽統治。二是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是西方歷史文化中心論佔據著話語權,對別國的歷史文化具有傲慢且帶偏見的解釋權。

(一)內部原因。一直以來,一些人對傳統文化產生的錯誤印象來自國家和民族在近代的屈辱歷史,根源於對近代民族、國家遭受列強侵略的反思。1840年,英帝國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強加給中華民族以深重的災難。1840年以來,亡國滅種的危機一直威脅著千年古國。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一代代民族精英覺醒:從魏源、洪秀全、康有為、譚嗣同、梁啟超、孫中山,到中國共產黨人,都在尋找強國道路,尋找落後的根源。

有些人把其歸結到傳統文化上,但一些人不以為然,爭論不休。有人主張“中體西用”,有人主張“全盤西化”,但是,救亡圖存壓倒一切,人們來不及深思,把一切問題視為“自身文化的落後”。這種觀念的邏輯就是,“西方帝國主義國家的文化比我國的文化先進,所以我們被其打敗,還差點亡國滅種。”百年來都將其歸因於文化,認為是自身的文化落後,自身的文化不如西方列強的文化。自此謬種流傳,並爭論百年,直到現在。這對傳統文化來說是莫大的冤枉,所以,要改變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看法,必須說清楚近代之所以屈辱滄桑的原因。

中華民族之所以在近代倍受西方列強欺凌,並非是民族文化的問題,這跟中華傳統文化本身沒有關係,根源是滿清的腐朽統治。首先,清篡改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文化。清(韃虜)為了維護其異族統治,為了其族群的私利篡改歷史與文化,把對其統治不利的部分刪除篡改。一是抹黑明史,我國曆朝都有修前朝歷史的傳統,一般也就2~5年內完成,最多也不超過10年。而清修明史,卻長達25年,為了有利於統治,篡改歷史,把明朝杜撰成腐朽糜爛。其實明朝是很陽光尚武的,社會發達,有大量研究表明明朝中後期已經趨向近代化。經濟很發達,據考證當時已有了資本主義的萌芽;文化更是燦然,四大名著中的三部均出現在明朝,世界上最大的書,集中華文明之大成的《永樂大典》成書於明朝;軍事科技很發達,明朝的火器水平在當時堪稱世界一流、航海技術世界第一。二是清為了其統治,為篡改歷史需要修《四庫全書》,竟然把《永樂大典》這一中華文明的集大成者給毀掉,《四庫全書》遠不如《永樂大典》豐富齊全,許多文化精華就此失傳,歷史真相被掩蓋。

其次,清長期的高壓統治致使當時的國民精神萎靡。對除滿族以外的族群特別是漢族實行高壓統治,把人分成三六九等,進行奴化教育。把中華文化裡面很多陽剛尚武,大氣蓬勃的東西進行打壓,經過其兩百多年的統治,留下的大多是“奴才文化”“陰柔文化”“馬屁文化”,我們的完整文化被閹割了不少,國人的精神萎靡。

再次,晚清政府目光短淺,閉關鎖國,而且不注重發展科技,特別是軍事科技,結果國力衰微,遭受捱打。在明朝,我們的火器已經很發達,火銃和大炮等火器已在作戰中大規模使用,併成為當時軍隊的精銳。本來照這樣發展下去,中國軍事水平不會差。可是,滿清統治者閉關鎖國,在西方科技已大步發展時候,還在做天朝上國的美夢。西方人用槍炮作戰的時候,八旗軍還在使用馬刀,等到列強侵略時,在威海還是用明朝時留下的大炮打中了侵略者的戰船。

所以,清的統治直接導致近代中國統治階層腐敗,國民鬥志渙散,精神萎靡,科技及軍事落後。從上到下都沒有保家衛國的精神意志,沒有一點尚武精神,懦弱怯戰,加上軍事上的技不如人,才出現近代任人宰割的局面。孫中山先生也正是看到了清的腐朽是民族受盡欺凌的根源,所以,他最初提出的革命口號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二)外部原因。一是歐洲中心主義在作怪。所謂歐洲中心主義,是一種從歐洲的角度來看待整個世界的一種隱含的信念,自覺或下意識地感覺到歐洲對於世界的優越感。這種觀點認為歐洲具有不同於其他地區的特殊性和優越性,因此歐洲是引領世界文明發展的先鋒,也是非歐地區邁向現代文明的燈塔。在文藝復興以前,西方世界處在黑暗的中世紀,經濟文化極不發達。文藝復興以後,西方世界才開始了近代化進程,到17世紀末科學技術有了長足進步,依賴其科學技術,在軍事和航海上走在世界前列。憑藉其軍事和航海,發現新大陸並進行殖民擴張。西方的殖民掠奪完成了其資本積累,經濟發展,社會文化也不斷進步。西方世界從黑暗的中世紀,到17世紀的大勢殖民擴張,從被征服者變成征服者,由“乞丐賤民變成了強盜財主”,一夜暴富,信心爆棚,變得狂妄囂張,另外,為了他們血腥野蠻掠奪世界其他國家的行為尋找合法性。因此,在歷史文化上產生了歐洲中心主義論。這種歷史觀使其在歷史文化領域狂妄,在文化觀念上具有優越感,視其他民族為劣等民族。因為我們曾經被其殖民掠奪過,我們也被認為是劣等民族,文化落後。這一強盜邏輯和論調,直到今天在西方世界一直佔據主導地位。 二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國思想文化領域的壓制與滲透。當今的世界是西方主導下的世界,是在西方國家建立的秩序下運轉的世界,這些秩序是由西方定義的,各種規則和標準也都由他們定義。因此,無論在哪個領域,幾乎都佔據著主導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其全球利益,對落後國家進行經濟、文化殖民,利用其經濟、軍事及技術優勢,壟斷了全球話語權,推行強權政治,在思想文化領域對我們進行壓制和滲透,用“歐洲中心主義”思想解釋評價各國的文化與歷史,用他們那套思想文化價值觀念評判各國曆史與文化。現在學術界存在這麼一種現象,有些人把外國某些名人對中國歷史的解釋與研究奉若神明,如費正清的《劍橋中國史》,這正是西方中心主義、大西洋文化論作用下,西方針對我國思想文化領域深層滲透的產物。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我們自己解釋不了自己的歷史與文化?自己的歷史要靠外國人來解釋研究,甚是悲哀!

另外,美國人為了在意識形態領域贏得勝利,無所不用其極。一方面,他們利用接受大量中國留學生和訪問學者的機會,對留美人員傳播西方價值觀念,甚至在其中尋找、培養文化漢奸,在國內充當美國在華的“第五縱隊”。當前出現的鼓吹全盤西化,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氾濫就是其操縱的結果。另一方面,依靠其先進的互聯網及傳播技術壟斷世界話語權。世界絕大部分新聞都是轉載西方媒體,特別是美國媒體的,大家都在鸚鵡學舌,傳播的都是西方的立場觀點及思想價值。總之,在思想文化領域的被壓制與滲透下,加上有些人的推波助瀾,西化邪風狂刮,詆譭中華傳統文化,因為對傳統文化了解不深,致使一些人在傳統文化面前自慚形穢、妄自菲薄,失去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堅定民族文化自信

堅定民族文化自信,我們就應該摒棄錯誤文化觀念,建立正確的文化心態。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思想上認識到位才能體現在行動上。人們應清空頭腦中的錯誤思想,不再妄自菲薄,不被西方邪論牽著鼻子走,自覺抵禦針對傳統文化的歪理邪說,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瞭解中華傳統文化。只有熱愛才會了解,要通過了解增進熱愛。對待傳統文化不但要有正確的態度,還應有正確的方法。我們不能把電視電影、網絡等媒體所宣傳的東西當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全部,我們要發現精華,更要認清糟粕,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傳承、發揚傳統文化。

第一,挖掘研究,正確解讀。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燦爛文明,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異常豐富。然而,因為多種原因,使得我們的一些文化或被拋棄,或被曲解,或被誤讀,所以必須重新進行挖掘研究,並進行正確的解讀。

由於許多歷史的原因,中華傳統文化已經難窺全貌,有許多被打入“冷宮”,許多精華都被湮沒。例如,宋明時期的理學,被視為唯心主義而被遺棄,據有關研究表明,宋明理學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唯心主義那麼簡單,像王陽明的《心學》並不是人們理解的主觀唯心主義,相反它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學說”對我們的行動和實踐具有積極的意義。其實,這是機械地套用西方哲學唯心、唯物兩分法解釋我國文化的結果。這些被打入“冷宮”、湮沒的文化亟待拯救,需要我們努力挖掘,並正確地理解,使之“原汁原味”。

由於滿清統治者腐朽統治對我們的歷史文化進行一些篡改,現在我們所知道的文化有許多是扭曲的文化,或者是誤解的,對於這些被扭曲誤解的部分都得重新研究整理,恢復傳統文化的陽剛尚武、寬闊開放、自信豪邁。由於經典子集都是古漢語,又歷經千年,千百年來一直被人註解,註解的思想內容出入頗大,魚龍混雜,甚至有許多是曲解錯誤的。我們的文化經典《論語》《老子》《易經》的註解數不勝數,但是泥沙俱下,有許多是錯誤的,有些錯誤的註解還成了主流認識。例如,孔夫子其實是主張“以直抱怨”的,但是主流觀點都說孔子“以德報怨”,凡此種種,俯首皆是。對於傳統文化的經典,非常有必要對其進行重新研究,正確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

第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中華民族近五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太多的文化遺產,這些遺產就像一個雜貨店一樣,裡面什麼東西都有。有思想文化的精華,也有糟粕。因而,我們在挖掘研究、重新解讀的過程中,必須辯證地認識它們在社會現實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第三,獨立自主,立足現實。目前,在思想文化領域已經有著許多“歐洲中心主義歷史觀”的影子,國內有些學者也採用西方的思想方法及評判標準來研究、解讀、評價中國的歷史與文化。狹隘且帶有偏見的“歐洲中心論”,本身就是文化滲透,用這種文化歷史觀套用在中國文化上不僅不科學,而且嚴重威脅我國的文化安全。極易導致走向西化,導致文化無根和文化自卑。所以,我們必須有獨立自主、科學客觀的研究和評價中國歷史的思維和方法,防止以西方價值觀為評價標準所帶來的盲目否定而產生的全盤西化思想。既要注意防止因機械理解馬克思主義而產生的教條傾向,又要避免極端保守的全面復古思想。

當今的中國,正以更大胸懷、更廣視野的全新姿態,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此時,客觀理性地認識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轉變和歷史性成就,是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再創中國偉大輝煌的重要思想基礎和精神動力。正確認識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從提高我們的文化軟實力開始,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征程上,我們要保持社會的整體活力,必須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全面發展社會主義文化,讓中華文化更好地服務於經濟和社會發展,更好地服務於人民,讓我們攜手共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進一步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思想指導和精神支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大貢獻,為實現追趕超越,建設創新商洛、美麗商洛、幸福商洛做出貢獻。

作品47

奮鬥的青春才無悔

國家主席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新年賀詞上說: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縱觀人類幾千年歷史,多少仁人志士,無數英雄豪傑,都是歷經不折不撓的艱苦奮鬥,才換回今天的幸福生活,成就中華崛起的救國夢想。他們或是高瞻遠矚的政治家,或是智勇雙全的軍事天才,或是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鬥士,他們的故事和精神,激勵和感召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繼往開來、奮發前進。精忠報國的岳飛、碧血丹心的文天祥、收復臺灣的鄭成功、鑑湖女俠秋瑾、革命才子瞿秋白、錚錚鐵骨方誌敏……這些革命先烈們和仁人志士,為了解放全人類、為了實現祖國大業,出生入死,奮不顧身,一代接著一代幹,才有了天安門城樓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這一響徹雲天的消息,才有了第一顆原子彈在中國領空爆炸的喜訊。共和國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依然湧現出無數像人民公僕焦裕祿、黨的好乾部孔繁森這樣的時代英雄,正是因為他們忘我地工作,才有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進程,才實現了科技強國的宏偉藍圖。在科技飛速發展、信息瞬息萬變的今天,更是需要這樣為了共和國事業矢志奮鬥的人,像一屆又一屆的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好人,他們有的,搭上了年輕的生命,有的顧不得享受安逸舒適的家庭生活,有的拒絕高規格待遇,有的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置生死於度外,他們與生俱來的奉獻和熱愛精神,攜帶在血液裡,踐行在行動中。血肉之軀,兒女情長,誰都有父母親眷,但就因為這些人的公而忘私,不求索取,不問回報,才成就瞭如今社會依然堅守的道德高標和規則秩序,核心價值觀也是被這些人高高擎起與時時處處的言行遵循。在目前實現五大攻堅戰過程中,就有像郭琴、吳亞鋒這樣,忘我工作,把自己的熱血和汗水甚或年輕的生命奉獻給了脫貧攻堅事業……他們皆年歲不大,但卻被世人銘記,載入共和國史冊。和平年代,並不是所有的奉獻都需要以生命為代價,而是任何一項事業,都需要有一股咬緊牙關往前衝的勁頭。這種爆發力,是全身心投入、毫無私心雜念、沒有惻隱與忌諱,甚至是不顧個人安危的。

雷鋒說,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也有人說,生命不在乎長度,而在於深度、寬度和廣度。保爾柯察金說: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你回首往事時,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也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困惑。世衛組織把75歲以上的人劃分為老年人。而如今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為72歲。這就是說,人自從成人到75歲之間,幾乎都應該也能夠為社會服務。尤其年輕人,吃點苦,受點累,趴下了又能很快站起來,出力有力在,這些苦累和經歷,實際是為人生積攢一筆寶貴財富。這樣,當你體力不支、老眼昏花,不能幹事時,才會自豪地說:我也曾經奮鬥過!

作品48

“當領導必須一碗水端平”

讀紀實文學、聽大型音頻《梁家河》,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習近平被清華大學錄取了,開學要走的前幾天,他推薦石春陽(隨娃)接任大隊黨支部書記,投票選舉時得了全票。害怕自己當不好,召集社員開座談會時,習近平說的“當領導必須一碗水端平。”

我認為,首先是“平”字。意即公平、公道、平等、正義。習近平說:“要當好一個村的領導,必須一碗水端平。群眾最講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哪怕一毛錢的事,你處理得不公,群眾也不答應;十塊錢的事,你處理得公道,群眾也不會有意見。無論大事還是小事,該咋辦就咋辦。”水端平了,就不會灑掉,也不會倒掉;更不會一邊多一邊少。人常說,村看村,戶看戶,社員看的是幹部。處事不公最傷民心,越是小事越顯現。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小事做起,從眼前做起。如果是大事,自己左右不了,看不到未來的,那也許無關緊要。、

其次是“水”字。水即利益、物質、改革的紅利、發展的成果。碗裡沒水,拿什麼往外端,又能端出什麼呢?所以習近平說:“隨娃,梁家河以後要發展,你必須起模範帶頭作用。”發展是硬道理,不發展只能死路一條。當領導不光要把碗端平,還要讓碗裡有水可端。還要多動腦子,多思考問題,多聯繫群眾,把生產搞上去,把發展搞上去。如果是一河水,一江水,是湖泊、海洋,哪就不用端了,誰也端不起來。水多了,那就要管好、用好水,灌溉、發電、養魚、行船、載舟……最大地發揮水的潛能,造福人民群眾。

再次是“端”字。端即貫徹、落實、負責、擔當。誰來端,當然是幹部了。不但要能端起,敢於端,還要端得好,端得平,就是個好乾部,就是人民群眾擁戴的,否則只能下臺。習近平說:“如果處理問題不考慮群眾的感受,支書也當不好。”怎麼端,這就要有法可依,有制度要遵,靠政策、靠群眾了。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讓人民滿意是我們工作的最高境界。既要執行好政策,又要聯繫好實際,要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求得最大公約數,通過紮實細緻的工作來提高群眾滿意度。

“當領導必須一碗水端平”,過去是、現在是、將來更是我們共產黨人的行動準則!

作品49

曾有一段時期,“公車腐敗”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開著公車買菜,去給親屬退婚,坐著警車給木材販子開道……親朋家過事,以能借到公車為榮耀。單位的車,領導用三分之一,司機用三分之一,這都算是好的。甚至有人給新任領導傳經,單位有兩個人你不敢得罪,一個是秘書,一個是司機。領導級別多高,司機級別就多高,跟上領導狐假虎威,甚至行勒索之實。單位職工敢怒不敢言。公車及公車司機,壞了單位領導形象,更壞了黨和國家機關形象。

新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高瞻遠矚,下猛藥整治幹部作風,出臺八項規定並率先垂範,從自身做起,從中央做起,使“四風”問題得到有效遏制。下茬整治“車輪上的腐敗”,大力推行公車改革。成立公務用車平臺,組建專門的公司,提供必要的服務,逐步把公車使用推向市場。把公務用車與單位管理剝離,把司機與領導分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保障正常的公務用車活動,廣泛接受人民群眾監督。剷除可能滋生腐敗的土壤,斬斷伸向公務用車的黑手。

租車、運輸公司通過精湛的技術、良好的服務為單位提供公務用車保障,既順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又滿足正常的公務活動需要,贏得了廣大老百姓的稱讚。

但在每次違紀通報中,還有違犯八項規定現象,還有人抱著僥倖心理,還有不遵守公務用車管理規定的人和事發生。給予相關責任人黨政紀處分,讓人扼腕嘆息。制度有了,長效機制也建立起來了,為啥還有人要“以身試法”呢?關鍵是,輿論的監督沒有起來,良好的社會氛圍還遠遠沒有形成。

欣聞12月10日,商洛市隆重表彰“最美公務用車駕駛員”。通過半年的推薦、審核、評審和公示,從各單位一線人員中評選出工作勤懇、真誠熱情、任勞任怨、恪盡職守、技術過硬、品質高尚的19名“最美公務用車駕駛員”,大張旗鼓地進行表彰獎勵,突出最美的政治引領和宣傳導向作用,進一步提升“最美現象”的傳播力、感召力和影響力,為建設“三個商洛”增光添彩。

人都有個臉面。人常說,二尺五是假的,人人都愛戴。通過大力弘揚正能量,在全社會形成“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局面,讓假醜惡現象無處藏身,違規用車還敢在大街上“橫行霸道”嗎?市交投公司統編車號,單位車上張貼“公務用車”,登記造冊並向社會公開車牌照號碼,公佈舉報電話、微信、微博和郵箱,“讓公車在陽光下運行”,為發展前行提供軟實力,豈有不安全的道理?

作品50

家鄉的變化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春風化雨,40年跨越騰飛,40年裡的我的家鄉商洛市可以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一名80後,我見證了家鄉從拉開改革開放的大幕,到真切感受改革開放一點一滴的可喜變化。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改革開放的助推下,家鄉人民的生活日新月異、走向美好。

記得我剛出生時,我們穿的人多是布票買的成手工做的衣服,顏色單一,樣式簡單;吃是是糧票、油票、肉票等購買來的食品,勉強能餬口;住的是單位分的面積狹小的單間房,出行的交通工具絕大多數都是騎自行車或步行。今天,我們吃飯不再只是追求填飽肚子,我們可選擇高檔餐廳,選擇各種菜系或是自助餐;我們穿的衣服講究時尚和品牌,部分人群開始追求個性,實現了與世界同步;我們居住可以選擇的更多,有高層住宅區,有複式樓有花園小區,甚至還有單門獨院的特色別墅;我們的交通具更是變得多樣且方便,共享單車、“復興號”高鐵、飛機等不再可望不可及,駕駛私家車出遊成了很多人的假日選擇。

是什麼在這短短40年使我的家鄉發生滄海桑田般的變化?是改革開放!40年的改革開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憑著一股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憑著一股滴水穿石的韌勁,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是在這條正確的道路上,我們從一個看上去非常龐大但極其貧窮落後的國家,到今天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從人均GDP在全球200多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七,到今大人均GDP9000多美元;從世界五百強裡沒有家中國企業,到今天世界五百強中我國企業數量有100多家;從吃穿發愁,出行、聯絡困難,到建成了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等個個超級工程。40年裡,我見證了我們國家從風雨滄桑,鳳凰涅槃,再到巨龍騰飛的全過程,我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無比自豪。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時間節點上,我們感慨國家發展之快,感知人民生活之美,也必當感恩改革開放之路。“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讓我們緊密團結在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我們應當應當以昂揚的姿態,滿滿的信心,去參與改革、推動改革。只有這樣,我們的幸福生活才能長久,國家的發展才能持續向好,明日的中國才能創造更多奇蹟,家鄉才會更加美好!

以上徵文來自作者投稿,如有抄襲、剽竊他人作品等行徑,歡迎廣大網友舉報(舉報電話:09142369553),一經核實,將取消參賽資格。

商洛市“共筑同心圆 共建新商洛” 网评征文46-50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歡迎來稿】

編 輯:楊 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