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非 董實忠:大學生“雙創”樣板:武漢“眾創空間”調查

吳非 董實忠:大學生“雙創”樣板:武漢“眾創空間”調查

所謂“眾創”即大眾創新創業,是創新2.0時代發展的需要,眾創空間是創客空間的升級版,2015年1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發展“眾創空間”的政策措施,201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眾創空間在全國各大城市迅速發展,為大眾創新創業搭建了新型服務平臺。據科技部火炬中心公開數據顯示,至2016年底,全國納入火炬計劃統計的眾創空間總共有4298家。

武漢市是高校及人才雲集的特大中心城市,在知識創新、科技創新、信息創新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自2015年以來,武漢已成為眾創空間活躍地區,位居全國眾創空間發展前列,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為有創新創業需求的青年大學生等創業者提供創業輔助服務。2016年國家級眾創空間按地區分佈排名,居前十的城市依次是北京、天津、上海、深圳、青島、蘇州、廣州、杭州、西安和武漢。

一、眾創空間興起的外源動力和發展態勢

(一)眾創空間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生業態

自 2014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從粗放式轉為質量效益型的集約式,經濟結構需要不斷優化,要實現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就要促進創新、優化結構,總體來說就是要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隨著信息2.0時代的到來,科技創新成為了生產力發展的第一要素。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政府倡導構建大眾創新創業政策平臺,眾創空間應運而生,它是對早期、前端的創新創意進行輔助孵化運作的平臺,而同時民間資本參與有效地解決了投融資的難題。2016年全國眾創空間幫助1.5萬個服務的團隊和企業獲得投資,總額約539.6億元人民幣;眾創空間的發展壯大和創新驅動,也推動著實體經濟的轉型提升,吸引了國內眾多企業和高校紛紛加入,目前全國所有的4298家眾創空間中,依託國有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成立的眾創空間有1142家,佔總數的26.6%。

(二)推動社會營造大眾創新創業良好氛圍

創新創業是就業的重要形式之一,給大學畢業生提供了更多從業選擇。2016年眾創空間輔助創業團隊和初創企業近40萬家,帶動就業人口超過200萬,全國的眾創空間內有8.3萬名專兼職創業導師服務創業者。數據顯示2016年舉辦創新創業活動10.9萬次,開展創業教育培訓7.8萬場,舉辦國際交流活動5721場。實現了創新、創業、就業的有機結合與良性循環。眾創空間打造了一個開放式的創業生態系統,它所形成的“雙創”環境和文化,對全社會創新文化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眾創經濟條件下,眾創社會通過對接社會需求和拓展社會資源,大力搭建眾智平臺,推廣眾籌融資,發展眾包業態,集聚眾扶力量,推動形成眾智眾扶與眾籌眾包的眾創社會影響機理。

(三)全國眾創空間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難點

眾創空間興起和發展3年間,逐漸顯露出運營模式單一等問題,綜合優客工場商學院與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等聯合編撰的《中國眾創空間發展藍皮書(2016)》、騰訊研究院發佈的《2016創新創業白皮書》、多家國內權威機構提供大數據支持的《2016中國創新創業報告》、上海財經大學創業學院等聯合完成的《2016年眾創空間發展報告》等數據來看,全國眾創空間發展面臨的問題和難點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1. 地區發展不平衡。全國眾創空間發展呈現失衡現象,北京、上海、深圳等發達的一二線城市因在經濟、科教、產業佔據明顯優勢,眾創空間發展強勁且分佈密度高,而中西部城市因創新驅動不足等因素,眾創空間建設相對偏弱。

2. 眾創空間建設政績指標化傾向。各地方政府在國務院《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推動下,出臺各項支持鼓勵“雙創”和建設眾創空間等政績目標,而有些地方為達到數量指標,強推一些成長性和功能性差的眾創空間入市。

3. 營利模式單一。不少眾創空間運營方、管理者缺乏企業管理等商業化運作經驗,主要靠出租工位和政府資助來盈利,模式單一,抗市場風險能力差。

4. 服務水平同質化。很多眾創空間是以提供工位、網絡、會議室為主營業務,服務類型雷同、服務特色不明顯,且專業化水平不高,服務質量沒有往縱深挖掘,如在扶持創新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等方面結合度不高。

5. 投融資較難。據統計,全國80%的風險投資資金集中在一線城市,其中深圳最為突出;創新創意不足的項目,以及國內其他地區眾創空間項目,由於受區域內風險投資資金匱乏限制,創客或創新公司融資困難,有些即使獲得A輪融資,後續資金也難以為繼。

二、武漢眾創空間發展現狀及特色

在政策指導下,武漢眾創空間蓬勃發展,充分利用資源集聚優勢,使創新產業發展和就業形勢多樣化,形成了濃厚的創新型城市建設氛圍。

(一)政策指導機制推動武漢眾創空間快速發展

1. 眾創空間蓬勃興起,業態擴展式發展成為創新創業的助跑器。眾創空間具有部分公益性,需要政府支持與指導,武漢市為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於2015年出臺《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眾創空間支持大眾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武政辦〔2015〕127號),針對大學生、高校院所科技人員等創業者的創新創業在公共服務、創業融資、創新金融等多方面提供政策支持,鼓勵社會資本(包括天使資本、風險投資)進入眾創空間、孵化器等科技創新領域,為武漢“雙創”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從2015年到2017年,國內著名互聯網企業騰訊、眾創空間品牌連鎖“創客邦”、武漢知名創業服務機構天使翼等紛紛入駐武漢江夏、光谷等片區,已建成如騰訊眾創空間、創客邦、天使翼等眾創空間。據統計武漢地區已建成眾創空間120多家,創新創業產業初具規模。

2. 政策助推眾創空間向高層次和新興產業邁進。武漢市科技局根據《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眾創空間支持大眾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和《武漢市眾創空間認定管理辦法(試行)》,以服務設施、服務功能分類計量標準對武漢市眾創空間進行認定工作,2015年至2017年共認定光谷創業咖啡、華中科技大學啟明星空等61家創客空間為市級眾創空間。其中科技部認定武漢光谷創業咖啡等35家眾創空間為國家級眾創空間,尤其是光通信和光電顯示2個國家級專業眾創空間被評為首批國家專業化眾創示範空間。同時武漢還形成了連片創業街區,分別為光谷創客街區(武漢光谷創客街區管理有限公司、東湖高新區科創局)和街道口創業街區(洪山區珞南街、洪山區科技局),按片區責任制對武漢眾創空間開展指導性工作,2016年武漢眾創空間開展論壇、路演、沙龍、分享等社會活動達1416場次,11萬人次現場參與,涉及信息技術、製造業等眾多領域。

(二)眾創空間輔助創新創業模式特色初顯

武漢眾創空間以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為主要創新創業服務類型平臺,主要服務對象為“新四軍”:青年大學生、高校院所科技人員、職業經理人及留學歸國創業者,通過提供辦公場地、創業培訓、諮詢、研發實驗室或車間等,以各具特色的孵化形式,聚集創業者、募集天使投資、眾籌等投融資資金,並利用“互聯網+”,為創意、項目、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一站式綜合孵化服務。如表1。

吳非 董實忠:大學生“雙創”樣板:武漢“眾創空間”調查

案例1:岱家山全鏈條眾創空間

岱家山科技創業城位於武漢市江岸區漢黃路,2007年岱家山村兩委前瞻性地將工業園建設為科技創業園,發展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現有16萬方物理空間,2015年2月成立眾創空間,2016年獲國家級眾創空間認定。岱家山全鏈條眾創空間打造“創客空間+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校園創業社區孵化模式,入駐成員主要以大學生為主,創業城內建有大學生人才公寓並可申請入住,創客空間有60個免費工位,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者提供低成本、環境良好的網絡辦公場所、便於交流的資源共享空間及免費午餐,降低大學生初次創業風險。同時創客空間還為大學生配備創客對接、創業項目引進、創客活動、金融財稅、綜合商務等9類服務專員,為創客提供針對性對接指導服務,創客文化氛圍和諧濃郁,現有團隊設計的創客教育課程被納入武漢市政府2017年“十件實事”項目。

案例2:騰訊眾創空間(武漢)

騰訊眾創空間是按全國性佈局方式進行,2015年12月騰訊眾創空間(武漢)落戶在武漢學院江夏校區,面積2300㎡,是騰訊在全國的第25個眾創空間,具備同時孵化30個創業團隊功能,為創客們提供對接、技術、資金等跟蹤指導服務,武漢市科技局為騰訊眾創空間每年投入300萬元供優質孵化器項目轉化;2017年騰訊眾創空間新場地在光谷大道現代世貿中心投入使用,總面積3786㎡,建有26個大小型獨立辦公室,可容納6-50人的團隊辦公,同時騰訊雲設計的創業套餐為高校創業團隊及大學生提供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培訓課程,騰訊眾創空間以“線上線下一體化+全要素創業孵化生態系統”,以創業、技術、人工智能等6大功能平臺,並開放騰訊內部人力及社會資源,為創業者提供創業扶持;注重創新創業培育,2015年參與武漢市“青桐計劃”,2016年11月騰訊眾創空間(武漢)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站在江漢大學設立,以“面授課程+行業講座+企業參觀體驗”的模式,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創業基本素質的複合型人才。

(三)充分利用資源優勢集聚發展

武漢眾創空間以東湖高新區為代表,充分利用人才、產業的優勢,形成集聚發展效應。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又稱武漢·中國光谷)2009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二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2016年被國務院確立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該區位於武漢市洪山區,區域內有武漢大學等58所高等院校及中科院武漢分院等71個國家級科研院所,在創新創業方面形成集科教與人才合力的資源優勢,現有眾創空間64家,國家備案眾創空間24家,烽火科技集團的光通信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烽火創新谷)等2家眾創空間進入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示範名單。

在目前認定的61家武漢市級眾創空間中,東湖高新區有25家,在全市行政區市級眾創空間數量排名第一,其眾創空間助力“雙創”的服務模式多元化、特色明顯,效果顯著。如光谷創業咖啡,2013年由雷軍等人投資成立,以咖啡廳為載體,打造以“創業者與投資者交流平臺+創業培訓+創新孵化器+天使投資”為特色的眾創空間創新創業服務平臺;華中科技大學啟明星空眾創空間利用學院傳統孵化器(包括大學科技園)、華中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優勢,進行“開放平臺+雙創培訓”,培養了大批創新複合型人才,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雙創”循環模式。武漢東湖高新區也是我國第二大科教資源密集區,眾創空間作為新型孵化器依託區域內豐富科教資源的優勢,提升了其自主創新創業的能力。

三、武漢眾創空間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眾創空間綜合競爭力不強

2017年1月互聯網第三方數據權威分析機構艾媒諮詢發佈的《2016年中國眾創空間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中,對全國上千家國家級眾創空間項目扶持能力、服務能力、媒體影響力等多方面進行評估,武漢光谷創業咖啡進入排行榜前50名,排名第28位。另據《2016年中國眾創空間綜合競爭力排行榜》顯示,北京創新工場、深圳騰訊眾創空間等前10名綜合競爭力評分為9.35到8.01,武漢光谷創業咖啡綜合競爭力評分為6.49,差距還是比較明顯。

從全國範圍來看,長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是目前全國眾創空間建設較好的區域,除去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因素,與眾創空間的管理營運能力、服務水平等更是密切相關。武漢和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雖同處於經濟活躍發展地帶,但是與這些城市在運營服務能力、創新能力、資源利用能力、孵化項目成果等各種綜合競爭力相比較,還存在較大差距。

(二)眾創空間綜合運營模式單一,服務水平不高

武漢眾創空間有光谷創業咖啡、華中科技大學啟明星空等已具核心特色的眾創空間,但也有不少成長不良的眾創空間。目前還有不少仍主要依靠政府補貼、出租辦公工位、代辦工商註冊等方式才能勉強存活,而現在的創客及創業團隊,不僅僅只簡單關注眾創空間聯合辦公場所等硬件條件,更看重眾創空間社會市場資源及項目孵化、團隊管理等等一系列的能力,但是一些眾創空間還達不到這樣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眾創空間雖出現才3年時間,但是基礎性服務功能已無法滿足創業者的需求,細分的專業化運作又還需要時間、市場經驗的進一步積累,目前很多眾創空間存在運營模式單一的問題,出現保本經營甚至虧損,創新項目融資也有難度,這也是全國眾創空間發展的共性問題。

二是在政府出臺扶持眾創空間多個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業態集聚快速發展中,有些先天功能性、成長性較差的眾創空間匆忙建立,甚至有個別企業本身的出發點就是為得到政府資金補貼,實際上根本不具備眾創空間功能,卻以有場地為由申請為眾創空間,這些情況的存在導致眾創空間數量在增加而輔助創新創業的服務功能、服務質量卻沒有得到相應配置,無法對創業者起到很好的創新輔助作用,這些眾創空間對政府、職能管理部門的資金補助(包括房租補貼)、減免稅等優惠政策依賴性較大,而其自身造血能力又不足,更無從為創業者提供服務。

三是運營管理能力缺乏。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有些運營方較少有延伸眾創空間外源發展壯大的方式,其科技、社會資源匱乏,眾創空間主要針對創業者前期或早期創意進行服務,眾創空間孵化能力不夠,就使後續孵化很難繼續,創新項目就會轉投孵化能力更強的孵化器;其次,服務人員服務工作不到位,服務人員對輔助和服務創業者有認識上的偏差,認為提供辦公場地、工位就可以了,服務意識跟不上創客需求,認為創新創業主要依靠創業者或團隊自己,一切由創客自己解決;再有,創業輔導師資水平不夠,一些中小型、部分高校眾創空間培訓導師不少對創新創業的瞭解大多僅限於書本知識,而對實際市場商業運作卻不甚瞭解。

(三)區域之間發展不均衡

在目前已認定的武漢61家市級眾創空間中,東湖高新區數量為25家,洪山區16家,在全市行政區排名前列,其他行政區則數量較少。如表2。

吳非 董實忠:大學生“雙創”樣板:武漢“眾創空間”調查

1. 東湖高新區、洪山區因其具備產學研資源優勢,作為武漢創新驅動最活躍區域,眾創空間分佈密度最高,民營創新投融資也更多趨向於該區域,江岸、江漢等雖同為中心城區,但在眾創空間聚集效應、科技創新、創新創業文化氛圍方面相對遜色,而東西湖區、黃陂區、新洲區等新城區因地理位置、整體創新環境等條件制約使眾創空間的建設和發展水平偏低。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使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也不利於武漢地區眾創空間的整體提升。

2. 很多有意創業的大學生、創業者、團隊較熟知東湖高新區、光谷,對江岸區、江漢區等其他行政區的眾創空間知曉度不高,如江岸區岱家山全鏈條眾創空間,硬件較好,有可供創新企業發展壯大的接力孵化鏈,但因影響力不夠,尋求優質創客不易,又因宣傳力度不足等因素,與科技資源雄厚的高校合作機會少,位於偏遠地區,工位雖免費,但利用率不高,入駐創業大學生多來自周邊湖北大學知行學院;另一方面,個別區域又因眾創空間過度集中,居住在其他區域的創業者多去往東湖高新區眾創空間尋求創新機會,從而也增加了創業者在時間、交通、居住上的成本。

(四)行政管理疊加,政策落地虛化

1. 扶持政策較多,但落地實施較為虛化。武漢市在2013年-2017年先後出臺加快發展眾創空間等政策文件,並以設立創新創業專項資金、天使投資基金、創業種子資金、小額貸款擔保基金、創業房租補貼資金等多種形式,鼓勵在校和畢業大學生到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創新創業。在實地調研過程中,多家眾創空間反映扶持政策雖多,落地實施效果卻不理想,經常是“雷聲大,雨點小”。如在對大學生抽樣調查問卷顯示,只有5.7%的大學生創業者知道武漢市創新創業扶持政策,79.3%的大學生聽說過但不瞭解具體政策,15%的大學生完全不知道,85%的大學生未申請過創業資金,25%申請創業資金困難。數據說明,很多大學生並不知曉政府出臺的各項“雙創”輔助政策,即使有知情,但在申請貸款資金過程中,也因條件過於苛刻而難以通過。

2. 多部門疊加管理。隨著武漢創新創業熱潮湧現,“雙創”成為社會潮流和行政管理的焦點,武漢市、各行政區有不少分管眾創空間的行政管理部門,對眾創空間的疊加管理,讓眾創空間及創業者有無所適從感,僅多層主管部門召集的各類會議及授牌活動就消耗了不少眾創空間輔助創新創業的工作時間,眾創空間管理者也苦惱於管自己的“婆婆”太多,有運營者說:“感覺不接受管理部門發的授牌都不好意思,盛情難卻。”

(五)創意缺乏核心競爭力成為制約眾創空間發展的最大短板

大學生是眾創空間主要服務的“新四軍”主體之一,眾創空間管理部門和多家眾創空間管理者認為很多大學生創業者“不靠譜”,這種不靠譜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誤區。

一是創新缺乏核心競爭力。不少大學生對互聯網科技、遊戲製作、銷售等領域有想法、有創意,但是對市場的真正需求點很陌生,市場定位抓不準,且創新科技素養不高,導致創意得不到市場和投資方認可,後續無法孵化投向市場,創意最終變成個人的“自娛自樂”。

二是對市場商業運作缺乏基本知識。如某高校眾創空間創業大學生設計的清潔劑,生產出了產品並進行了銷售,且受市場歡迎,卻因未辦理工商登記被顧客投訴,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對市場缺少實際的運營常識,就可能出現商標產權、營業不規範等方面的違規和糾紛。

三是急躁的創業心態。受社會上急功近利思想影響,部分大學生創新創業表現出急於求成、賺大錢賺快錢的心態,有些甚至逼迫家庭、父母拿錢為他們創新創業投資,卻因其創業創意並不成熟、缺乏市場經驗,導致創業資本虧損少則幾萬元,多則幾十萬元,嚴重影響到家庭經濟狀況。

四、武漢眾創空間發展的對策建議

目前眾創空間已經過初創階段,進入深耕發展時期,2017年9月,科技部火炬中心聯合優客工場等知名眾創空間共同發佈《眾創空間服務規範(試行)》和《眾創空間(聯合辦公)服務標準》,標誌著眾創空間以更規範的行業標準進入精準發展階段。

武漢眾創空間需通過提高綜合競爭力,增強政策落地,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服務質量,改善區域差異等對策,解決發展中的難點及痛點,推動武漢創新城市建設,促進眾創空間成為社會“雙創”文化的主陣地。

(一)提高綜合競爭力,促進眾創空間長足發展

1. 加強營運能力。一是形成多方投資運營主體。推進眾創空間發展,不僅運營方參股,員工和社會資本也可參與,可按不同比例共同參股經營;二是進行品牌化聯盟合併。整合眾創空間優質資源,揚長避短,打造品牌眾創空間,吸納兼併中小型眾創空間,形成合力,建立跨區域多社區小型連鎖店,增強影響力和輻射力;三是多途徑增加與企業和高校等投融資及創新科技機構合作,將眾創空間納入傳統孵化器孵化鏈條的前端組成部分,孵化項目產業轉化提成利潤等多元化贏利模式,以減少虧損、保本甚至持續營利。

2. 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一是強化眾創空間核心特色服務功能,不斷提高為創業者和團隊優質服務水平和扶持能力,增加創業者急需的服務項目,通過社會資本或眾創空間自投資提高項目轉化成功率、設立創新創業基金;二是創新創業培訓導師應以職業經理人等具有市場經驗者為主導,設計符合市場商業運作規律的線上線下培訓課程(如騰訊的騰訊雲培訓計劃);三是服務人員需提高輔助創新創業的認知和服務質量。

3. 營造創新創業文化氛圍。通過舉辦多種沙龍和路演活動,引導創業者和團隊共享信息、技術、創意等,增加眾創空間行業內經驗交流活動,營造眾創空間的整體創新創業氛圍。

4. 完善退出機制。對短期內有困難但未來有發展前景的眾創空間,可以適度提供政策扶持及資金補貼;對先天不足及後期發展空間不大且業內同質化過重的眾創空間,可按行業准入標準取消或隨其由市場自然淘汰。

(二)依託龍頭區域輻射影響力,均衡佈局眾創空間

社會資源的有限性能激發無限的創新活力,要求既要發揮龍頭帶動和示範效應,也需要均衡協調,科學佈局城區眾創空間的發展。

1. 強化龍頭區域的發展。武漢是湖北眾創空間發達地區,東湖高新區是武漢眾創空間發展強勁區域。可加強眾創空間與武漢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有效結合,借鑑長三角地區眾創空間以上海杭州為中心、京津冀地區以北京為中心向周邊擴散方式,打造武漢眾創空間集散地,輻射武漢區位影響力,帶動湖北城市圈眾創空間行業整體向上發展,提高全國影響力度。

2. 發揮區域特色優勢。江岸區、江漢區、礄口區等中心城區具有地理及產業優勢特點,在各區域內規劃布點增建符合行業標準的多個有特色、有品牌效應的眾創空間,增強各區眾創空間與企業及高校跨區域合作,吸引各區域內創業者加入,減少他們時間、交通等成本,同時可有利於各區相鄰新城區創新創業。如江岸區岱家山全鏈條眾創空間位於漢黃路,與盤龍城等地距離較近,可利用其優質創新孵化鏈,吸收黃陂盤龍城、陽邏、武湖等長江新城區位內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創業者和創新公司。

3. 擴大眾創空間宣傳力度和廣度。通過眾創空間網站、微信公眾號、高校QQ群等互聯網、新媒體平臺多種形式,擴大宣傳效應,改變有關區域和眾創空間人氣不高、勉強支撐運行局面,打造創業者開拓創新創業和共享信息的平臺。

(三)落實具體扶持政策,合併有關管理職能

1. 運營資金補貼形式多樣化。隨著武漢城市經濟發展,地區房價走高,對於目前眾創空間普遍存在的場租、維持日常的水電等較大部分開支,可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補貼資金,採取先行將全部或部分房租、工位等補貼到位的方式,減輕眾創空間先墊資後補貼帶來的資金回籠週期長的壓力,以避免眾創空間將場租等費用壓力轉移給創業者。

2. 簡化創業資金補助手續。根據眾創空間創業者申請,增加對其創業資金貸款,簡化申請補助手續,完善行之有效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補助辦法;出臺創業風險保障項目,利用財政資金槓桿效應,與保險業合作,降低創業失敗出現的創業貸款無法償還風險。

3. 合併相關管理職能。眾創空間發展需要政府加以支持和指導,但過多的管理會對其發展產生束縛,建議精簡合併市區在財政、金融、項目、科技等方面對眾創空間的具體管理職能,避免交叉重複的行政管理,減少過多的會議、授牌等活動,讓眾創空間專注創新創業服務工作和業內發展。

(四)提高眾創空間主體的創新創業核心競爭力

1. 增強創新創意的產業結合度和可操作性。針對青年大學生等創業者初入市場特點,眾創空間開展線上線下培訓和活動,培訓內容緊密圍繞創意、產品設計、市場定位、市場營銷等內容;增強大學生創新核心競爭力,引導其創新創業項目增強可操作性,使創意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而不是僅限於自己的愛好、興趣;同時,規範市場商業行為和準則。

2. 提高風險預判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創新創業是一個堅持的過程,對大學生創業者的意志力是一種考驗和鍛鍊,需要通過時間、市場的打磨和歷練,方能積累經驗和成功。除學習創新創業課程外,還需加強對大學生創業風險和市場預判教育,克服好高騖遠和急於求成的心態,在創新創業的平臺內積累經驗,不斷推出創新成果。

(選自《決策與信息》2018年第12期,湖北新型智庫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