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恭迎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恭迎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2019年1月13日

農曆臘月初八

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感念佛恩、眾生恩

共承佛陀慈悲情懷

「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恭迎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臘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也叫“佛成道節”。為本師釋迦牟尼佛雪山成道日,因此,臘八節也是佛教的一個盛大的傳統節日。

據佛教經典記載,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爾南部,迦毗羅衛國有個淨飯王,他的兒子叫作喬答摩·悉達多,他痛感人世無常,被生、老、病、死的各種苦惱困擾,於是,在他29歲那年,合棄王族的奢華生活,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初八,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供粥、施粥以作紀念。佛教傳入我國後,各地興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動也隨之盛行起來,尤其是到了臘月初八,紀念釋迦牟尼成道日,寺院都要舉行誦經法會,並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獻一種“乳糜”之物的,煮粥敬佛,這一紀念活動相沿成俗,名曰臘八。

「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恭迎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後來中國的佛教弟子乃起而效之,於每年農曆臘月初八這一天,以五穀及諸果物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相沿至今,此習俗漸漸廣傳至民間,一般人家也大多要在這一天煮食臘八粥,成為民間風俗之一。

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供佛供僧。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被認為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

「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恭迎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直至今日,仍有許多寺院的僧眾們不忘傳統,堅持臘八這一天為需要的人奉送臘八粥。有很多偏遠或本身香火就很有限的寺廟的師父們,不僅不拿單資,還要提前很久就要為臘八粥食材採購的錢四處奔走,為的是能在臘八這天延續施粥這一傳統,更為的是通過自己的一點努力為更多還身處貧困當中的人們送去一份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