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輝:萬向集團是國內首家通過併購進軍美國民營企業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觀察中注意到,“萬向集團出資280萬美元正式收購美國上市公司UAI,成為國內第一家通過併購進軍美國的民營企業,可謂是開創了時代的先河。”

宋清輝:萬向集團是國內首家通過併購進軍美國民營企業

中企境外併購大時代之二: 大浪淘沙 看誰中流擊水

“宣佈中國加入WTO,是我一生最榮耀的時刻。”中國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後,WTO總幹事穆爾對新華社記者如是說。與中國加入WTO相對應的是,預測中國經濟走向成了全球政經兩界熱議的話題。當時日本通產省發佈白皮書稱,中國已成為“世界工廠”,中國製造的產品在世界市場份額中排名第一,中國企業從那一年起,正式踏上了開拓世界市場的征程。

如果說早前個別中國企業在跨境併購江湖的邊緣不停地伸腳試探水深水淺;那麼,進入新世紀後,很多中國企業則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少年,一頭闖入了這個甘苦難辯的江湖,仗劍天涯。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中國企業在加入WTO到2008年金融危機前這段時間的併購案例的話,那就非“喜憂參半”莫屬。長期關注中企併購的“一帶一路”百人論壇專家委員會委員柯銀斌分析說:“中國企業的實力和市場化到本階段已達到一定的水平,自信有能力參與全球併購市場。但由於跨國併購是一項複雜的商業行為,需要豐富的經驗。由於中國企業大多缺乏這方面的經驗,其跨國併購成功率較低。”

如今,我們依然可以從各種渠道搜索到那些年中企併購的成敗故事:

2003年,TCL分別併購了法國湯姆遜的彩電業務和阿爾卡特的手機部門,試圖打造全球性經營規模的消費類電子企業,然而這兩項併購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2004年,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成為了當年轟動一時的新聞。時至2012年10月,根據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發佈的調查報告稱,聯想在PC市場份額已由2004年的2%上升到2012年第三季度的15.7%,超越惠普和戴爾,成為全球最大的PC製造商,並且還擁有了筆記本電腦的第一品牌ThinkPad。對聯想來說,這無疑是一筆成功的跨國併購案例。

2005年,明基併購了老牌通訊設備製造企業西門子公司的手機業務,試圖複製第二個“索愛模式”,然而在此後幾年中,明基—西門子公司持續處於虧損狀態,最終不得不以失敗告終。

不過有一個併購案子如大浪淘沙後的真金呈現,讓中國人揚眉吐氣。

那是1995年,浙江的民營企業萬向集團正積極開拓美國市場,然而它的客戶、美國汽車市場三大零部件生產供應商之一的舍勒公司因為經營不善開始捉襟見肘。舍勒兄弟曾試探性地問魯冠球:萬向能否收購舍勒?在初步的談判中,雙方並沒有達成協議,因為舍勒報價是1936萬美元,而萬向集團認為舍勒並不值這麼高的價格。

然而造化弄人,三年後,舍勒公司陷入困境,再次找到萬向集團。消息竟不脛而走:中國公司要併購美國公司了!這讓美國一些利益集團感到不愉快,美國汽車製造業工會公開阻攔,另一家美國公司LSB也加入到競購當中。

當時,萬向集團美國公司總經理倪頻瞭解到,美國LSB公司資金比較緊張,且並不需要“舍勒”的品牌、專利等“無形”資產,收購之後會有大量的設備閒置。因而他向LSB公司提出了購買舍勒公司的設備,以換取捨勒公司對外採購業務。

倪頻對LSB公司說:“你們可以從舍勒拿走你們所需要的,我拿走我所需要的,我們可以聯手拓展市場,並且由萬向每年提供100萬套十字軸萬向節。如果不是這樣,萬向可以與 舍勒 聯手重振市場。畢竟,在世界萬向節市場上,萬向的產品是最價廉物美的!”

經過一些波折,LSB公司與萬向達成了合作意向。2000年4月,萬向以支付舍勒公司42萬美元的代價成功收購了舍勒公司的品牌、技術專利與市場。

這個結果無疑皆大歡喜。LSB公司獲得了他們急需的資金;萬向用原價的三分之二的價格獲得了有用的設備,並且還獲得了舍勒公司的技術專利;萬向美國公司消除了有力的競爭對手,獲得了穩定的市場。萬向集團公司沒有背上增加人員的包袱,也沒有增加管理上的風險便獲得了舍勒公司的品牌,擴大了萬向集團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

從併購舍勒公司開始,萬向集團正式走上了跨國併購之路:2001年,萬向收購美國上市公司UAI;2005年,萬向收購了美國PS公司;2006年,萬向收購Neapco公司;2008年,萬向收購了福特蒙洛工廠……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觀察中注意到,“萬向集團出資280萬美元正式收購美國上市公司UAI,成為國內第一家通過併購進軍美國的民營企業,可謂是開創了時代的先河。”(中國貿易報記者張凡)。原標題:中企境外併購大時代之二: 大浪淘沙 看誰中流擊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