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非 董实忠:大学生“双创”样板:武汉“众创空间”调查

吴非 董实忠:大学生“双创”样板:武汉“众创空间”调查

所谓“众创”即大众创新创业,是创新2.0时代发展的需要,众创空间是创客空间的升级版,2015年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众创空间在全国各大城市迅速发展,为大众创新创业搭建了新型服务平台。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开数据显示,至2016年底,全国纳入火炬计划统计的众创空间总共有4298家。

武汉市是高校及人才云集的特大中心城市,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信息创新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自2015年以来,武汉已成为众创空间活跃地区,位居全国众创空间发展前列,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为有创新创业需求的青年大学生等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助服务。2016年国家级众创空间按地区分布排名,居前十的城市依次是北京、天津、上海、深圳、青岛、苏州、广州、杭州、西安和武汉。

一、众创空间兴起的外源动力和发展态势

(一)众创空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生业态

自 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粗放式转为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式,经济结构需要不断优化,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就要促进创新、优化结构,总体来说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随着信息2.0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成为了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府倡导构建大众创新创业政策平台,众创空间应运而生,它是对早期、前端的创新创意进行辅助孵化运作的平台,而同时民间资本参与有效地解决了投融资的难题。2016年全国众创空间帮助1.5万个服务的团队和企业获得投资,总额约539.6亿元人民币;众创空间的发展壮大和创新驱动,也推动着实体经济的转型提升,吸引了国内众多企业和高校纷纷加入,目前全国所有的4298家众创空间中,依托国有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成立的众创空间有1142家,占总数的26.6%。

(二)推动社会营造大众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创新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之一,给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更多从业选择。2016年众创空间辅助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近40万家,带动就业人口超过200万,全国的众创空间内有8.3万名专兼职创业导师服务创业者。数据显示2016年举办创新创业活动10.9万次,开展创业教育培训7.8万场,举办国际交流活动5721场。实现了创新、创业、就业的有机结合与良性循环。众创空间打造了一个开放式的创业生态系统,它所形成的“双创”环境和文化,对全社会创新文化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众创经济条件下,众创社会通过对接社会需求和拓展社会资源,大力搭建众智平台,推广众筹融资,发展众包业态,集聚众扶力量,推动形成众智众扶与众筹众包的众创社会影响机理。

(三)全国众创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众创空间兴起和发展3年间,逐渐显露出运营模式单一等问题,综合优客工场商学院与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等联合编撰的《中国众创空间发展蓝皮书(2016)》、腾讯研究院发布的《2016创新创业白皮书》、多家国内权威机构提供大数据支持的《2016中国创新创业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等联合完成的《2016年众创空间发展报告》等数据来看,全国众创空间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难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 地区发展不平衡。全国众创空间发展呈现失衡现象,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因在经济、科教、产业占据明显优势,众创空间发展强劲且分布密度高,而中西部城市因创新驱动不足等因素,众创空间建设相对偏弱。

2. 众创空间建设政绩指标化倾向。各地方政府在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推动下,出台各项支持鼓励“双创”和建设众创空间等政绩目标,而有些地方为达到数量指标,强推一些成长性和功能性差的众创空间入市。

3. 营利模式单一。不少众创空间运营方、管理者缺乏企业管理等商业化运作经验,主要靠出租工位和政府资助来盈利,模式单一,抗市场风险能力差。

4. 服务水平同质化。很多众创空间是以提供工位、网络、会议室为主营业务,服务类型雷同、服务特色不明显,且专业化水平不高,服务质量没有往纵深挖掘,如在扶持创新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结合度不高。

5. 投融资较难。据统计,全国80%的风险投资资金集中在一线城市,其中深圳最为突出;创新创意不足的项目,以及国内其他地区众创空间项目,由于受区域内风险投资资金匮乏限制,创客或创新公司融资困难,有些即使获得A轮融资,后续资金也难以为继。

二、武汉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及特色

在政策指导下,武汉众创空间蓬勃发展,充分利用资源集聚优势,使创新产业发展和就业形势多样化,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氛围。

(一)政策指导机制推动武汉众创空间快速发展

1. 众创空间蓬勃兴起,业态扩展式发展成为创新创业的助跑器。众创空间具有部分公益性,需要政府支持与指导,武汉市为加快众创空间发展,于2015年出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支持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武政办〔2015〕127号),针对大学生、高校院所科技人员等创业者的创新创业在公共服务、创业融资、创新金融等多方面提供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包括天使资本、风险投资)进入众创空间、孵化器等科技创新领域,为武汉“双创”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从2015年到2017年,国内著名互联网企业腾讯、众创空间品牌连锁“创客邦”、武汉知名创业服务机构天使翼等纷纷入驻武汉江夏、光谷等片区,已建成如腾讯众创空间、创客邦、天使翼等众创空间。据统计武汉地区已建成众创空间120多家,创新创业产业初具规模。

2. 政策助推众创空间向高层次和新兴产业迈进。武汉市科技局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支持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和《武汉市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以服务设施、服务功能分类计量标准对武汉市众创空间进行认定工作,2015年至2017年共认定光谷创业咖啡、华中科技大学启明星空等61家创客空间为市级众创空间。其中科技部认定武汉光谷创业咖啡等35家众创空间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尤其是光通信和光电显示2个国家级专业众创空间被评为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示范空间。同时武汉还形成了连片创业街区,分别为光谷创客街区(武汉光谷创客街区管理有限公司、东湖高新区科创局)和街道口创业街区(洪山区珞南街、洪山区科技局),按片区责任制对武汉众创空间开展指导性工作,2016年武汉众创空间开展论坛、路演、沙龙、分享等社会活动达1416场次,11万人次现场参与,涉及信息技术、制造业等众多领域。

(二)众创空间辅助创新创业模式特色初显

武汉众创空间以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为主要创新创业服务类型平台,主要服务对象为“新四军”:青年大学生、高校院所科技人员、职业经理人及留学归国创业者,通过提供办公场地、创业培训、咨询、研发实验室或车间等,以各具特色的孵化形式,聚集创业者、募集天使投资、众筹等投融资资金,并利用“互联网+”,为创意、项目、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站式综合孵化服务。如表1。

吴非 董实忠:大学生“双创”样板:武汉“众创空间”调查

案例1:岱家山全链条众创空间

岱家山科技创业城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汉黄路,2007年岱家山村两委前瞻性地将工业园建设为科技创业园,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现有16万方物理空间,2015年2月成立众创空间,2016年获国家级众创空间认定。岱家山全链条众创空间打造“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校园创业社区孵化模式,入驻成员主要以大学生为主,创业城内建有大学生人才公寓并可申请入住,创客空间有60个免费工位,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环境良好的网络办公场所、便于交流的资源共享空间及免费午餐,降低大学生初次创业风险。同时创客空间还为大学生配备创客对接、创业项目引进、创客活动、金融财税、综合商务等9类服务专员,为创客提供针对性对接指导服务,创客文化氛围和谐浓郁,现有团队设计的创客教育课程被纳入武汉市政府2017年“十件实事”项目。

案例2:腾讯众创空间(武汉)

腾讯众创空间是按全国性布局方式进行,2015年12月腾讯众创空间(武汉)落户在武汉学院江夏校区,面积2300㎡,是腾讯在全国的第25个众创空间,具备同时孵化30个创业团队功能,为创客们提供对接、技术、资金等跟踪指导服务,武汉市科技局为腾讯众创空间每年投入300万元供优质孵化器项目转化;2017年腾讯众创空间新场地在光谷大道现代世贸中心投入使用,总面积3786㎡,建有26个大小型独立办公室,可容纳6-50人的团队办公,同时腾讯云设计的创业套餐为高校创业团队及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培训课程,腾讯众创空间以“线上线下一体化+全要素创业孵化生态系统”,以创业、技术、人工智能等6大功能平台,并开放腾讯内部人力及社会资源,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扶持;注重创新创业培育,2015年参与武汉市“青桐计划”,2016年11月腾讯众创空间(武汉)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站在江汉大学设立,以“面授课程+行业讲座+企业参观体验”的模式,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业基本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三)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集聚发展

武汉众创空间以东湖高新区为代表,充分利用人才、产业的优势,形成集聚发展效应。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又称武汉·中国光谷)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年被国务院确立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该区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区域内有武汉大学等58所高等院校及中科院武汉分院等71个国家级科研院所,在创新创业方面形成集科教与人才合力的资源优势,现有众创空间64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4家,烽火科技集团的光通信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烽火创新谷)等2家众创空间进入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名单。

在目前认定的61家武汉市级众创空间中,东湖高新区有25家,在全市行政区市级众创空间数量排名第一,其众创空间助力“双创”的服务模式多元化、特色明显,效果显著。如光谷创业咖啡,2013年由雷军等人投资成立,以咖啡厅为载体,打造以“创业者与投资者交流平台+创业培训+创新孵化器+天使投资”为特色的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华中科技大学启明星空众创空间利用学院传统孵化器(包括大学科技园)、华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优势,进行“开放平台+双创培训”,培养了大批创新复合型人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双创”循环模式。武汉东湖高新区也是我国第二大科教资源密集区,众创空间作为新型孵化器依托区域内丰富科教资源的优势,提升了其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

三、武汉众创空间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众创空间综合竞争力不强

2017年1月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权威分析机构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众创空间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对全国上千家国家级众创空间项目扶持能力、服务能力、媒体影响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估,武汉光谷创业咖啡进入排行榜前50名,排名第28位。另据《2016年中国众创空间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显示,北京创新工场、深圳腾讯众创空间等前10名综合竞争力评分为9.35到8.01,武汉光谷创业咖啡综合竞争力评分为6.49,差距还是比较明显。

从全国范围来看,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是目前全国众创空间建设较好的区域,除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因素,与众创空间的管理营运能力、服务水平等更是密切相关。武汉和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虽同处于经济活跃发展地带,但是与这些城市在运营服务能力、创新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孵化项目成果等各种综合竞争力相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众创空间综合运营模式单一,服务水平不高

武汉众创空间有光谷创业咖啡、华中科技大学启明星空等已具核心特色的众创空间,但也有不少成长不良的众创空间。目前还有不少仍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出租办公工位、代办工商注册等方式才能勉强存活,而现在的创客及创业团队,不仅仅只简单关注众创空间联合办公场所等硬件条件,更看重众创空间社会市场资源及项目孵化、团队管理等等一系列的能力,但是一些众创空间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众创空间虽出现才3年时间,但是基础性服务功能已无法满足创业者的需求,细分的专业化运作又还需要时间、市场经验的进一步积累,目前很多众创空间存在运营模式单一的问题,出现保本经营甚至亏损,创新项目融资也有难度,这也是全国众创空间发展的共性问题。

二是在政府出台扶持众创空间多个利好政策的刺激下,业态集聚快速发展中,有些先天功能性、成长性较差的众创空间匆忙建立,甚至有个别企业本身的出发点就是为得到政府资金补贴,实际上根本不具备众创空间功能,却以有场地为由申请为众创空间,这些情况的存在导致众创空间数量在增加而辅助创新创业的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配置,无法对创业者起到很好的创新辅助作用,这些众创空间对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的资金补助(包括房租补贴)、减免税等优惠政策依赖性较大,而其自身造血能力又不足,更无从为创业者提供服务。

三是运营管理能力缺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有些运营方较少有延伸众创空间外源发展壮大的方式,其科技、社会资源匮乏,众创空间主要针对创业者前期或早期创意进行服务,众创空间孵化能力不够,就使后续孵化很难继续,创新项目就会转投孵化能力更强的孵化器;其次,服务人员服务工作不到位,服务人员对辅助和服务创业者有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提供办公场地、工位就可以了,服务意识跟不上创客需求,认为创新创业主要依靠创业者或团队自己,一切由创客自己解决;再有,创业辅导师资水平不够,一些中小型、部分高校众创空间培训导师不少对创新创业的了解大多仅限于书本知识,而对实际市场商业运作却不甚了解。

(三)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

在目前已认定的武汉61家市级众创空间中,东湖高新区数量为25家,洪山区16家,在全市行政区排名前列,其他行政区则数量较少。如表2。

吴非 董实忠:大学生“双创”样板:武汉“众创空间”调查

1. 东湖高新区、洪山区因其具备产学研资源优势,作为武汉创新驱动最活跃区域,众创空间分布密度最高,民营创新投融资也更多趋向于该区域,江岸、江汉等虽同为中心城区,但在众创空间聚集效应、科技创新、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方面相对逊色,而东西湖区、黄陂区、新洲区等新城区因地理位置、整体创新环境等条件制约使众创空间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偏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使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也不利于武汉地区众创空间的整体提升。

2. 很多有意创业的大学生、创业者、团队较熟知东湖高新区、光谷,对江岸区、江汉区等其他行政区的众创空间知晓度不高,如江岸区岱家山全链条众创空间,硬件较好,有可供创新企业发展壮大的接力孵化链,但因影响力不够,寻求优质创客不易,又因宣传力度不足等因素,与科技资源雄厚的高校合作机会少,位于偏远地区,工位虽免费,但利用率不高,入驻创业大学生多来自周边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另一方面,个别区域又因众创空间过度集中,居住在其他区域的创业者多去往东湖高新区众创空间寻求创新机会,从而也增加了创业者在时间、交通、居住上的成本。

(四)行政管理叠加,政策落地虚化

1. 扶持政策较多,但落地实施较为虚化。武汉市在2013年-2017年先后出台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政策文件,并以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天使投资基金、创业种子资金、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创业房租补贴资金等多种形式,鼓励在校和毕业大学生到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多家众创空间反映扶持政策虽多,落地实施效果却不理想,经常是“雷声大,雨点小”。如在对大学生抽样调查问卷显示,只有5.7%的大学生创业者知道武汉市创新创业扶持政策,79.3%的大学生听说过但不了解具体政策,15%的大学生完全不知道,85%的大学生未申请过创业资金,25%申请创业资金困难。数据说明,很多大学生并不知晓政府出台的各项“双创”辅助政策,即使有知情,但在申请贷款资金过程中,也因条件过于苛刻而难以通过。

2. 多部门叠加管理。随着武汉创新创业热潮涌现,“双创”成为社会潮流和行政管理的焦点,武汉市、各行政区有不少分管众创空间的行政管理部门,对众创空间的叠加管理,让众创空间及创业者有无所适从感,仅多层主管部门召集的各类会议及授牌活动就消耗了不少众创空间辅助创新创业的工作时间,众创空间管理者也苦恼于管自己的“婆婆”太多,有运营者说:“感觉不接受管理部门发的授牌都不好意思,盛情难却。”

(五)创意缺乏核心竞争力成为制约众创空间发展的最大短板

大学生是众创空间主要服务的“新四军”主体之一,众创空间管理部门和多家众创空间管理者认为很多大学生创业者“不靠谱”,这种不靠谱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误区。

一是创新缺乏核心竞争力。不少大学生对互联网科技、游戏制作、销售等领域有想法、有创意,但是对市场的真正需求点很陌生,市场定位抓不准,且创新科技素养不高,导致创意得不到市场和投资方认可,后续无法孵化投向市场,创意最终变成个人的“自娱自乐”。

二是对市场商业运作缺乏基本知识。如某高校众创空间创业大学生设计的清洁剂,生产出了产品并进行了销售,且受市场欢迎,却因未办理工商登记被顾客投诉,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对市场缺少实际的运营常识,就可能出现商标产权、营业不规范等方面的违规和纠纷。

三是急躁的创业心态。受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想影响,部分大学生创新创业表现出急于求成、赚大钱赚快钱的心态,有些甚至逼迫家庭、父母拿钱为他们创新创业投资,却因其创业创意并不成熟、缺乏市场经验,导致创业资本亏损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严重影响到家庭经济状况。

四、武汉众创空间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前众创空间已经过初创阶段,进入深耕发展时期,2017年9月,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优客工场等知名众创空间共同发布《众创空间服务规范(试行)》和《众创空间(联合办公)服务标准》,标志着众创空间以更规范的行业标准进入精准发展阶段。

武汉众创空间需通过提高综合竞争力,增强政策落地,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改善区域差异等对策,解决发展中的难点及痛点,推动武汉创新城市建设,促进众创空间成为社会“双创”文化的主阵地。

(一)提高综合竞争力,促进众创空间长足发展

1. 加强营运能力。一是形成多方投资运营主体。推进众创空间发展,不仅运营方参股,员工和社会资本也可参与,可按不同比例共同参股经营;二是进行品牌化联盟合并。整合众创空间优质资源,扬长避短,打造品牌众创空间,吸纳兼并中小型众创空间,形成合力,建立跨区域多社区小型连锁店,增强影响力和辐射力;三是多途径增加与企业和高校等投融资及创新科技机构合作,将众创空间纳入传统孵化器孵化链条的前端组成部分,孵化项目产业转化提成利润等多元化赢利模式,以减少亏损、保本甚至持续营利。

2. 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一是强化众创空间核心特色服务功能,不断提高为创业者和团队优质服务水平和扶持能力,增加创业者急需的服务项目,通过社会资本或众创空间自投资提高项目转化成功率、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二是创新创业培训导师应以职业经理人等具有市场经验者为主导,设计符合市场商业运作规律的线上线下培训课程(如腾讯的腾讯云培训计划);三是服务人员需提高辅助创新创业的认知和服务质量。

3. 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通过举办多种沙龙和路演活动,引导创业者和团队共享信息、技术、创意等,增加众创空间行业内经验交流活动,营造众创空间的整体创新创业氛围。

4. 完善退出机制。对短期内有困难但未来有发展前景的众创空间,可以适度提供政策扶持及资金补贴;对先天不足及后期发展空间不大且业内同质化过重的众创空间,可按行业准入标准取消或随其由市场自然淘汰。

(二)依托龙头区域辐射影响力,均衡布局众创空间

社会资源的有限性能激发无限的创新活力,要求既要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效应,也需要均衡协调,科学布局城区众创空间的发展。

1. 强化龙头区域的发展。武汉是湖北众创空间发达地区,东湖高新区是武汉众创空间发展强劲区域。可加强众创空间与武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有效结合,借鉴长三角地区众创空间以上海杭州为中心、京津冀地区以北京为中心向周边扩散方式,打造武汉众创空间集散地,辐射武汉区位影响力,带动湖北城市圈众创空间行业整体向上发展,提高全国影响力度。

2. 发挥区域特色优势。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等中心城区具有地理及产业优势特点,在各区域内规划布点增建符合行业标准的多个有特色、有品牌效应的众创空间,增强各区众创空间与企业及高校跨区域合作,吸引各区域内创业者加入,减少他们时间、交通等成本,同时可有利于各区相邻新城区创新创业。如江岸区岱家山全链条众创空间位于汉黄路,与盘龙城等地距离较近,可利用其优质创新孵化链,吸收黄陂盘龙城、阳逻、武湖等长江新城区位内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创业者和创新公司。

3. 扩大众创空间宣传力度和广度。通过众创空间网站、微信公众号、高校QQ群等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多种形式,扩大宣传效应,改变有关区域和众创空间人气不高、勉强支撑运行局面,打造创业者开拓创新创业和共享信息的平台。

(三)落实具体扶持政策,合并有关管理职能

1. 运营资金补贴形式多样化。随着武汉城市经济发展,地区房价走高,对于目前众创空间普遍存在的场租、维持日常的水电等较大部分开支,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补贴资金,采取先行将全部或部分房租、工位等补贴到位的方式,减轻众创空间先垫资后补贴带来的资金回笼周期长的压力,以避免众创空间将场租等费用压力转移给创业者。

2. 简化创业资金补助手续。根据众创空间创业者申请,增加对其创业资金贷款,简化申请补助手续,完善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补助办法;出台创业风险保障项目,利用财政资金杠杆效应,与保险业合作,降低创业失败出现的创业贷款无法偿还风险。

3. 合并相关管理职能。众创空间发展需要政府加以支持和指导,但过多的管理会对其发展产生束缚,建议精简合并市区在财政、金融、项目、科技等方面对众创空间的具体管理职能,避免交叉重复的行政管理,减少过多的会议、授牌等活动,让众创空间专注创新创业服务工作和业内发展。

(四)提高众创空间主体的创新创业核心竞争力

1. 增强创新创意的产业结合度和可操作性。针对青年大学生等创业者初入市场特点,众创空间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和活动,培训内容紧密围绕创意、产品设计、市场定位、市场营销等内容;增强大学生创新核心竞争力,引导其创新创业项目增强可操作性,使创意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而不是仅限于自己的爱好、兴趣;同时,规范市场商业行为和准则。

2. 提高风险预判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创新创业是一个坚持的过程,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意志力是一种考验和锻炼,需要通过时间、市场的打磨和历练,方能积累经验和成功。除学习创新创业课程外,还需加强对大学生创业风险和市场预判教育,克服好高骛远和急于求成的心态,在创新创业的平台内积累经验,不断推出创新成果。

(选自《决策与信息》2018年第12期,湖北新型智库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