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新的“黃金一代”究竟在哪裡?

“黃金一代” 何日再來

當地時間1月16日17時30分,在阿布扎比阿爾·納哈揚體育場,國足將迎來一場“特殊”的比賽:2019阿聯酋亞洲盃賽,C組小組賽第三輪比賽,已經提前出線的中韓兩隊對陣,韓國隊只有取勝才能以小組第一身份出線,換句話說,這場比賽,國足握有主動權。

這是一件超出了中國球迷賽前預期的事情:不用第三方幫忙,可以像支真正的強隊一樣去挑選身位,當然,力爭小組第一是上上策,這樣可以保證第一輪淘汰賽的對手亞洲排名在國足之後。

以最小的消耗打完這場比賽是“剛需”,爭取小組第一也是“剛需”——如果落到小組第二,再進一步有可能碰到東道主阿聯酋隊,無論是以四強為目標的國足還是以爭冠為目標的韓國隊,都不願意在這種場合下提前遭遇東道主。

更何況國足現在對上韓國隊還有些心理優勢:雖然過去20年國足一直被韓國隊壓制,但雙方最近一次真刀真槍地較量,卻是國足贏了。

那場中韓之戰,發生在2017年3月23日——裡皮執教國足的第二場比賽,也是真正讓中國球迷折服的第一場比賽。當時的背景,是俄羅斯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12強賽第六輪的比賽,前4場比賽只拿到了1個積分的國足讓球迷感到絕望,這時中國足協“換人”,裡皮上任,首場比賽戰平卡塔爾隊,第二場比賽就贏了韓國隊,用“群情激昂”已經不足以形容那天晚上的沸騰景象,12強賽至此國足重新見到一線生機,中國足球也找回爭取出線的一絲底氣。

“為14億國人踢球”“不懼怕任何亞洲對手”這兩句話,裡皮說了兩年,從他帶隊的第一場比賽開始,一直說到這屆亞洲盃賽,只要場合允許,他會不厭其煩重複自己這個觀點。而在兩年裡,國腳們終於開始悟到這兩句話的真正含義。

“這兩場比賽消耗比較大,尤其第一場遇到了很多困難,最後能贏下來,自信心就上來了。”戰勝菲律賓隊提前出線,馮瀟霆最需要的就是儘快恢復,“亞洲盃給我的感覺和以前參加的比賽還是有些不一樣,主要是賽制方面,不敢冒險,以穩為主。”

說來似乎不巧,這屆亞洲盃還是馮瀟霆第一次參加亞洲盃賽——2007年東南亞那屆亞洲盃和2011年卡塔爾那屆亞洲盃,馮瀟霆都是因傷缺賽,到2015年澳大利亞亞洲盃,佩蘭嫌棄馮瀟霆“惜力”,最終將他從名單中劃去。

馮瀟霆的第一次亞洲盃大概率將是他自己的最後一次亞洲盃,所以這位中國足球“黃金一代”的代表人物忍不住自己的感慨:“我們很清楚,這屆亞洲盃,對於郜林、小蒿、旭日和我來說,很可能是最後一次了,那一年的荷蘭,我們都還記得,你們也記得吧?”

那一年的荷蘭,那一年的少年

馮瀟霆說的“那一年的荷蘭”,是2005年荷蘭世青賽。看過比賽的中國球迷都很難忘記,征戰當年世青賽的、以1985年齡段球員為主的一批“荷爾蒙少年”,在德國老人克勞琛的帶領下,用流暢和華麗的攻擊波反覆撕扯對手的防線,這是屬於中國足球的視覺享受。小組賽2∶1勝土耳其隊,3∶2勝烏克蘭隊,4∶1勝巴拿馬隊——馮瀟霆、趙旭日、蒿俊閔和郜林,正是在那一屆荷蘭世青賽上正式出道,如果不是淘汰賽2∶3輸給德國隊,這支國青隊將讓球迷看到更高的上限。

之所以懷念荷蘭世青賽,是因為荷蘭世青賽是很多“黃金一代”的起點,只不過黃金少年們經歷的環境不同,終點不同——那屆荷蘭世青賽,最終奪冠的阿根廷隊甚至帶上了年齡小兩三歲的梅西和阿圭羅,除了這對雙子星,隊裡還有加戈、薩巴萊塔、比格利亞;尼日利亞隊有塔伊沃和米克爾;西班牙隊有大衛·席爾瓦、法佈雷加斯、納瓦斯、略倫特、阿爾比奧爾;德國隊有阿德勒、延森、胡貝爾、戈麥斯……

從當年世青賽的同場競技不分高下,到如今只能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在世界盃賽場馳騁拼殺,中國足球與發達足球之間的差距令球迷格外酸楚。

和2001年世青賽沈祥福教練所調教的、同樣打進16強的、有“超白金一代”稱號的隊伍相比,克勞琛的球隊打法更加開放,球員們的特點更加鮮明,套路配合更加流暢,作風更加潑辣,發揮更加穩定——“黃金一代”的框架就此成型,儘管3年之後這支球隊險些遭到“毀滅性打擊”,但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的失利,其實已經怪不到這些滿腔熱血的隊員。

先是2005年新上任的中國足協領導反感克勞琛在訓練方面的“自作主張”,導致這位盡心盡力的德國老人離開球隊,隨後國青隊升級為國奧隊,“奧運足球”背上了“政績足球”的壓力,各懷心思的領導提出種種不得不被貫徹執行的思路與方案,杜伊帶隊進行的長期封閉集訓讓球員處於壓抑狀態。正是種種反常行為導致國奧隊內憂外患不斷,距離北京奧運會開幕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中國足協“忍無可忍”架空杜伊起用本土教練“救火”,球員們的無所適從可想而知。

最終擁有“黃金一代”基因的國奧隊,在那屆“無與倫比”的北京奧運會上顏面盡失:首場比賽對新西蘭國奧隊1∶1戰平,第二場比賽0∶2輸給比利時國奧隊,第三場比賽0∶3完敗在巴西國奧隊腳下,如果不是中國體育軍團大豐收的喜慶景象掩蓋了足球項目的慘敗,這支球隊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後果很難預料。

這段球迷和球員不願回憶的傷心往事,馮瀟霆、趙旭日、鄭智、蒿俊閔、郜林,都是親歷者。

中國足球的奇幻之處在於,一隻無形的手總能在不經意間毀掉偶然出現的希望,蓋因中國的足球總非純粹的足球,強加於足球的“利益”不斷改變著中國足球順暢運轉的軌跡。

就像到了2011年,國足迎來巴西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取代了高洪波的西班牙名帥卡馬喬帶隊征戰20強賽——換帥本身的故事也頗為精彩,數年後還直接引出一起中國足壇前所未有的“報稅官司”,卡馬喬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成功獲得解約金——彼時馮瀟霆、趙旭日、鄭智、蒿俊閔、郜林都是卡馬喬信任的球員,但20強賽“黃金一代”仍然沒有散發出應有光芒,這也是“黃金一代”的最大汙點。

那一年20強賽分為5個小組進行比賽,每組前兩名進入最後的10強賽階段。與伊拉克隊和約旦隊同組的國足本有希望出線,但主客場被伊拉克隊雙殺的結果讓國足最終位列小組第三。

足球世界相對公認的評判體系並不複雜:成王敗寇,成績說話。所以和經歷過2002年日韓世界盃的前輩相比,現在的“黃金一代”在成績方面還是心虛。

2002年出戰世界盃的那批球員,以及之前在10強賽上立下汗馬功勞的那幾位球員,是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之後的第一批“黃金一代”,正是在1994年建立的甲A職業聯賽中的成長與磨練,讓區楚良、張恩華、范志毅、孫繼海、邵佳一、李鐵、于根偉、肇俊哲、李霄鵬、楊晨等人成為中國足球職業改革的受益者,這些如今都在教練崗位上積累經驗的受益者,在2002年前後,吸引了無數少年在心中安放下“要穿國家隊球衣去打世界盃”的純真夢想。

被“黃金”改變的“黃金一代”

但中國足球的“扭曲”在1999年(渝沈之戰、甲B五鼠、龔建平案、實德系)到2011年(中國足壇反腐掃黑宣判)間同樣表現得十分明顯,“黃金一代”愧稱“黃金”,中國足球緩慢挪動著前進的步伐尋找方向——2013年多部門、大面積的調研所積累的資料,最終形成了一份《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2015年1月,國務院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先後審議通過這份方案——成為國家戰略的組成部分,中國足球又煥發了無限活力。

在資本市場中培養出的敏銳嗅覺,讓投資人認識到中國足球的潛在價值,“中國足球不差錢”的說法迅速傳遍世界足壇,這使得“黃金一代”似乎更像是“黃金”一代了。他們在自己職業生涯中一個最合適的時間段,享受到中國足球迄今為止的最大“福利”:接近千萬元的年薪,一個賽季下來數百萬元的獎金,原來的小康家庭升級至中產階級家庭,30歲的年紀也使得他們將更多的財力和精力投入家庭生活。而那些U23球員看著自己動輒破億元的轉會價碼,也要慶幸在中國足協限薪令之前趕上了這樣的“好時光”。

“限薪令”將在2019賽季實施,需要在新賽季簽訂合同的球員年薪(不包括獎金)上限被限制在稅前1000萬元人民幣(稅後550萬元),2018年的備案合同成為分水嶺,未執行完的合同按照原金額繼續執行,備案合同結束後的新合同,則一律按照限額數目簽訂。

這意味著,中國足球將在財務方面進行“黃金潮”的整頓和肅清——限薪、限注資,剝離不良資產(如天津權健更名為天津天海,本屆亞洲盃上亞足聯對原權健球員標註為Tian Jin FC),欠薪俱樂部堅決不予聯賽准入,至於海外收購衛星俱樂部的資本行為,另有部門進行監督和管理。

從“黃金”一代向“黃金一代”的糾偏,是中國足球深化改革的必經之路,中國足球需要“黃金”,但更需要的是“黃金一代”。

這不由得讓球迷想起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初期的那一波“發家致富潮”。以早期的上海申花隊為例,資料清楚顯示,足球職業化聯賽改革、上海申花俱樂部的成立,讓范志毅從月工資126元的健將級運動員,一躍成為月薪2000元的職業球員,原先一年的工資,只是現在一個月的收入。獎勵細則還規定,在甲級聯賽決定前三名的球賽或關鍵球賽中,踢進或守住決定勝負球的,個人獎勵為3萬元人民幣,如果獲得冠軍,全隊獎金為30萬元人民幣,亞軍20萬元,第三名15萬元——由此不難看出,上海申花1995年獲得甲A聯賽冠軍一靠實力,二靠管理。

國足當家射手王武磊也是過過苦日子的。徐根寶說東亞隊打中乙聯賽的時候(2007賽季),18歲的張琳芃月工資是800元,16歲的武磊每個月不但沒有工資,還要交給球隊800元。

短短几年,回首再看,中國足球變化的範圍之廣、速度之快確有令人無所適從之感,所幸球迷對於中國足球的初心和痴心,始終不曾有大的變動。

不過趕上了好時候的“黃金一代”,卻因此多了一個被指責的原因:“這樣的水平,這樣的成績,憑什麼年薪千萬?”

尤其是在兵敗俄羅斯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12強賽之後。

這一次的12強賽,和之前的10強賽無有不同。險些在40強賽時便被淘汰的遭遇讓人後怕,國足最終晉級12強賽,一是自身並未放棄希望,二是好運眷顧,而在40強賽前4輪比賽只得1分之時,悲觀情緒蔓延,沒有球迷相信國足還有翻身的可能。

是裡皮重新給了球隊自信,率隊在最後6輪比賽中搶下11分,這是國足能夠做到的最好結果,馮瀟霆、趙旭日、鄭智、蒿俊閔、郜林盡了自己最大努力,這對“黃金一代”來說已經足夠。

這屆亞洲盃賽,不出意外將是馮瀟霆、蒿俊閔、趙旭日、郜林最後一屆亞洲盃賽,對這批中國足壇現役“黃金一代”球員而言,他們的國家隊生涯也會在這屆亞洲盃後開始慢慢褪色,因此無論裡皮還是這些得到裡皮重用的老將,都需要在這屆亞洲盃上給自己一個能夠接受的交代。

儘管他們也沒有能夠幫助中國足球進軍奧運會(以東道主身份征戰除外)和世界盃,但在他們之後,中國足壇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再等到實力穩定的“黃金一代”。

中國足球后繼無人不是新問題,最近兩個賽季還要靠聯賽政策來扶持的U23球員的能力,實在讓中國球迷感覺“擰巴”:在足球強國,18歲進入一線隊就有在聯賽中嶄露頭角的可能,22歲不能成為球隊主力輪換便再難有出頭之日。

比不了20歲的姆巴佩不丟人,沒一個能拿出手的希望之星才是中國足球的軟肋。

在裡皮帶到阿聯酋的這支球隊當中,1995年齡段的球員只有劉洋、韋世豪和劉奕鳴3人,小組賽前兩場比賽,只有劉洋守住左路邊衛位置,韋世豪、劉奕鳴還沒有獲得出場機會。

和在場上鋒芒畢露、桀驁不馴的比賽氣質相比,韋世豪接受採訪時的態度很是誠懇,他已經不止一次說起自己和真正天才的差距,“日本隊香川真司29歲就進不了國家隊了,跟日韓那些年輕球員比我們的差距太大了,曼城都看上堂安律了,中國很多留洋球員就是為了出國而出國。”

新一代“黃金一代”尚未成型

所以把視角放在亞洲足球的大背景下橫向對比,中國足球在“黃金一代”之後骨子裡的虛弱顯而易見。

比如亞洲第一檔的球隊,韓國隊“黃金一代”的代表,是剛剛抵達阿聯酋的前鋒孫興慜。孫興慜18歲時被漢堡俱樂部相中,就在德甲首秀中進球,打破漢堡球員德甲進球最年輕球員紀錄。2013賽季孫興慜與勒沃庫森簽約,1000萬歐元的身價創造漢堡俱樂部轉會紀錄。2015賽季,托特納姆熱刺隊用3000萬歐元簽下孫興慜,這是亞洲球員的轉會費紀錄,合同籤至2020年。這個賽季英超賽程剛剛過半,熱刺隊排名第三,熱刺頭號射手凱恩貢獻15個進球(3粒點球)排名射手榜第一,孫興慜8個進球排名第九。

在孫興慜背後,韓國還有21歲的李昇佑。去年征戰俄羅斯世界盃賽,主教練申臺龍給了李昇佑10號球衣——李昇佑現在效力意乙聯賽的維羅納隊,如果不是因為5年前捲進巴塞羅那違規引進年輕球員風波,有拉瑪西亞青訓背景的李昇佑如今應該在巴塞羅那效力。好在AC米蘭對李昇佑的青睞不是秘密,不出意外,李昇佑合約期內便有可能進入歐洲足壇豪門球隊。

比李昇佑更強的就是韋世豪提到的堂安律。堂安律今年剛滿20歲,按照德國《轉會市場》的評估,他或許可以打破孫興慜的亞洲球員轉會紀錄——堂安律目前所效力的荷甲格羅寧根去年夏天已經拒絕過包括曼城在內諸多豪門俱樂部的報價。據日本媒體記者介紹,堂安律的目標是歐洲最頂級俱樂部,這意味著等格羅寧根俱樂部3年合約到期後,堂安律會迎來一個職業足球運動員的輝煌未來。

和日、韓能夠屢屢出現具備“球星潛質”的“黃金一代”相比,中國足球能夠延續香火的“黃金一代”還處於萌芽狀態——當ESPN記者問到中國足球整體情況時,裡皮說,他在12強賽之後的熱身賽上給了不少年輕球員機會,但結果令人遺憾。

“經驗不足”意味著能力的欠缺。一個非常殘酷的現實已經擺在了期待中國足球美好願景的球迷面前:接下來10年內的世界盃預選賽、奧運會預選賽、亞洲盃賽,中國足球的成績和今時今日相比很難再有突破——國字號U21、U19、U17隊伍和足球強國相比尚有明顯差距,而觀念上的先天差距很難通過後天的訓練進行彌補。

比如荷蘭籍主帥希丁克帶領的要擔負起兩年後衝擊東京奧運會的國奧隊,目前正在海口集訓。希丁克需要儘快確立球隊陣容,觀察球員們能否達到戰術打法的要求。

希丁克帳下,集中了1997年齡段最精銳球員和1999年齡段最具潛力球員,只有養傷的黃紫昌和在荷甲打拼的張玉寧不在隊中,但面對今年3月就要開始的U23亞錦賽預選賽暨2020年東京奧運會預選賽亞洲區第一階段賽事,希丁克還有些擔心。

可以肯定的是,長期集訓仍然是國字號球隊保證比賽質量的重要砝碼,海口集訓之後,希丁克的球隊還有海外拉練任務。

如今的U21和U19是未來10年中國足球的主心骨,只是小將們近年來的戰績實在無法令人感到樂觀。

中國足球新的“黃金一代”究竟在哪裡?

答案還要到社會、校園裡面尋找——讓足球迴歸體育,讓體育迴歸社會,無論專業運動員還是職業運動員,紮根的土壤都在於最廣闊的社會和校園。

2018年年底,北京清華附中決定接收幾位來自“中國足球小將”的10歲孩子,今年3月,這幾名踢了幾年足球的孩子將會進入清華附小接受系統教育,如果不出意外,他們將在中學時代成為清華附中“馬約翰班”中的一員,他們的出路,或是進入職業俱樂部梯隊去實現自己的職業足球夢想,或是作為一名有足球特長的學生去接受高等教育,在更寬泛的領域裡繼續自己對足球的熱愛。

事實上,中國足球最需要的,是勤懇耕耘然後等待水到渠成的時間,“黃金一代”的斷代只算是暫時現象,中國足球終歸會有更加耀眼的“黃金一代”接過前輩的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