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5年產業結構現代化指數國際差距波動中縮小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孔令瑤) 《中國現代化報告2018:產業結構現代化研究》(以下簡稱“報告”)指出,進入21世紀的15年是世界產業結構現代化的重要時期,我們對過去15年的產業結構現代化進行了評價。

過去15年世界產業結構現代化的若干特點

國家產業結構現代化的表現差別比較大

2000~2015年期間,產業結構現代化指數的國際差距在波動中略有縮小(表4-8)。

过去15年产业结构现代化指数国际差距波动中缩小

在過去15年裡,不同國家產業結構現代化的表現相差較大。這種差別既反映在每年產業結構現代化指數的變化上,更體現在國家產業結構現代化水平的級別變化上。有些國家從產業結構發達國家降級為中等發達國家,有些國家從欠發達國家升級為初等發達國家,有些國家從初等發達國家升級為中等發達國家,有些國家從中等發達國家升級為產業結構發達國家。

在2000~2015年期間,產業結構現代化地位升級國家16個,降級國家4個(表4-9)。

过去15年产业结构现代化指数国际差距波动中缩小

世界產業結構現代化的水平結構發生一定變化

在過去15年裡,世界產業結構現代化的水平結構發生了一定變化(表4-10)。

过去15年产业结构现代化指数国际差距波动中缩小

注:由於數據無法獲取,2000年評價指數少了1個指標,該年的產業結構現代化指數可能會帶來一定的誤差。

例如,2000年的19個產業結構發達國家,到2015年這19個國家仍然是發達國家;2000年的64個產業結構欠發達國家,到2015年有54個仍然是欠發達國家,中國等10個國家等升級為初等發達國家(表4-9)。

2000~2010年世界產業結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2000年世界產業結構現代化水平

首先,2000年國家產業結構現代化水平。產業結構現代化指數排前10位的國家是:瑞士、瑞典、美國、以色列、丹麥、挪威、英國、德國、荷蘭、比利時;瑞士等19個國家產業結構現代化指數超過80,屬於產業結構現代化的發達國家,它們的產業結構現代化水平代表了當年世界先進水平;西班牙、斯洛文尼亞等19個國家屬於產業結構中等發達國家;波蘭、巴西等27個國家屬於產業結構初等發達國家;埃及、中國等64個國家屬於產業結構欠發達國家;現代化指數最低的10個國家分別是:土庫曼斯坦、萊索托、馬達加斯加、埃塞俄比亞、中非、塞拉利昂、老撾、馬拉維、盧旺達、布隆迪。

其二,世界產業結構現代化的國際差距(表4-8)。國家產業結構現代化指數的最大差距為107,相對差距為26倍。

其三,世界產業結構現代化的不平衡性。19個國家屬於產業結構發達國家,約佔國家有效樣本的15%;19個國家屬於產業結構中等發達國家,約佔國家有效樣本的15%;27個國家屬於產業結構初等發達國家,約佔國家有效樣本的21%;64個國家屬於產業結構欠發達國家,約佔國家有效樣本的50%。

2010年世界產業結構現代化水平

首先,國家產業結構現代化水平。2010年,產業結構現代化指數排前10位的國家是:丹麥、瑞典、美國、瑞士、比利時、挪威、荷蘭、德國、加拿大、以色列;有22個國家產業結構現代化指數超過80,屬於產業結構現代化的發達國家,它們的產業結構現代化水平代表了當年世界先進水平;韓國、捷克等19個國家屬於產業結構中等發達國家;巴西、中國等28個國家屬於產業結構初等發達國家;越南等62個國家屬於產業結構欠發達國家;現代化指數最低的10個國家分別是:布基納法索、剛果共和國、幾內亞、布隆迪、老撾、中非、盧旺達、馬達加斯加、塞拉利昂、馬拉維。

其二,世界產業結構現代化的國際差距(表4-8)。國家產業結構現代化指數的最大差距為107,相對差距為18倍。

其三,世界產業結構現代化的不平衡性。22個國家屬於產業結構發達國家,約佔國家有效樣本的17%;19個國家屬於產業結構中等發達國家,約佔國家有效樣本的15%;28個國家屬於產業結構初等發達國家,約佔國家有效樣本的21%;62個國家屬於產業結構欠發達國家,約佔國家有效樣本的47%。

關於2015年世界產業結構現代化水平,前面已有分析,不再贅述。

據悉,《中國現代化報告2018:產業現代化結構研究》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是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和他的團隊完成的第17份年度報告,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